分享

邢希池:威震敌胆的张桂森(六十二)

 梅君小苑 2024-05-23 发布于河北

威震敌胆的张桂森

张桂森,1913年出生在东张孟村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怀有正义,好抱打不平。1938年,目睹日本鬼子的野兽行径,激起他极大地民族愤慨。就在那一年,他积极报名参加了冀南军区五专署游击大队,在对日作战中冲锋在前,英勇杀敌。在伏击清凉店炮楼鬼子运粮队时,打死十多个鬼子和伪军后,有两个鬼子企图逃跑。张桂森发现后,一个箭步追了上去,从背后刺伤了一个鬼子,另一个鬼子转过身跟他搏斗,张桂森毫不畏惧,端着枪对刺,对着鬼子的双腿刺过去,吓得鬼子一蹦,其实这是虚招,刺刀直向鬼子肚子扎来,正在双脚蹦的鬼子无法躲避,被刺个正着。这时,战友们也赶了过来,鬼子被乱刀砍死。这一仗领导发现张桂森有胆有识,是个好苗子,提拔他当了班长,三个月后又当了排长,带领战士们一次次对敌作战。

1939年,为建立和壮大地方武装力量,张桂森接受党的委派,回到武邑县担任八区公安队长兼游击队长。这时,他把本村的张世华带出来,担任他的通讯员,那年张世华才14岁,长得瘦小但聪明伶俐,经常跑各村传达指示和消息,不会引起敌人的注意。张桂森定的策略是近处打单,远处伏击,他放出的侦查员只要有十个以下日伪军活动,就坚决出击歼灭。大一点的伏击战就到景县地界,打完就跑,免得敌人盯上八区村庄。就这样零敲打,积小胜为大胜,缴获了敌人不少的枪支弹药,壮大了八区游击队,一度发展为五个小队,分别住在不同的地点,遇有战事召之即来。

1940年,根据八路军总部和晋察冀军区的指示,按着冀南军区的安排,张桂森积极带领游击队参加了百团大战,每到夜晚就到石德线上扒铁路、炸桥梁、破公路、剪电线。他们把扒下来的铁轨、电线杆子都埋起来,不让鬼子找到,敌人白天修,他们就晚上扒,使敌人成了瞎子、聋子和瘸子,气得司令官嗷嗷乱叫,毫无办法。同时他们还配合冀南军区,把铁路沿线的炮楼都端掉了,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在对日斗争中,张桂森还注重瓦解伪军队伍,对铁杆汉奸、罪大恶极的汉奸,给以坚决打击,张桂森亲手击毙的汉奸就有六个,每击毙一个都留下张桂森的大名,对伪军们震动很大。他还腰缠手榴弹只身潜入炮楼和伪军谈判,造成伪军有的投诚,没有投诚的也不敢再继续干坏事。

1945年,张桂森任武邑县大队二中队队长,同时兼任军区警卫连长、营长。日本鬼子投降后,于年底张桂森所在部队加入了华野大军,真正成了正规八路军,张桂森仍任营长。1946年10月,张桂森率领部队攻打高唐县城,他的营担任尖刀营。高唐城墙坚厚,地堡交叉火力猛,是国民党重点防守的地方。张桂森组织敢死队,几次进攻都不得手,几拨爆破手都牺牲在路上,张桂森已经打红眼了,他命令机枪、迫击炮连续射击,他带领爆破手冲了上去,在炸掉一个地堡后,张桂森不幸被交叉火力击中,壮烈牺牲。他牺牲了,但为后续部队进攻铺平了道路,很快高唐得到解放,营里的战士们把他的遗体抬到城楼上,让他看看解放了的高唐。

(本故事由村民口述,邢希池整理)

邢希池:宁死不屈的张保民(六十一)
邢希池:一拳打得天地开(六十)
邢希池:红色种子长成树——一村一故事(五十九)
邢希池:纤绳荡悠悠——武邑一村一故事(五十八)
邢希池:消失的产业——一村一故事(五十七)
邢希池:经纪人生——武邑一村一故事(五十六)
邢希池:“太子疙瘩”话战乱——武邑一村一故事(五十五)
邢希池:“白马庙”的故事——武邑一村一故事(五十四)
邢希池:未雨绸缪为抗战——武邑一村一故事(五十三)
邢希池:未雨绸缪为抗战——武邑一村一故事(五十三)
邢希池:“奇正兼备”王老万——武邑一村一故事(五十二)
邢希池:苦中求乐唱大戏——武邑一村一故事(五十一)
邢希池:锄奸记——武邑一村一故事(五十)
邢希池:张刘氏育养干儿终得济(四十九)
邢希池:河水滔滔“摆渡”忙——武邑一村一故事(四十八)
邢希池:文化人陈寿山——武邑一村一故事(四十六)
邢希池:老爷庙里俩“周仓”——武邑一村一故事(四十七)
邢希池:老村长刘文兰——武邑一村一故事(四十五)
邢希池:我是党员——武邑一村一故事(四十四)
邢希池:炮楼下的抗日烈火——武邑一村一故事(四十三)
邢希池:神井——武邑一村一故事(四十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