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治疗肩周炎的良方,效果立竿见影

 友55kwp1cfemgv 2024-05-23 发布于广东

胸痛连后背,这种中医称之为“胸痛彻背”,往往病情很复杂、很危重。


中医所说的“真心痛”“胸痹”等疾病,大多都有这个症状。

如果反过来的话,背痛连前胸,中医称之为“背痛连胸”,二者是不一样的。


因此,在中医世界里,即便有些疾病的症状看上去相似,但往往病因病机和发病逻辑存在很大差异,治疗和预后也会有很大不同。

如果是胸痛彻背,医圣张仲景有一个经典名方,效果良好,它就是瓜蒌薤白白酒汤。

而治疗背痛连胸,清代名医程钟龄也有一个奇效良方,它就是秦艽天麻汤

秦艽天麻汤现代应用一般剂量为:秦艽9~15g,桑枝15~30g,天麻、羌活、陈皮、当归、川芎各10g,炙甘草6g,生姜3片,水煎服。

名医程钟龄是这么说的:治肩背痛的过程中,背痛多属于风,胸痛多属于气,气滞痰凝,脏腑之病。

治疗胸痛的应理痰气,治疗背痛的应去风邪。

也就是说,秦艽天麻汤的创方宗旨是祛风止痛的,而且最初是用来治疗肩背疼痛、背痛连胸的。

秦艽天麻汤(《医学心悟》):据《神农本草经》秦艽“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疼痛……”又《名医别录》言“疗风,无问新久;遍身挛急。”方中由秦艽伍入天麻、羌活、陈皮、当归、川芎、桑枝、炙甘草、生姜共组成。以治肩背痛。程国彭言其“肩背痛,古方主以茯苓丸,谓痰饮为患也,而亦有不尽然者。凡背痛多属于风,胸痛多属于气。气滞则痰凝,脏腑之病也。背为诸腧之所伏,凡风邪袭人,必从腧入,经络之病也。间有胸痛连背者,气闭其经也,亦有背痛连胸者,风鼓其气也。治胸痛者,理痰气;治背痛者祛风邪,此一定之理。理痰气,宜用木香调气散,并前丸。祛风邪,宜用秦艽天麻汤。挟寒者,加桂、附,挟虚者,以补中益气加秦艽、天麻主之。如或风邪痰气,互相鼓煽,痰饮随风走入经络,而肩臂肿痛,则煎丸二方,须酌量合用,治无不效矣。”



现代有医者运用秦艽天麻汤治疗肩周炎,也收获了良好的效果。

中医学认为,肩周炎属于“痹证”范畴,患者多因外伤、外感风寒湿邪、劳损、素体禀赋不足等致肩关节气血运行不畅,瘀滞不通,不通则痛而发。

肩周炎为本虚标实之证,临床以风寒痹阻证多见。

秦艽天麻汤方中秦艽药性润而不燥,功可祛风除湿、通痹止痛,无论痹证新久,皆可应用;

天麻祛风化痰,善治风寒湿痹、屈伸不利之证;

桑枝祛风湿,利关节;羌活清热除痹,除湿消肿,通利关节;

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舒筋通络;

陈皮健脾行气,燥湿化痰,防止药物过于滋腻碍脾;

甘草健脾养胃,调和诸药。

全方配伍,养正而不助邪,攻邪而不伤正,共奏祛风散寒、除湿化痰、通痹止痛之功。


这里需要补充一点,肩周炎具有缠绵难愈、易于复发的特点,如果不能兼顾正气,就容易导致邪去正虚,疗效不好,还容易出现邪气来复,久难除根。

而这个秦艽天麻汤,就完美实现了这一点,既能祛邪,又能扶正。

辨证加减

  寒气盛减黄芩加干姜;痛连背臑酸困不止加羌活、威灵仙;气虚加黄芪;湿重加苡仁、防已、白术。

  临床疗效

  治疗肩周炎50例,服药5天为1疗程,服至4疗程,治愈44例,占88%;好转5例,占10%;无效1例,占2%。总有效率为98%。

有肩背疼痛、背痛连胸困扰的朋友,可以把这个方子记下来。有机会的话,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