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印:来楚生:“换了人间”

 三个小布丁 2020-10-30

今天我们来读一方写意派篆刻家来楚生的印作。来楚生不在我们的备选印家之内,是临时加进来的,之所以要介绍来楚生先生的印作,是近期有不少朋友留言说:我觉得写意派的印,简直就是乱刻一气!所以,实际上,今天我们这篇文章是来解决这个问题:“写意派”的印究竟是不是乱刻的?

(来楚生先生像)

关于来楚生,我们之前曾做过详细的介绍,甚至还结合他的《然犀室印学心印》整理过一套共计13课的篆刻入门教程,他是吴昌硕之后写意一路的篆刻大家,是近现代不可错过的篆刻名家。

今天既然要再读一方他的印作,就免不了再写段小传放在最前面,以方便读者。

来楚生小传

来楚生(1903-1975),原名稷勋,号然犀,此外别号很多,有负翁、一技、木人、非叶、楚凫、怀旦等,到了晚年易字初生,亦作初升。书斋名有然犀室、安处楼等。他是杭州市滨江区人,出生于湖北武昌。曾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上海书法篆刻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中国书法研究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上海文史馆馆员。著有《然犀室印学心印》(如果有条件,建议大家一定要读读这本读物,我们认为这是一本篆刻学习者必读的读物)。另辑有《来楚生画集》、《来楚生法书集》、《然犀室肖形印印存》、《来楚生印存》等。

(来楚生先生在写字)

我们应当注意到,身为篆刻家来楚生先生同时也是书画家,也就是说,他在书法、绘画方面都有相当高的造诣,艺术是相通的,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齐白石这样的书、画、印尽皆精纯的艺术家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来楚生先生最让人称道的篆刻作品是肖形印,这当然跟他是杰出画家有关,近现代印家里,来楚生可称得上是“肖形印第一人”。

(来楚生的印面:肖形狗)

来楚生的篆刻生涯,以50岁为界,分为前后两期,50岁前,来氏作品多以平稳面目出现,深得秦汉印浑厚质朴的风神。50岁后,由于深入钻研吴让之、吴昌硕的作品,又博采《散氏盘》、《张迁碑》、秦诏版、汉碑额及瓦当、封泥等金石碑版苍拙斑驳的金石气息,由此,作品渐渐呈现苍古爽健、机巧善变的艺术风貌。

二、一方写意印

今天我们来读的这方印,是来楚生先生的一方朱文印,与吴昌硕大师的作品一样,这是一方“粗朱文”印,如图:

(来楚生:换了人间)

印面文字是“换了人间”,创作时期大致可能是建国初期,来楚生先生在新中国成立伊始,怀着万分喜悦的心情创作的作品,看时间点,正是他印风转变的结合点、临界点(大致略小于50岁)。

这方印足够大,算是大印,印面约4厘米见方,我们说过:“大印求气势”,而“求气势”正是“写意派”印家所擅长的,“写意派”表达的通常是畅快淋漓而又浓烈恣肆的思想情感,新旧社会交替之际,来先生的喜悦之情是按捺不住、奔涌而出的,正如这方印的奔逸、纵横、爽峻的气势!

因为这种气势,让这一方“写意印”看似毫不受控,任意而为,让我们来读一下印面深处所包含的篆刻创作元素,以体会来先生深厚而扎实的篆刻修养:

1、对角呼应

学了大量秦汉印之后,我们知道,四字印,最经常采用的“对比型章法”(与“均衡型章法”相对),即有明显的疏密对比。

而“对比型章法”中,印面章法咬合团聚最为紧密,对比最为充分而又足以呈现美感的样式,就是对角呼应章法,比如这一方印:

(对角呼应)

四字印的章法,最正常,最安稳的章法是来源于汉印的“均分印面、任疏任密”。今天这方印,印面内容的四个字,天然有两疏两密的疏密关系,来先生极好地利用了这点,甚至又增大了“换”与“间”两个字的占地面积,使两字占地在印面中部有相交重合之处,而“了”和“人”两字的极疏,疏密对比强烈,视觉效果突出(实际上,“换”字的“手”部一笔斜插而下,也是对角呼应外,印面元素咬合的重要手段)。

2、方与圆

方与圆的对比,是促成印面审美的主要手段,这一点,我们无数次强调,方,强调骨力,以见精神;圆,强调妩媚,以见姿态。这方印里,最突出的方圆对比体现在了“直”与“曲”的对比:

(方圆直曲)

“了”字圆转,是正常的小篆写法,但“人”字,来先生采用了的纵横来去、直出直入的篆法,这种对比,是他精心营造出来的(实际上,“了”字这样简单的字,先生也是方圆结合来处理的)。相对应的还有,“换”字本是圆转的手旁头部一笔,来先生将这里处理成了直直的短横,这正与“间”字“月”部的圆相对比。

(方笔表现的爽利)

此外,在笔画线条线质的处理中,收笔与起笔处,来先生也直直地切齐了线头线尾,呈现出方方直直的爽利,为什么要切得这样爽直峻利呢?因为这方印要表达改天换地的痛快之感,只有爽爽直直,才最合适表达这种强烈的情感,试想,如果真把这方印换成赵叔孺、陈巨来一路的精金美玉般的元朱文的线条线质,大开大合的气势还有吗?当然没有了,这是适合写意印一路的内容。

3、如何求得安稳

这方印的四字,最难排布安稳的字是“了”字和“人”字,因为“了”字既没有水平线,也没有垂直线,底部又是“软脚”,无法接边;“人”字处理成了斜直线,安稳不易得,那么,“了”和“人”的安稳就成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来先生的处理方法:

(求得安稳的安排)

先说另两字,“换”和“间”本不难安稳,但来先生又以这两个字分别接边借边,既强化了“密实”的视觉效果,又获得了极度安稳,这为“了”和“人”的后续安排提供了支撑。“人”字除了重重地接在印上边框外,又有细细地一笔触在“间”字的头部,“了”字因为字形原因,接边不现实,但来先生用“了”字的头部,接在了“换”字的底部,而“换”字是最安稳的一字,由此,最难安排的“了”字安稳了。

(来楚生篆书:至离)

当然,还有“印从书出”,这是邓石如之后,所有篆刻家所采用的创作模式,来先生当然不例外,来先生的篆书,极具自家风貌,因此,他的印里文字,也常常有自家书法独有的风采。我们细看起笔的藏锋、收笔的回锋、中锋行笔的味道等等,气质老辣,正如来氏篆书。

(来楚生像)

细节还很多,我们相信,当看完以上这些,我们已经知道,至少来楚生先生的“写意印”不是胡乱刻来的,每一处细节调整,都是经过篆刻家们精心思虑而得来的。不信,建议找一本《来楚生印谱》,扎扎实实地一方一方地看过去就知道了。

(《来楚生印谱》书影)

其实,来楚生先生的刀法也大有可说之处,比如他的“向线落刀”,比如他的“敲、击、磨、削”等,他是篆刻创作上的多面手,他既能刻工稳一类的印,也能刻写意一类的印,大印纵横奔逸,小印细致精巧,我们这里就不再一一细说,因为这不是今天这篇文章的重点,我们相信,来楚生先生的艺术实践和创作成就,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篆刻艺术的发展,将会对当代印坛起更大的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