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疾病的本质

 经方人生 2024-05-23 发布于四川
作者:董洪涛

这是选择中医馆在公众号发布的

第2771原创内容



疾病不是我们所喜欢的,因为疾病让我们痛苦,让我们不快乐,让我们无法享受生命。所以,我们想当然地都会排斥疾病。

但是,若换个角度来看,疾病也是我们的朋友。因为疾病提醒我们,健康已经受损了,我们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是错误的,是无益于健康的,所以才会生病。显然,生病让我们认识到了生活习惯的错误,从而助益我们变得更健康,而不是继续沦陷,以至于失去生命。

如此说来,我们还是要感谢疾病的。我的思考是,疾病虽然让我们烦恼、痛苦,但疾病也是一种自然的生命表现。疾病伴随着我们的生命,疾病是我们的生命之中不可或缺的。

生命中若能没有疾病,我们当然欣喜。可是,疾病并不是毫无用处,除了提醒我们改变错误的生活习惯之外,疾病也给我们的生命以不同的颜色,让我们不要得意忘形,不要过度消耗正气。

正如《内经》所言:“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这些行为固然让人快乐,但快乐是有代价的,代价就是疾病。由此说,适度的疾病可以让我们觉醒,从而可以“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最终获得“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生命境界。如此说来,我们还是要感谢疾病的。

按以上分析,疾病并没什么可怕的,疾病是身体自我保护的产物。由此说,我们要治病,而不是对抗疾病,不要用激进的、对抗的方式来对待疾病。

图片

健康人的身体正气很足,五脏六腑的阴阳气血处于平衡的状态。此时精气神旺盛,感觉很舒服。而所谓的生病,其实就是人体正气不足了,由此导致五脏六腑的阴阳气血失去了平衡。此时会感觉到各种不适,不但会有痛苦,还会有烦恼,有各种紧张、焦虑、悲观等负面情绪。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疾病呢?正确的方法是接纳。

我曾写过这样一条微博:“对于一切的不如意,都要做好以下三点,即接纳,流动,归零。以疾病为例,疾病是自己感召来的,所以不要对疾病产生愤怒、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不要以这样那样的方式来与疾病抗争,而要像朋友一样接纳,接纳疾病给我们指出的正确方向。然后让内心流动起来,把错误的东西抛弃,从而一切归零,恢复健康。”

进一步说,若不幸罹患了某种大病或重病,千万不要心生各种怨恨恼怒烦,或者试图与疾病抗争,其结果必然是越抗争病越重。与其抗争,不如接纳,因为接纳才能心平气和,才能认错,然后才能忏悔,进而改过,即改变长期以来错误的生活方式以及各种负面情绪。

引申开来,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不顺意或疾病,都是自己感召的。我们要做的不是到处诉苦,也不是各种抱怨,或者各种悲观、绝望,而是接纳。唯有接纳,才能有转机。可以说,接纳自己生命中一切的不如意,这是提升生命质量的唯一正确途径。

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总是向他人倾诉自己的患病经历。我的观点是,自己的痛苦最好早日忘记,不要时时向外倾诉,这会导致记忆加深,进而加深痛苦。更何况越是痛苦也越伤损心神。面对疾病所造成的痛苦,最好的办法不是寻求他人的安慰,而是接纳疾病,接纳了自然心安。然后心神和畅,气机流动,也就慢慢地恢复健康了。

谷雨,即 “雨生百谷”之意。到了谷雨时节,下雨多,湿气重。所以,谷雨养生,当首重化湿,同时亦要防范风湿病。选择中医特此推出谷雨养生专区。点击下方图片进入页面,了解更多养生知识。(广告)

图片



我们都认为,患病了就要求医。但按如上分析,很多时候,患病了不一定非要求医。或者说,不一定非要完全依赖医生或医疗。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方面,医生只能暂时缓解疾病,却不能改变造成疾病的原因。进一步说,医生只能治标,却不能治本。而如何治本呢?我们的生命与健康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自己才是第一责任人。所以,自己努力养生,自己调畅情绪,自己接纳疾病,这才是能助益疾病康复的最佳途径。

比如,有人工作压力特别大,平时各种乱发脾气,且晚上应酬也多,经常喝酒,结果因血压升高而求医。生活中所见,多种高血压患者都会选择服西药,但吃一辈子西药,高血压还是没有治愈。为什么?因为只是降压,却没有改变病因而已。

另一方面,疾病是果,那么不养生是因。医生治病,只是在果上努力,这种努力往往是事倍功半的,甚至有时会徒劳无功。正确的方式是“治未病”,即在因上预防,这才是最高效率的治病方法。

比如,我们吹空调受了风寒而感冒,虽然反复求医,各种吃药,但我们仍然继续呆在空调底下。试问,即使我们找的是医圣,是华佗,感冒能康复吗?!

