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篆书入门学哪个帖子比较好?

 用口叟 2024-05-23 发布于北京

去年,我在公众号曾推送过一篇关于篆书学习的文章(篆刻杂谈 | 玩篆刻要不要写篆书?写什么篆书?),就篆书与篆刻的关系做了简要的分析。上周,我的印友会群里,又有几位印友问及篆书入门应该选哪个贴子学习,我便把这篇旧文搬了出来,并顺道补充了几段文字,算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现在将这些文字发上来,供其它印友参考。

只要不是那种风格特别霸悍的篆书(如吴昌硕、齐白石等),大部分的秦篆、汉篆、清篆都是可以学的,比如邓石如、吴让之、王福庵等,他们的作品都很好、也很多,都是可以作为入门学习的对象。
图片
吴让之篆书
其实学什么不重要,关键是能不能坚持写、反复练,能不能盯着一个帖子写个一年半载,甚至更久。据说吴昌硕30岁后是一天写一遍石鼓文,风雨无阻,一直坚持了几十年,所以到了后面,他自己都觉得“一日有一日之境界”。反观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是朝秦暮楚,喜新厌旧,很难做到一心一意,心无旁骛。邓石如的帖子还没写上几天,感觉有点难,马上就换一个赵之谦,又写几天,发现更难,再换一个王福庵……如此频繁换帖,每一个帖子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怎么可能学得好呢?
图片

赵之谦篆书
我个人以为,篆书的结构和笔法相对来说是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反复的练习中会总能慢慢体悟出来。初学时大部分人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技法问题,比如笔画不直、控笔不稳、运笔不畅、结构不稳等等,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的建议是不要一遇到问题就到处问,更不要随便怀疑自己,一定要坚持写下去,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要知道,“困难”只欺负意志不坚定的人,只要我们的决心足够大,气场足够强,它也只能为难我们一小段时间,时间一长,它自己会退缩的,它一退缩,我们的学习就成功了。千万不要指望别人一勺一勺的喂饭,这种喂饭式的学习,很难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艺术创作者。
图片
吴昌硕篆书
当然,写篆书也不能一直临,还要进行大量的模仿性创作,帖子以外的字必须学会举一反三,只有这样,才能迅速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我始终认为,所有的临摹都是为创作服务的,一切不以创作为目的的临摹都是耍流氓(玩笑话)。悟性高的人,临摹和模仿性创作甚至可以同步进行。要学会经常给自己命题,比如集一幅七言对联,有些字帖子里有,有些字贴子里没有。如果帖子里没有的字也能写出和帖子里有的字一个味道,那就说明掌握到要领,学到位了;如果不能,就说明临摹的效果不佳或者应用能力较差,那就要立即反思,要想办法解决临摹到创作的过渡问题。当然,这种“到位”是需要时间积累的,它必须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千万不能急于求成。
图片赵叔孺篆书
还有一个,学的篆书如果能和学的篆刻有所关联那是最好的,比如学吴让之的篆刻,顺便学他的篆书,那简直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了。在学习他篆书的时候,要想着他是怎么入印的,而在学他篆刻的时候,又要想着他没入印前的篆书是怎么写的。明清很多篆刻家都是篆书家,他们面对一方印时,和普通不写篆书的人,心态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手上有千万担粮,一个马上就揭不开锅了,如果打起仗来,哪一个会更有底气?我想大部分人都应该知道答案。
很多人认为只有篆书可以滋养篆刻,实际上,篆刻也能滋养篆书。画稿水平上去了,用刀水平上去了,再去写篆书,把那种金石趣味加到篆书创作中,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好,关于这个话题就说到这里,感谢垂阅,祝您书印同进!


图片
江豪旭 JIANG HAO XU


江豪旭,字瑞昇,号庵角山人。金石印坊创始人,从事篆刻教育十余年,致力于玺印篆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平素醉心书法篆刻,以读书课徒为乐,著有《单刀楷书边款刻法与创作》。
图片

6月单刀边款特训班启动招生,接受零基础学员,面向全国招生。具体时间是6月8日-9日,两天一夜,手把手指导,不走弯路。更多详情请点击下方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