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衢古代第一大堰

 天下第一食神 2024-05-23 发布于湖南


发布日期:2014-02-18 信息来源:衢州市图书馆


  自唐长寿二年(693)盈川县令、“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为抗旱殉职,以及白居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流传以来,一千多年间,衢州几乎旱灾从未间断过。因此,抗旱,成了衢州历朝历代官民的头等大事。
  宋以前,衢州农田灌溉全靠江溪湖塘。南宋开始,衢州开始筑堰灌溉,当时有石室、猫儿、官庄、西江等。本文略述的正是衢州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石室堰。石室堰位于衢城南约12公里的乌溪江上游,因烂柯山石室而得名。
    石室堰又称白马堰
  宋时,乌溪江水流湍急,水坝屡修屡毁。西安县丞张应麟当任没几天,就召集民众,分采石、砌筑、修渠三组,组成水利大军,开始筑坝修堰。民国《衢县志》载,衢南引乌溪江水入千塘畈的石室堰,是宋乾道二年(1166)西安县丞张应麟率领百姓所修:“宋南渡时创此堰,县丞张应麟董其事。三年工不就,跃马自沉中流以死,堰址始定。”
    又据《张氏宗谱》载:张应麟字瑞伯,原籍淮安。“筑堰三年,垂成时山水暴涨,应麟衣冠跃马,自沉中流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曾在堰北立祠祀之。宋淳熙二年(1175),朝廷追赠张应麟“光禄寺少卿”衔,在石室堰旁建张公祠纪念这位关心百姓疾苦的官员。据民间传说,月夜常见少卿乘白马往来堰上,故石室堰又名白马堰。
  明初大文学家刘基知悉县丞张应麟为治水殉职的事迹后,曾有联追念张应麟:
  千家千黍千家福,一日溪流一日恩。
  另有杨家龙题张应麟祠:
  千忝家家福,馨香俎豆升。
  一鞭沉白马,三堰压黄陵。
  终古溪流在,沿堤庙貌凭。
  灵旗风猎猎,瞻拜尚陵镜。
    石室堰还称剥皮堰
  在《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浙江卷》中,收录有关于石室堰的这样一个传说,大意如下:
  相传,西安县丞张应麟创立石室堰,集乌溪江水以灌田畴,并董其事。三年堰成,县人称道。
  堰成,使衢城上游遂昌木商至堰口受阻。张应麟已定下堰规:堰水以农事为主,急需开闸,须经县衙批准。封堰之后,如有妄自冲堤开堰者,处以剥皮重刑,皇亲国戚也不例外。木商无奈,堰坝得以保护。
  一日,一巨商急待木材外放,苦思不得其策。后访得张县丞晚年得子,子甚骄纵,但家教甚严,不许擅自外出。后木商得其子行踪,以重金为饵,以美色为诱,动其心志,摇其心旌,晓其开闸放行。
  逆子忘其父训,悍然开闸放行。两岸百姓捶胸顿足、号天哭地。事发,张应麟得知,带头违犯禁令、损害百姓利益的竟是自己的儿子。心想:斩子,则绝了后代根苗,夫人亦不得复生;不予正法,法令不行,民困不得复苏。思之再三,又念及古训以民为本,不能纵子犯法而置民于水火不顾。毅然将亲生儿子牵至堰坝上剥皮正法,将人皮悬挂示众。同时,也严惩了唆使张公子作恶的木商。百姓感其恩,遂名石室堰为“剥皮堰”。
    石室堰曾几次改建
  始建于南宋乾道二年的石室堰,初在黄荆滩上,为篾笼卵石堰体。至明代,衢州的农田灌溉已主要靠陂堰引水。明弘治十二年(1499),郡守沈杰引石室堰水入护城濠,于小南门城门濠中架木吊桥。现衢城上、下街的名称来历,大约以石室堰引水渠道入城河的地势决定的。清嘉庆五年(1800),石室堰河床被砂石淤塞,随开随闭。嘉庆七、八年间,衢州大旱。嘉庆九年(1804)十月,郡守那英根据士民请示将石室堰改建于上游三里处的响谷岩下,另开袋口与渠道引水入旧沟。堰水直达城南大濠,又引入城中维持内河水源,堰沟可通船筏。1955年,石室堰被大水冲毁,衢县人民政府组织千名民工,奋战几月,用篾笼900多只进行加固。1956年冬,石室堰移于黄陵堰上游深潭处。1958年,黄坛口水电站开始发电,石室、黄陵、杨赖三堰合并一堰,堰址在黄陵堰,引黄坛口水电站部分发电尾水入渠。之后,衢州化工厂又对该堰进行扩建,水流量增加三倍。这样既利于农田灌溉,又利于衢州化工厂的用水。
  历代官府对石室堰累加修管,改址重建。现石室堰的堰坝地处黄坛口水电站下游,西靠九龙山,东为长柱源、乌溪江汇合处。堰渠沿九龙山底由南至北向下游延伸,途经横路、桥头、响春底、缸窑、普珠园、巨化集团公司等,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邑之关系”
  石室堰为衢州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原堰长20多公里,直通衢州城区。旧时石室堰有72条沟,汇成东南三大濠,再引濠水入城为内河。旧志说,石室堰灌溉面积达20万亩,是“一邑之关系”的大堰。
  石室堰的管理工作历代由官府指定堰长监督堰务。堰长下设堰夫72人,担负岁修。至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西安知县陈鹏年按灌水田亩,分为10甲,设堰长4名,由10甲各派人轮值充当,“详请道府批允勒石,永为成例。”同时还议定每年六月初一封堰,禁止私放竹、木,以防泄水。八月初一开堰,以利灌溉与航运。后因春耕播种需要,改为四月初一开堰,九月初一封堰。
  陈鹏年每年都要对堰坝进行勘察,并废除堰长供应差役酒食的旧规。他疏通城濠,在小南门外建立分水闸,使石室堰水平时入濠,旱时开闸放水,灌溉东门外雄鸡畈农田,人称此闸为“陈公闸”。
  对石室堰的管理,历代都非常重视,实行堰长负责制。民国十二年(1923),因堰务积弊太多,于是组织三堰事务所统一管理。事实上,石室堰在历史上多次因筑坝灌溉和船筏通航发生纠纷。民国十五年(1926),木商上控至省府,由省长夏超呈复联帅司令部,讼事方告停歇。1956年,衢县水电局专门成立石室堰管理所、石室堰指挥部。
  现石室堰总堰渠从进口至花园乡普珠园村,全长7·5公里。供水于巨化集团公司及灌溉下游5万亩粮田。石室堰作为我市目前最大的堰坝之一,政府专门为其成立堰坝管理委员会。石室堰的存在,对我市现代工农业的生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为研究我市古代农业水利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提供重要实物依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