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岛发行的古诗词邮票赏析(上)

 昵称36403512 2024-05-23 发布于广东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诗词曲赋使文学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图景,大大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从1982年到1992年, 中国台湾地区先后发行了7套《中国古典诗词》邮票, 这7套邮票的画稿均出自林天时教授之手。 1982年林天时以唐诗意境入画,完成了一套4枚工笔山水邮票画稿 , 画稿取春、夏、秋、冬四季诗意,意境高远,布局典雅,工笔精湛。发行后很受欢迎。 此后,林天时又陆续完成了宋词、元曲、诗经、楚辞、乐府诗和古诗等邮票画稿的创作, 均以春、夏、秋、冬四季诗意为题材,前后历时10年,共计创作了7套28枚邮票。对宣扬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精华,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1982年6月25日,中国台湾邮政发行T185《中国古典诗词·唐诗》邮票1套4枚,把《春晓》《寻隐者不遇》《秋风引》和《终南山余雪》四首唐诗作了精彩解读。


美化中

一、《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是一首描写美好春光的诗,画面非常优美。和畅的春夜睡眠格外香甜,不知不觉天已亮了。窗外传来四处清脆悦耳的鸟鸣声。醒来朦胧记起昨夜曾听见刮风下雨的声音,于是想着不知有多少花朵凋落下来?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年轻时遍游江南后,在鹿门山隐居。隐居一段时间,又想有所作为,到长安寻找机会。他的诗得到了很高的评价,诗仙李白曾赞曰:“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名动长安,却得不到朝廷的重视。失意地回到鹿门山,一生不得志,悠游山水间。他对农村生活和山川景色有深入的观察体验,作品朴素自然,平淡的语句中蕴含深意,与王维同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美化中

二、《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描述诗人去寻访隐士,不遇,只见到隐士的学生。全诗仅二十个字,却写得情景俱出,不仅描述了松下问答,与山的高大及隐者的品格,诗人的才学可见一斑。

贾岛(799—843),字浪仙,一作阆仙,范阳(今河北琢县)人。其诗遣词造句,刻意求工,为中唐著名苦吟诗人,与孟郊齐名,世称“郊寒岛瘦”,对后世影响颇大。


美化中

三、《秋风引》【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秋风引》通过描写秋天凉风起,大雁南飞,风吹落了庭前树叶,这生活中的细节,转而突出了乡愁。写得充满生活的气息,又不落俗套,千百年来引起无数读者的共鸣。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生于浙江嘉兴,自称为汉代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官至临察御史。永贞元年(805),因辅助王叔文进行政治革新,先贬连州刺史,加贬朗州司马。后回京,又贬连州刺史。历夔州、和州刺史。大和元年(827),回洛阳任职。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后出苏州、汝州、同州刺史。开成元年(836),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会昌元年(841),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其诗现存八百余首,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思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情趣。受民歌的启发,还写出了《竹枝词》《杨柳枝词》等好诗,创造一种新体载。


美化中

四、《终南望余雪》【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终南山余雪》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所作。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该诗描述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终南山的阴岭(山北)高出云端,积雪未化,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

祖咏(699—746),河南洛阳人,后迁居汝水以北,开元十二年进士。曾因张说推荐,任过短时期的驾部员外郎,后隐逸终生。其诗宣扬隐逸生活,山水风光。讲求对仗,亦带有诗中有画之色彩,为盛唐山水田园诗人之一。


美化中

  1983年2月10日,中国台湾邮政发行T192《中国古典诗词·宋词》邮票1套4枚,把晏殊的《浣溪沙》、贺铸的《青玉案》、范仲淹的《苏幕遮》和晁补之《行香子》 用国画绘图作了精彩演绎。


美化中

一、《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为晏殊的名篇之一,抒写悼惜春残花落,好景不常的愁怀,又暗寓相思离别之情。语言含蓄, 写作技巧极高,尤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传诵千古。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今江西抚州)人.是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少年时以神章召试,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 喜奖掖后进。词风承袭五代,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晏词造语工七巧浓丽,音韵和谐,有着浓厚的雍容华贵气派。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美化中

二、《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描写暮春景色,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 借喻自己怀才不遇。

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今河南汲县)人。他一生不曾从科举入仕,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为人耿直, 文武双全。其词,题材风格上均有创新,并善于锤字炼句,对后世有一定影响。有《强村丛书》本《东山词》及《贺方回词》。


美化中

三、《苏幕遮·怀旧》【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词作存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苏幕遮·怀旧》通过描写秋天景致, 抒发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足见深挚,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堪称千古名句。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江苏吴县人。少年十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1015年(大中祥符八年),中进士,初授广德军司理参军。29岁改名仲淹。历任大理寺丞、秘阁校理、太常博士、右司谏、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曾出任陕西宣抚史、陕西四路安抚史,战功显赫。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期问,号令严明,两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后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 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美化中

