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宗 朱由检崇祯年间武状元

 资料全录 2024-05-23 发布于江西

思宗 朱由检崇祯年间武状元

据《明通鉴》记载,明朝天启二年九月,给事中甄淑上疏请武举同文举一样增加殿试。鉴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太监汪直请武举设科,乡试、会试、殿试悉如文举,但一直没有实行。于是,甄淑上疏请开武举殿试。

武科举士到天启年也出现了一些科场舞弊的现象,如泄露试题、冒名顶替等等。为此,山西道御史陈朝辅向熹宗提出:武举考试,一要监射公平,二要试题秘密,三要磨勘(对乡会试已阅试卷进行复核)严格,四要广收遗才。御史石三畏也提出四条:一查代替,二严监射,三拟试题,四创廷试(即殿试)。最后这条是继天启二年给事中甄淑上疏请开武殿试之后,又一次向朝廷呼吁武科仿文举开殿试。

针对以上两位大臣的建议,兵部答复道:“武场上的舞弊主要是代替、挟带,这是武场外监试官的责任,今后应严加防范。试题方面的问题,应是内场官的责任。请各位考试官忠于职守,谨慎从事,共同维护武举大典,也可以按照文举的方式,由兵部复阅试卷。监射的问题较大,要改变以往监考的方式,严格纪律,如果发现有人作弊,立即取消考试资格。至于遗才问题,实属非法。至于比照文举创立殿试之事,虽是鼓舞将才之意,但武科举士重在弓马,而兼取其策试,这与文举有本质上的不同。如果武举也开殿试,则会误导举子们热衷于书本学问,而荒疏了弓马技艺,这恐怕与选拔将帅之才的真意不相协调。况且按照祖宗定下的规矩,武科从不开殿试,我们不能随便改变祖制”。熹宗同意了兵部的意见。武举殿试又一次搁浅。

按《明史 选举志》记载,一直到崇祯四年(1631),才举行了武科的殿试。 此后,直到明朝灭亡前一年(1643年崇祯十六年),每隔三年,面对内忧外患,崇祯帝力图改革武举重文轻武的旧习都会亲自主持殿试,钦点武状元,封官许愿赐战袍,在特殊年代,给予了武状元无上的荣耀。

朱可贞(?~?),字占遇,号子庵,广东顺德县龙江人,南海籍。明思宗崇祯元年(1628)戊辰科武举第一人。

1628 年 10 月 8 日(崇祯元年九月十二),右春坊右中允陈仁锡(天启二年文举探花。),翰林院侍讲李绍贤为武举会试主考官。

朱可贞,崇祯元年戊辰科状元,授留守司守备。余事不详。

王来聘(?~1633),字号不详,京师(今北京市)人,一说安徽怀宁人。明思宗崇祯四年(1631)辛未科武举殿试第一人。

明朝重文轻武的现象比较严重。崇祯四年以前,明朝的武举只有乡试,会试,而无殿试。王来聘之所以在青史留名,恐怕不是因为他的战功显赫,更不是因为他的品级(正一品)高低,而仅仅因为他是崇祯皇帝亲自挑选的第一个武状元。

大明帝国的车轮走到崇祯朝,已岌岌可危。尽管崇祯皇帝励精图治,也无法挽回“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历史必然。这时的崇祯帝深知人才的重要,人才的难得,不管是选拔文状元,还是武举人,他常常事必躬亲,甚至靠抽签祈祷神明来保佑他选出旷世之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崇祯四年迎来了全国武举会试在京师举行。以前武会试比武部分考的都是马上箭、步下箭这些老一套内容。而这次新增了考试刀石,刀分三等,自八十斤至一百二十斤;石也分三等,自二百五十斤至五百斤。

