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扶阳医学治疗疾病的真谛

 神秘的侠客d83f 2020-04-15
学习扶阳有个核心问题就是:扶阳医学是怎么治疗疾病的?本质是什么?机制是什么?扶阳能扶起先天之阳吗?还是只能扶后天之阳以补先天之阳不足?看了彭老师的书,这个问题豁然开朗了。
一、什么是先天?——元阴元阳
“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易经》上的一句话,这个思想运用在医学上,就是元阴元阳的理论,太极生两仪,就是生的一阴一阳,这两仪就是元阴元阳思想的来源。怎么样来理解阴阳学说?首先就要理解元阴元阳。现在阴阳学说很乱,辨阴阳也辨得很乱,首先就要理解元阴元阳。元阴元阳理论只有郑钦安在他书上说得最清楚,只有卢铸之在他的思想上说得最清楚。
元阴元阳的思想来自《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那么元阴元阳是什么呢?就是从生命科学上来谈的。
元阴元阳就是父母所给的先天的阴阳,元阴元阳结合而成太和之气,亦叫正气。后天人(生命)就是靠父母给我们的元阴元阳、太和之气(正气)存活。在未生之前,元阴元阳就是一个太极,叫祖始太极;人出生后,叫做人身太极。人身太极就是先天的元阴元阳最后成长成肉体结合在一起,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人身太极。元阴元阳融合在一起(不是简单的结合)的太和之气,也就是正气,这就是我们的生命。
为什么用太极来表达,郑钦安的书上有写,你们可以自己看,用太极表达是因为:第一,太极是阴阳不可分割的;第二,太极是在不停运动、变化的,人的生命就是不停运动变化的;第三,是元阴元阳合一,融合后的不可分,人的生命就是太和之气和肉体的结合,肉体、躯壳为阴,太和之气为阳,这两者结合而成人的生命。两者不能分开,你说只要肉体不要太和之气,或者只要太和之气而不要肉体,都不行,必须是融合在一起的。这种融合称之为正气,实践中服用附片就是正气弱补正气。补正气补什么?是肉体在吃,是补的阴(肉体),补的后天,来保证太和之气、正气能够得到正常运转,也就是让这个人身太极能够正常运转。
    
现在有些人把扶阳、扶阴截然分开,就是把太和之气和人身的肉体截然分开了。在郑钦安的《医法圆通》中有篇文章就批判了这种思想,把元阴元阳分开,要补肉体就要用附片加熟地,这就是没有理解元阴元阳这个太和之气就是人身的生命,人活一口气,就活这个太和之气,这是不可分割的,要强同强,要弱同弱,没有说元阴强一点元阳弱一点这样的道理!这个元阴元阳合一的概念一定要树立。


二、先天禀赋差异

既然太和之气是先天父母给的,就必然有强有弱,父母的元阴元阳弱了,子女的元阴元阳就弱,这叫先天禀赋不同。所以很多要孩子的在我这里看病,我就叫夫妻都来看,肾气起来了,元阴元阳很好了很充足了,生的小孩也很好,这也不是一个例子了。西医都说不能生育了,吃了药正气起来了,照样可以生,为什么啊?正气起来了。如果正气起不来,元阴元阳不足,即使怀了孕想孩子正常也困难。

人生命先天从父母初遗传的生命能量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出生注定有长寿基因,有的人出生注定短命基因。但是,这个基因是在你正常损耗的情况下才成立,有人先天好,可以活一百岁,但是后天恣意破坏,一直透支先天能量,也有五十而终的,可见后天对先天的作用。

元阴元阳和我们的肾有直接的关系,肾阳,即坎,坎是两个阴爻和一个阳爻组成的,阳爻就是元阳,阴爻就是元阴,所以,元阴元阳就寄(根)于肾中而充满全身。太和之气充满全身,人就健康,你们摸脉说的缓而有力有神,就是太和之气充满全身的脉象。所以,理论和实践必须是结合的。

三、先天亏损
人生下来后,成长、发育,到十八岁、二十岁成人,元阴元阳就开始亏损。按照《内经》上说,女的二七一十四,男的二八一十六,癸水至,这个时候若不护惜元阴元阳,就会亏损。亏损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对名和利的欲望和追逐,养生要求不妄作劳,他偏偏去妄作劳,胡乱来,就亏损了。所以我们经常与病人讲三句话: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目的就是要保证太和之气、正气不亏损
  
元阴元阳和我们的肾有直接的关系,肾阳,即坎,坎是两个阴爻和一个阳爻组成的,阳爻就是元阳,阴爻就是元阴,所以,元阴元阳就寄(根)于肾中而充满全身。太和之气充满全身,人就健康,你们摸脉说的缓而有力有神,就是太和之气充满全身的脉象。所以,理论和实践必须是结合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