四、《行香子·梅》【宋】晁补之

雪里清香,月下疏枝。

更无花、比并琼姿。

一年一见,千绕千回。

向未开时,愁花放,恐花飞。

芳樽移就,幽葩折取,

似玉人,携手同归。

杨州应记,东阁逢时。

恨刘郎误,题诗句,怨桃溪。

《行香子·梅》描写雪中寒梅的丰姿, 全词无一梅字, 却句句写梅, 清新脱俗。

晁补之(1053—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1079年(元丰二年)进士。历仕秘书省正字、校书郎 、礼部郎中等职,曾两度被贬。后退闲故里,啸傲田园。晚年起知泗州。死于任所。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苏门四学士之一。词风受苏轼影响,气象雄俊沉郁。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晁补之词今存160余首,风格与东坡词相近。写景、咏花、赠和、悼亡和田园风光,而绮艳语较少。


美化中

曲是诗词中的一种,元曲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继唐诗、宋词后的又一高峰,是中国古代珍贵的文学遗产。1984年2月15日,台湾省邮政发行T204《中国古典诗词·元曲》1套4枚,选贯云石《小梁州·春》、白朴《天净沙·夏》、张可久《双调·清江引》和商政叔《越调·天净沙》的句意,以国画绘图, 曲的全文置画面中间,使诗文、图画、书法和印章, 在方寸间相得益彰, 相互辉映。台湾《中国古典诗词·元曲》邮票,发行量120万套,问界以来深受集邮者欢迎,是著名的畅销票。

作者简介

林天时:字静轩,1934年生,中国台北市人,哲学博士。自小刻苦上进,甚至临井自学书画,自成一家风格,并兼容南北派画风,擅长山水、工笔与泼墨,风格独特,古意盎然。于二十六岁时即在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书画。

林教授除了擅长书法、水彩画之外,油画作品亦受到收藏家的珍爱,并多次应邀赴世界各地举办巡回展,对促进宣扬中国文化交流贡献良多,曾获有关部门颁发的文化奖章与邮政奖章。1986年获维也纳市政厅委员会颁赠联邦首都维也纳文化荣誉勋章,以表彰林天时教授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贡献。

1982年,应台湾邮政总局之邀请,以家喻户晓的唐诗入画,完成一套四枚之四季景色邮票,呈现方寸之美,由于意境高远,布局典雅,各诗词相互辉映,充分表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引起广大的回响,促使林教授陆续完成宋词、元曲、诗经、楚辞、乐府诗、古词等诗画,历时十年,总计创作七套二十八枚邮票。


美化中

一、贯云石《小梁州·春》

《小梁州春》描述春日景致,语句清新,读来令人有如置身春晖里。全曲如下:“春风花草满园香,马系在垂杨。桃红柳绿映池塘。堪游赏,沙暖睡鸳鸯。(幺)宜睛宜雨宜阴睛,比西施淡抹浓妆。玉女弹,佳人唱,湖山堂上,直吃醉何妨。”

贯云石(1286年—1324年)字浮岑,号酸斋,维吾尔族人,元代功臣阿里海涯之孙。原名小云石海涯,又号芦花道人。出身将门,善骑射,后弃武学文,善作散曲,擅书法,官至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后归隐江南,变名易姓,去世时年仅39岁。其书《元史》称草隶等书,稍取古人之所长,变化自成一家,所至士大夫,从之若云,得其片言尺牍,如获拱璧。其文与当时散曲家徐再思(号甜斋)齐名,被杨维桢誉为一代词伯,后人把他和徐再思的散曲合编为《酸甜乐府》。他所写的散曲,文字细腻,感情真挚,十分动人, 现存散曲有小令七十多首,套数八首。


美化中

二、白朴《天净沙·夏》

《天净沙·夏》描述夏日风光, 文词优美, 展示其超凡脱俗的文学造诣,全文如下:“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白朴(1226-1306后)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其父白华为1215年(金宣宗三年)进士,官至枢密院判;与元好问父子为世交。白朴聪明颖悟,从小喜好读书,元好问对他悉心培养,教他读书问学之经,处世为人之理,使他幼年时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作杂剧16种,今存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及《流红叶》、《箭射双雕》二剧残曲。白朴的词流传至今100余首。他的散曲作品据隋树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37首,套曲4首。白朴的散曲,尽管反映生活的题材不是很广,但他的艺术成就是很高的,无论是质朴自然的爱情之作,还是清爽隽美的隐逸之作,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叹世归隐与男女恋情之作,从题材内容到语言风格,都直接影响了马致远、贯云石等豪放派的创作。