据说开场之日,有一武举子上前言道:“请问今日选将才乎?选家丁乎?”监考官答道:“今日鹰扬盛典,以应主上拊髀之求,何云选家丁也。”举子对曰:“既选将才,须存将体,须识将略;为将者全在机口,胜负所争在毫芒之间,即《武经七书》,犹患其为陈言,但以科目久沿,不得不应此常套。至于骑射,虽武人所有事,然亦特武人之余事,聊复试之,窥见其一斑耳。若在临阵之时,全不恃此,况复增此刀石,无论力有强弱,未必能胜,即真能举石五百斤,舞刀一百二十斤,有力则诚有力矣,一旦遇敌,安所用之,以为战将且不可,况大将耶?以将才选而与选家丁者,不异此武举之所不能应也。”言罢,武举子请辞而退,长揖而去。监考官惭愧无言,十分敬佩壮士的胆识和高论,欲使留之不可,武举子掉臂而去。

当然这是一段插曲,考试照常进行。此时能运一百斤级大刀的只有王来聘和徐彦琦两个人。但到发榜时,徐彦琦却落选了。武举子们愤愤不平,一时间闹得京城沸沸扬扬。当时正"锐意重武"的崇祯帝闻讯大怒,把此科武举考官和监试御史全部投进大牢,又将兵部官员22人贬职,委派翰林大臣方逢年、倪元璐等重新考选,录取翁英等120人。方逢年、倪元璐将重考后前30名的情况进呈给皇帝。崇祯认真审阅后钦定王来聘为武状元,会元江苏南汇人翁英为武榜眼,安徽人张载赓为武探花。崇祯皇帝降旨,此科武榜进士同文榜进士一样,举行盛大的分三甲传胪大典。崇祯皇帝要亲御金銮殿,文武百官齐集殿下,听鸿胪寺官传唱武状元、武进士的姓名。金殿传胪的第三天,还要赐恩荣宴。

明代武举此前一直没有殿试,也没有设立一、二、三甲的区分和鼎甲名号。正式有武状元之设,王来聘是第一人。

王来聘得中武状元后,立刻被破例授予副总兵的职位(从二品)。这是武举及第被授予的最高官阶,也是明代前几朝武举所从未有过的殊荣。就连文举也从没享受过如此皇恩。(文状元一般仅授从六品官),由此可见崇祯皇帝急需武将替他重整河山的良苦用心。王来聘受宠若惊,感激涕零地说:“皇帝如此重视武举,是要我们为了国家效命疆场,不捐躯杀贼,我们用什么来报答皇恩?”

崇祯五年(1632),崇祯帝调集兵力围剿登州(今山东)游击孔有德叛乱。王来聘当仁不让,参加了攻打登州的战斗。

崇祯六年(1633)二月,孔有德被官军包围,粮食已尽,但他依仗登州水城,坚守不降。后又悄悄带着子女和财物先逃出海,而将水城委以副将王秉忠把守。官军攻打水城不下,游击刘良佐献上一条用火药攻城的办法,此法果然有效,水城轰崩,将士们一拥而上,但又被王秉忠击退。王来聘见状,奋勇当先,率领部卒冲向城中,不幸身被重创,壮烈牺牲。官兵乘势攻入,俘虏千余人,叛军自缢及投海死者不计其数,山东遂平。孔有德后降清。

崇祯皇帝得知他钦点的武状元战死疆场,甚为惋惜。崇祯十五年(1642),有人请为王来聘等记功。群臣商议,赠王来聘特进光禄大夫、左都督(正一品),世袭锦衣卫百户官。可惜,还没等崇祯批复,京城已被李自成攻陷,崇祯帝吊死煤山。还是清朝乾隆皇帝比较大度,特赐王来聘“忠愍”的谥号。

潘云腾(?~1644),字号不详,汉中卫(今陕西)人。明思宗崇祯七年(1634)甲戌科武举第一人。

潘云腾官至延绥参将。京城失陷,潘云腾与其兄潘国奇不愧是大明朝的“忠节”之臣,宁死也不投降。只可惜他们生不逢时,空有报国之心与一身的好武艺,却独木难支,无法挽救大明帝国覆灭的命运。大清朝特谥潘氏兄弟“节愍”

