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牧最含蓄的一首诗《齐安郡后池绝句》,表面写景,实则抒发被贬后的孤独苦闷之情

 qiangk4kzk8us4 2024-05-23 发布于云南

齐安郡后池绝句

唐·杜牧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池面上翠菱和浮萍重重叠叠,宛如绿色的锦缎,池岸边夏莺婉转地啼鸣,时不时嬉弄着怒放的蔷薇花。整日无人来观赏这蒙蒙细雨中美丽的景色,只看见成双成对的鸳鸯在清澈的池水中洗浴着红色的羽衣。

个人的发展永远也摆脱不了时代这个大背景。牛李党争是晚唐社会的三大毒瘤之一,我们熟知的很多诗人深受其害,杜牧也不例外。杜牧和牛党核心人物牛僧儒走得近,被归入牛党,于是就成了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重点打击的对象之一。公元842年,杜牧被贬到黄州任刺史,这对他的打击很大,说前途一片渺茫并不为过。这首诗就是作于黄州州衙的后花园,也就是诗题中的齐安郡后池。

菱透浮萍绿锦池:首句写的是夏日池面之静景,静中藏动。翠菱和浮萍铺满整个池面,宛如绿色的锦缎。

首句的难点在“透”字,不仅将菱叶旺盛的生命力呈现了出来,还给平静的、覆盖着浮萍的池面带来流动感。正是因为浮萍过于密集,挤占了太多的生存空间,菱叶为了生存不得不“透”。

“绿”字此处作动词使用,菱叶和浮萍都是绿色,两两叠加,染绿了池面,故诗人说是“锦池”。

夏莺千啭弄蔷薇:承句写的是夏日池岸边的动景,动中有静。夏莺百啭千声,嬉弄着怒放的蔷薇花。

一个“夏”字点明了时节。一个“弄”字则写尽了夏莺的自由自在和活泼可爱。蔷薇花本是静景,有了时不时地从这枝跳到那枝的夏莺,整个画面便动了起来。

很明显,诗的前两句都是从大处着笔,视线也比较开阔,短短两句就刻画了翠菱,绿萍,夏莺,蔷薇五种物象,而且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将夏日后池的美景初步呈现在读者面前。

表面来看,诗的前两句写景很是明快,通常这种环境下诗人的感情色彩也是积极的,事实果真如此吗?下文给出了答案。

尽日无人看微雨:转句很是平淡,却也是极其关键的一句,蒙蒙细雨笼罩着整个池面,为整个后池美丽的画面染上了寂寞灰白的色调。诗人说“尽日无人”欣赏这美丽的景色,恰恰是诗人正在看的一种表述,而且一看就是一整天,否则也就没有末句的“鸳鸯戏水”。

鸳鸯相对浴红衣:末句诗人的视线又回到了池面,和首句一样都是池面之景,是动景。只见清澈的池水中成双成对的鸳鸯戏水,相对洗浴着红色的羽衣。诗人仅用一个“浴”字就将鸳鸯戏水时活灵活现的神态刻画了出来。

似乎全篇皆是写景,可再明丽的景致,也无法让诗人的心情明快起来。

除此之外,整首诗在色彩安排上也很是巧妙。首句中的翠菱和浮萍都是绿色,承句以黄色为主,夏莺的羽毛是黄色,蔷薇花虽然颜色多样,却常以黄色为主。绿黄相间,十分协调,属淡色系。转句的色彩隐含在“微雨”一词中,细雨蒙蒙,灰白色是其主色调,也属淡色系。这样的色彩搭配,很是素静,明显还谈不上明丽,故而诗人在结句中用了的“浴红衣”一词,色彩顿时醒目了起来,整个画面也增色不少。

—君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