美化中

三、张可久 《双调·清江引》

《双调·清江引》用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愁情,全曲以景衬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和唐诗名篇《枫桥夜泊》有异曲同工之妙;全曲如下:“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张可久(约1270-?)字小山,一作名伯远,字可久,庆元 (今浙江鄞县)人。多年任下级官吏,时官时隐,足迹遍及江、渐、皖、闽、湘、赣等地,一生坎坷不得志,晚岁久居西湖,以山水声色自娱。他与马致远、卢挚、贯云石等词曲唱和,尊马致远为先辈。一生专力写散曲,尤致力于小令,是元代后期最负盛名的散曲家之一。今存小令855首,套曲9首。作品多为描写自然景物,谈禅送别,往来应酬,创作上重形式格律,讲求炼字琢句,对仗工整。风格清丽典雅, 明初朱权誉之为词林宗匠 。明李开先则称乐府之有乔、张,犹诗家之有李、杜。


美化中

四、商正叔《越调·天净沙》

《越调·天净沙》写冬季雪天的景色:飘扬的雪花如柳絮、似梨花,冬梅却傲风雪而争艳;月光从窗帘中照进来,更映衬得那遒劲的梅枝玲珑可爱又不失风范,如诗如画;作者借风雪中的梅花,而抒发自己不入俗流的情怀。全曲如下:“寒梅清秀谁知?霜禽翠羽同期,潇洒寒塘月淡。暗香幽意,一枝雪里偏宜。”

商正叔,也作政叔。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人。出身于簪缨世家。先祖本姓殷,因避宋宣帝赵弘殷讳,改姓商。父锡,因正叔兄仕金显贵,封朝大夫。与元好问有通家之好,交谊颇厚。好问有《陇山行役图》诗二首,记正叔漂泊生涯及二人友谊,中有陇坂经行十遇春之句,说明他往来东西,客居秦陇之地甚久。好问《曹南商氏千秋录》又说他滑稽豪侠,有古人风。正叔好词曲,善绘画,改编南宋初年艺人张五牛所作《双渐小卿诸宫调》,为青楼名妓赵真真、杨玉娥所传唱,今已不传。又曾为名妓张怡云绘怡云图。明朱权《太和正音谱 》评其词如朝霞散彩。


美化中

  1985年6月22日。台湾省邮政部门发行T218《中国古典诗词·诗经》邮票1套4枚。选用《桃夭》、《蓼莪》、《蒹葭》、《采薇》四首古诗配画。 以春夏秋冬四季为序。 描述诗中的意境。

《诗经》收录的诗篇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其优秀篇章,描写生动,语言朴素优美,声调自然和谐。富具艺术感染力。当中有男女相悦之词,也有揭露当时政治黑暗和混乱、反映民生疾苦和西周统治者祀神祭祖、赞美业绩的诗篇。大抵是周初及春秋中叶的作品。它是奴隶制时代的诗歌。为中国诗歌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对中国二千年来文学发展产生深广的影响。为今天研究周朝的兴起、周初经济制度和生产情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美化中

一、《桃夭》

《桃夭》是《诗经·周南》的篇名。描述女子出稼获得幸福美满的婚姻。诗中用美丽的桃花来象征美好与幸福,写作技巧极高。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极大。全诗如下: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室其家人。


美化中

二、《蓼莪》

《蓼莪》是《诗经·小雅》的篇名,内容诉说父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诗序》说是写民生劳苦。孝子终不得养。全诗如下: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杰。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峙?出则衔恤。入则靡极;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冈极;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美化中

三、《蒹葭》

《蒹葭》是《诗经·秦风》的篇名。是《诗经》名篇之一。诗中感叹--寻求伊人。终不可得。二千多年来令无数智者产生强烈共鸣。对伊人的解释则诸说不同。或释为隐士,或释为丽人。历史没有定论。全诗如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霞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美化中

四、《采薇》

《采薇》是《诗经·小雅》的篇名。内容为表达戍边的健儿退伍途中的感慨和所见。及思念家乡与亲人的心情,情真意切。读来感人肺腑。全诗如下: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家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定居。猃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此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戎,猃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美化中

台湾《中国古典诗词——楚辞》邮票

1989年6月7日, 台湾邮政部门发行T266《中国古典诗词——楚辞》邮票,一套4枚,分别采用《楚辞·离骚》、《楚辞·九歌·少司命》、《楚辞·九章·涉江》和《楚辞·九辩》中的诗句。意境构图, 精彩异常, 令人爱不释手。


美化中

(一)离骚

馀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译文: 我曾培植了大片春兰啊,又栽种了百多亩的蕙草。

此句出自《离骚》,诗人屈原以种植大量香草来比喻自己曾广泛地培育人才。也表达出自己培养人才报效祖国的心情。


美化中

(二)九歌·少司命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译文:悲伤莫过于活生生的离别,快乐莫过于新结了好相识。

此句先用悲来表达伤离之情,后用喜来表达未来会更好。间接表达出作者的豁达心胸,与“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有着相同的积极情怀。


美化中

(三)九章·涉江

苟馀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译文:只要我的品性是正直而刚毅的,即使身处荒远偏僻的地方,又有什么能妨碍我?

