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置身于1200多年前的古纤道上,风光隽美,不愧是江南一绝

 阿陆的行摄馆 2024-05-23 发布于浙江

       前不久写了篇关于杭州“湘湖古迁道”的文章,引来一些绍兴和萧山网友的批驳,本地的认为它太新,完全是为了打造景点而建;外地的则认为我在文中把它跟绍兴古迁道相提并论,实在过于抬举它了……其实个人的本意是两者外观形似,至于历史底蕴和规模大小方面,根本没什么可比性。

       正好要到绍兴看望朋友,就来这里传说中比较“正宗”的古迁道景点逛了一圈,这条古纤道始建于唐元和十年(815年),为萧绍运河而建。《唐地理志》载:“元和十年,观察使孟简筑。”后依萧绍运河延至萧山、上虞,全长9750米

        当然,绍兴这处景点保存完好的古纤道长度只有2.5公里,为梁式平桥型,在河中每隔2.36~2.75米置一桥墩,上架石梁,桥面通宽1.5米左右,属两面临水形纤道,以宝带桥段、玉带桥段和十八洞头等三处最为典型。《重修纤道桥碑记》上就有相关记载:“自太平桥至板桥止,所有塘路及宝、玉带桥,共计二百八一洞。”

        我来的时候无论入口处的碑亭还是石板桥上,都空无一人,所以在这里用小飞机自拍几圈也没什么压力。不过很快就陆陆续续来了几拨游客,所以到这里打卡,想要清静可能也是需要运气的。因为附近没有什么明显的停车场,所以返程时还看到路边不断有人下车,不禁庆幸自己来得早来得巧,此时再想航拍到“空镜”就非常困难了。

       据资料显示,《碑记》所述基本属实:“玉带桥段全长502米,有149个桥孔;宝带桥段全长377.4米,有112个桥孔;加上十八洞头的18个桥孔,以及零星的4个单孔,共283个桥孔。碑刻上记载的281个桥孔,基本上在钱清段古纤道内。渔后古纤道全长183米,两面临河,共30余孔,每孔跨度25米不等,平均跨度3.6米。纤道平面通体以两块石板平铺而成。该纤道东起20米处设单跨梁桥一座,即渔后桥,桥台以条石顺丁错缝叠砌而成,桥面以三块石板铺设而成,长5.2米,宽2米,净跨3.7米。桥东、西两边各设10级、11级台阶,台阶略呈喇叭形,上窄下宽,不设栏板与垂带”。

       整条古迁道如同一条长龙,伸展在宽阔的运河中间,虽然没想象中那么长,但身置其上,还是能充分感受到什么叫“四面环水,又笔直无曲”。因为在官方介绍中,有说这里“年久失修,局部已有坍塌现象”,于是小心翼翼地在上面走了几百米,但好像并没找到看上去会有危险的地方,大概相关单位已经修缮好了?

       古纤道原名纤塘、远道塘、纤道桥,是古人行舟背纤的通道,在江南一带的古越水乡尤其常见。但真正能经受住岁月考验并完整保留至今的,似乎也只有在绍兴才能得见。(图文作者:阿陆,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请多多留言,欢迎指正、评论、点赞和关注,非本人允许不得转载。需要照片视频素材可约,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