文武(?~?),字号不详,江西德化人。明思宗崇祯十年(1637)丁丑科武举第一人。

文武参加了崇祯九年(1636)丙子科江西省乡试,经过三场激烈的角逐,拔得头筹,为武解元。第二年即崇祯十年文武又参加了兵部主持的武会试,得中武进士,同年殿试又由崇祯帝亲自点中的武状元。官至总兵。

刘穆(?~?),字号不详,浙江山阳人。明思宗崇祯十年(1637)丁丑科武举第一人。

刘穆独家创制了“刘将军刀法”,只可惜英雄无用武之地,刘将军刀法再神勇,也无法挽回大明帝国灭亡的厄运。刘穆的其他情况史书不详。

 翁之琪(?~1644),字元倩,浙江仁和人。明思宗崇祯十三年(1640)庚辰科武举第一人。

翁之琪自幼敏练,卓荦自命,初为儒生,名珏,专攻举子业,但是三次科考均未获通过,弃文从武,中崇祯十二年乡试武榜。第二年,崇祯皇帝钦选将才,见其神骨森挺,认定将来必是忠孝之人,遂擢第一。

翁之琪中武状元之后,先是被任命为舟山守备,曾讨平海寇陈虎。东阳许都反叛,两浙危急,翁之琪奉调前往围剿,因功升参将,镇守金衢等处。

1644 年 4 月 24 日(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攻入北京,翁之琪率领自己的精勇之士,跟从故帅黄斌卿勤王,从水道入京口。恰闻崇祯帝自缢煤山,而福王在南京登基,遂奔向南京。福王为褒奖其忠能,升他为总兵官。左良玉的义子左梦庚反叛,翁之琪受命从水陆迎击,翁之琪率水师在丛苇中埋伏下火炮,以五艘舰船引诱左师至荻港,火炮齐发,将叛军击退。后又将陆上左梦庚的余部消灭。捷报传来,朝廷特加翁之琪太子少师,以左都督(正一品)挂征南将军印。

清兵大举南下,此时翁之琪驻军芜湖。南京失陷,翁之琪恸哭不已,自沉于芜湖板子矶。

翁之琪之子翁骏,年16,以武进士授山东武定州守备。

崇祯十四年,明思宗谕各部臣特开奇谋异勇科发布之后,竟然没有人来考!天下处处烽烟,没人愿意当武官卖命,所以崇祯的帝位保不住是必然的。

黄赓(?~1646),字仲叙,龙湾(今安徽休宁)人。明思宗崇祯十六年(1643)癸未科武举殿试第一人。

此科武榜眼是江苏宜兴人许廷玉,武探花是陕西洋县人泰善。

黄赓有臂力,能运铁鞭24斤。是明王朝最后一位武状元。是崇祯皇帝百里挑一,亲自选出来的将帅之才。黄赓也不愧为天子门生,至死不忘自己生是大明朝的人,死是大明朝的鬼。在高中武状元一年后,明朝的都城北京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破。在万般无奈之下,崇祯皇帝自缢煤山。

唐王入闽,自立为王,改国号为隆武,一时间,晚明旧臣纷纷聚集南明王朝。黄赓也回到了福建。

隆武二年(1646)黄赓在池州九华山拉起了一支队伍与清兵对抗,终因寡不敌众,惨遭失败。结果被打入死牢,惨遭杀害。一代武状元,就这样为大明帝国捐出了生命。

整个明代有武状元52人,其中籍贯可考者45人。

这45名武状元中,江浙两省分掉一半。其中,江苏13人,浙江10人。接下来,安徽4人,排第三。全国前七名的省份里,除了陕西,都位于南方,这与文状元前五名的省份高度重叠。

按南北来分,明代武状元39人出自南方,占87%;仅有6人出自北方,占13%。

南方人武举厉害,除了前面讲到的文化课占优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明中期沿海倭患严重,促使当地居民重视武艺,形成习武的氛围。

在倭患最严重的嘉靖朝,12名籍贯可考的武状元中,就有9人来自江浙地区。可见,倭寇侵扰对武状元地理分布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