此句表达了作者虽受到贬谪破坏,但仍保持品格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执著理想,坚贞不屈。


美化中

(四)九辩

骥不骤进而求服兮,凤亦不贪餧而妄食。

译文:骏马不会为了求进用而甘愿驾车啊,风凰也不会贪图喂饲而乱吃。

此句表达了作者感慨国家腐败而自己不愿顺从世俗,丢弃自己的人格与尊严,无奈之情尽显纸上。


美化中

1990年6月27日,中华邮政发行T279《中国古典诗词-乐府诗》1套4枚,选用《乐府诗·子夜四时歌》中的《子夜春歌》、《子放夏歌》、《子夜秋歌》和《子夜冬歌》各一首,以国画配图。


美化中

(一)《子夜春歌》

春风动春心 流目瞩山林

山林多奇采 阳鸟吐清音

译文:春风和煦,百花盛开,令人胸中涌起浓浓的春意,流转的目光,凝望着远处色彩绚烂的山林,久久不忍离去。在那色彩绚烂的山林深处,从南方飞回的小鸟,在明媚的阳光下欢快地鸣啭啼叫。

此诗以朴素的语言,细腻的笔法,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百花盛开,山林色彩绚烂,从南方飞回的候鸟,在阳光下欢快地鸣叫的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象,流露了诗人喜爱春天,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怀。


美化中

(二)《子夜夏歌》

暑盛静无风 夏云薄暮起

携手密叶下 浮瓜沉朱李

译文:炎热夏天,寂静无风,夕阳西下,云彩如霞,二人携手,躲避阴凉,将瓜果沉浸在冰凉的泉水里,清凉甘甜,美味无比。

此诗描写盛夏之时作者消暑纳凉的情境,民歌多为女子所唱,也体现出男女之间的眷恋之情。


美化中

(三)《子夜秋歌》

白露朝夕生 秋风凄长夜

忆郎须寒服 乘月擣白素

译文:在白露降临的秋夜里,想起你缺少御寒的衣物,于是再也睡不稳,起身在明亮寒冷的月光下,为你捣素制衣。


美化中

(四)《子夜冬歌》

白雪停阴冈 丹华耀阳林 

何必丝与竹 山水有清音

译文:洁白的雪映照着山的北坡,红色的枯叶映衬着南坡的树林;这里溪水淙淙,又何必要音乐相伴呢!

此诗通过否定世俗音乐,肯定山水自然之美。体现出作者的高雅情怀,也有寄情于山水之意。


美化中

1992年8月8日,台湾邮政发行特308《中国古典诗词·古诗》邮票1套4枚,把古诗的意境神韵,表现得细致传神。按中国诗词流行的顺序,五言古诗应在《诗经》、《楚辞》之后,《唐诗》和《乐府诗》流行之前,约为两汉年代。其特色在于文辞质朴,重情不重景。

  特308汉《古诗》邮票前三首选自《昭明文选》中的《别诗》,后一首选自其中的《古诗十九首》,诗名为《行行复行》。《别诗》产生汉朝,大都写朋友、夫妇、兄弟之间的离别,故总题为《别诗》。这些名句充分表露深深的手足情、夫妻情、朋友情以及乡土情。古诗邮票的画稿出自台湾林天时教授之手,共4枚,邮票画面意境高远,布局典雅,工笔精湛。古诗邮票发行量1000万套,在台湾票中属于偏多,但不并影响集邮者对它的喜爱


美化中

3.5元: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是送别兄弟的诗,从平日的恩情说到临别的感想,再说到饯送意思。邮票画面为一对年幼兄弟两人在嬉戏游乐, 形象地描绘出手足情深。全诗如下: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辰;昔者长相近,邈若胡与秦。惟念当乖离,恩情日以新;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美化中

5元: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这一首是征夫辞家留别妻的诗,大意先述平时的恩爱,次说临别难舍,最后嘱来日珍重。邮票画面为一对年轻夫妻窗前偎依, 恩爱万分。全诗如下: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美化中

9元: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这是送别友人的诗,诗中没有寻常的伤悲, 而是勉励朋友各自努力 , 还有见面的机会。全诗如下: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能辞;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


美化中

15元: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诗名为《行行重行行》, 为《古诗十九首》之一。邮票画面为胡马向着北风嘶叫, 表达了一份深深的乡土之情。诗人用胡马、越鸟对家乡的深情, 寄盼世人不要忘本。全诗如下: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不复道,努力加餐饭。”


美化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