事实上,我们生活中所见的多种慢性疾病都处于这样的状态。一方面我们各种不养生,做着各种消耗正气的行为,一方面去求医,希望医生能让我们早日康复。却不知,医生很难帮到我们,因为致病的原因还在,如此病因必然会继续产生相应的疾病。在这种情况下求医,即使医生的医术再如何高明,也是不可能治愈我们的疾病的。

图片

进一步说,大多数的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痛风之类的疾病,都与错误的生活方式相关。只要能积极改变生活方式,这些疾病都可以慢慢缓解,甚至消失。



生活中,我们患病时,常把医生看作是最大的希望。我的思考是,医生只是我们的健康助手,而不是我们健康的决定者。那么,谁才是我们健康的决定者呢?

答案显然是我们自己。生命中最大的医生是我们自己。理由如下:

其一,一个人的生命与健康应该是由自己来把握。佛陀曾说:“自己是自己的救星,自己是自己的敌人。”从健康来说,自己是第一责任人。我们希望自己健康,那就要自律养生;我们若颓废而不肯养生,就容易罹患多种慢性疾病。

由此说,我们变成自己的救星,还是变成自己的敌人,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这颗心。我反复强调,唯有自律的人才能健康,因为心正。

显然,自己才是生命与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而不是医生或家人。由此推之,那些不肯自律养生的人,最终就不得不把至贵至重的生命与健康托付给医生,这将是人生极大的悲哀。

其二,疾病之所以康复,源于正气。而正气不是医生给我们的,而是我们自己养出来的。

生命是一团正气,正气旺的时候,我们就不会生病,并且充满了精气神。反之,若正气不足了,生命活力就下降了,也就会出现精气神的不足,甚至会患病。

对于慢性疾病患者来说,只要正气只要不衰,疾病就不会恶化,而且容易康复。如果身体正气已衰,医生是无能为力的。

由此说,养正对于疾病的康复非常重要。而养正只能自己来努力,要自己“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自己调畅情绪,“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自己“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神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从而保持恬淡且精神内守的状态。唯有如此,生命才会有充足的正气,也才能助益疾病早日康复。

有数据显示,因工作累、睡眠差等原因,国内已有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所谓的亚健康,即正气不足,因为生命以正为本。正气不足则生命活力必然下降。我的思考是,亚健康离疾病就差一点。如果我们不懂得正气的重要性,不知道好好养正,那么,亚健康就容易转化为疾病。由此说,养正非常重要。养生即是养正。

图片

生命与形与神的有机结合体,所谓养生,即要做到两点:一是养形,即“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二是养神,即“精神内守”。



面对疾病时,不管是何种症状,西医称之为何种病名,都永远不要恐慌。

在我看来,所谓的疾病不过是机体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失衡而已。既然失衡,我们把它调节平衡即可。由此说,阴阳气血的失衡并不值得我们恐慌。

为什么有的人在听说自己确诊为癌症时,会迅速恶化,甚至死亡呢?我的思考是,这与观念相关。当我们被某种医学进行过错误的教化,就会对癌症产生恐惧。而恐惧最伤正气,特别是损害肾精,导致生命活力迅速下降。生命以正为本,正气一败,就容易恶化。所以,为了健康一定要有智慧,千万别执着所谓的病名。

进一步说,最能伤害我们正气的,不是外邪,而是七情内伤,尤其是恐慌、绝望等负面情绪。从中医来分析,恐入肾,恐则伤肾,而肾为先天之本。肾伤则精损,生命活力会严重下降,慢慢地生机就陨落了。

由此说,作为医生不要动不动就用所谓的“绝症”来恐吓病人;作为病人,要有正信正念,不要被教化、洗脑、植入错误的健康理念。

《内经》明言:“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在我看来,这个观点应该被全社会所普遍接受。如此就会有两大好处:第一是再也不会出现绝症了;第二是再也不会有人因某个机器诊断而产生悲观、恐慌、绝望情绪了。

我的思考是,天下无不可治之病。针对某种疾病,可能某种医学无能为力,也可能每位医生措手无策……但不管如何,肯定有治愈的办法。

进一步说,当医疗不能治愈时,我们还有文化。可以“以文化心,以心安神,以神愈病”。读者可参考骆降喜老师的《思考文化医学》以及《文化处方》两书,其中就揭示了这样一样道理:中国传统文化是可以助益我们康复的,即使我们所罹患的是现代医学所谓的绝症!

我认为,如果能深刻理解并践行中国传统文化,那么天下将无绝症。这个观点应该被所有大病重病患者所接受,这个观点也应该被全社会所接受。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经典(包括儒道释)中即有助益疾病康复的途径,这是我们此生最大的福报,我们应该学习和积极践行。

而学习和践行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好处不仅仅是获得了健康,更能帮助我们提升生命质量,让我们远离烦恼和痛苦,远离灾祸,从而助益我们活出更美好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