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痹汤是我治疗四肢麻木的专方专药

 阳光雨露253 2024-05-23 发布于浙江

血痹汤治四肢麻

作者/杨承岐

四肢麻木在临床非常常见,它的症状和中医学所说的“血痹”非常相似。是脑血管病、颈椎病、周围神经系统病变的主要症状。对其治疗,现代医学多采用营养神经、神经松解术等方法,中医多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但验之临床,往往效与愿违。笔者根据“气虚得麻,血虚得木”的原理,宗《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阴阳形气俱不足,勿施与针,而调以甘药”之旨,自拟了“血痹汤”治疗此证,疗效满意。

1.方名:血痹汤。

2.药物组成: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乌梢蛇10克,鸡血藤15克,甘草6克。

3.功效:补气生血,通络治麻。

4.主治:脑血管病、颈椎病、腰椎病、神经炎所致的四肢麻木。

5.方解:“气虚则麻,血虚则木。”实际在临床很难将麻木截然分开,往往麻木同病。本方以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健脾益气。“气行则血行”,气旺则可鼓舞血行;而“气血同源”,同样气旺则可以培植血液生化之源。当归、白芍补血。桂枝辛温通络,鼓舞血行,与白芍同用,调和营卫,疏通络脉。乌梢蛇搜风活络,兴奋神经,治顽麻血痹。鸡血藤活血通络,配当归活血补血,使血流畅通而不伤新血。诸药相合,气血旺盛,经络通畅,血流通利,营卫调和,麻木自除。

6.典型病案

案(1):宇某,女,53岁,农民。1998年3月17日就诊。

患者自述右上肢麻木,夜间为甚,时常麻醒,尤其是侧卧右上肢在上面时更为厉害,影响睡眠,白天活动时也感疼痛,但能忍受。在县医院拍片诊断为颈椎骨质增生。多方求治,未见成效而痛麻更甚。患者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语怯声低,食欲不振,右上肢活动受限,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证属气血不足,右上肢痹阻。

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焦三仙各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桂枝10克,赤白芍各10克,羌活10克,威灵仙12克,秦艽12克,乌梢蛇10克,甘草6克。服药5剂而麻痛皆轻。继以血痹汤原方,服药5剂,麻木消除,食欲旺盛,面色好转。

案(2):王某,男,50岁,医生。

患者患腔隙性脑梗死后左半身麻木,每日静点脉通、曲克芦丁、脉络宁、血塞通等,持续一个多月,疗效甚微。因系本院同行,我向其介绍血痹汤一试,他半信半疑,没有服用。又过一周,输液还不见成效,才勉强一试。没想到才服药3剂,麻木感明显减轻。继服5剂,豁然痊愈。他如获至宝,临床每遇肢麻一证,便欣然以此方治之。皆获效验。

7.体会与结语

“血痹汤”是笔者根据传统中医理论,结合自己几十年的临床经验教训,在古方“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基础上,经反复筛选药物,千百次临床实验,因繁就简,去粗存精而总结出的一张治疗四肢麻木的“专方专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说:“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症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他是我三十多年临床经验的结晶,是我在临床除麻祛木的“杀手锏”,也是我在当地医务界之所以能争得一席之地的少有的几张“看家处方”之一。它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将中医学的“气虚得麻,血虚得木”“气行血行,气滞血滞”“舒筋活络”“调和营卫”“活血祛风”和西医的“营养神经”“松解压迫(神经)”“(神经)机能代偿”等医理揉合在一块,蕴藏着无限的玄机。临床上只要遇到四肢麻木的病人,且以麻为主,不管是神经炎、脑血管病、颈椎病、腰椎病还是由其他疾病所引起,只要放胆应用,皆能取得理想的疗效。

骨质疏松这种疾病往往对中老年人格外亲睐,这也使得不少中老年人叫苦不迭。如果得了骨质疏松症该如何是好呢?小编也是博采众方,发现南少林骨伤流派珍藏的一众秘方甚是精彩,不忍私藏,今献于此,与君共享。

1.龟鹿补骨方

组成:鹿角胶6g,龟甲6g,熟地黄15g,怀山药15g,山萸肉10g,枸杞10g,菟丝子10g,煅狗骨10g。

方解:本方由《景岳全书》左归丸加减化裁而得,适用于肾阴虚者。方中鹿角胶补肾壮阳、益精补血,龟甲滋阴潜阳、补益筋骨,二味为血肉有情之品,阴阳双补,生气血精髓,共为君药;熟地黄补血滋阴,怀山药补脾固本,煅狗骨强筋壮骨,为臣药;佐以山萸肉、枸杞、菟丝子补肝肾,益精髓;共奏育阴涵阳、补骨强身之功。

主治: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2.抗骨质疏松合剂

组成:巴戟天9g,淫羊藿9g,骨碎补9g,鹿角胶6g,生牡蛎15g,生龙骨15g,鸡血藤9g,枸杞12g,黄瓜子12g。

方解:骨质疏松症属中医学“骨痿”的范畴,治宜补肾壮骨、益精养血为原则。方中以四大南药之一、福建地道药材巴戟天为君药,具有补肾阳、壮筋骨之功效。淫羊藿、骨碎补、鹿角胶补益肝肾、填精生髓,为臣药。佐以生牡蛎、生龙骨益肾精,补骨髓,调和阴阳;鸡血藤、枸杞益精养血。黄瓜子润肠续骨,为使药。诸药共奏补益肝肾、益精养血、抗骨质疏松之功。

主治: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或制成颗粒剂,1日1剂,分2次服。

3.余氏滋肾活血汤

组成:熟地黄30g,枸杞15g,山茱萸10g,女贞子10g,玄参10g,沙参15g,麦冬15g,桃仁10g,骨碎补15g,牡丹皮10g,当归10g,川芎10g,红花10g。

方解:绝经后骨质疏松者,常见腰背疼痛剧烈,或轻微用力造成脊椎骨折。痛点固定,叩击痛明显,翻身转侧困难,一侧或两胸胁窜痛。可伴有全身骨痛、肢体酸楚、乏力,驼背、身长短缩,下肢肌肉痉挛痛,五心烦热,颧红口干,不寐盗汗,小便黄少,大便干结,唇红,舌质红,无津,苔少或无苔光滑,脉细数或细弦。治宜滋肾填精,化瘀生骨。方中熟地黄、枸杞滋肾填精补髓,为君;骨碎补、牡丹皮、当归、川芎、红花、桃仁活血祛瘀生骨,为臣;山茱萸、女贞子、玄参、沙参、麦冬养阴补肝生津,为佐使。

主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并发脊椎骨折(肝肾阴虚、瘀血阻滞证)。

用法:上方水煎服,水煎成400ml,1日1剂,分2次服。

4.壮骨活血汤

组成:杜仲15g,淫羊藿15g,鹿角胶(烊化)15g,熟地黄15g,怀山药15g,山茱萸15g,枸杞15g,骨碎补15g,丹参30g,赤芍15g,桃仁10g,当归10g,川芎10g。

方解:老年性骨质疏松者,轻微用力造成腰背疼痛剧烈,痛点固定,叩击痛明显,一侧或两胸胁窜痛,翻身转侧困难,下肢肌肉痉挛痛。X线片可见胸腰椎压缩改变。可伴有全身骨痛,肢体酸楚、乏力,驼背,身长短缩。舌淡胖,或淡红,或舌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细无力、沉弱。治宜补益肝肾,活血壮骨。方中杜仲、淫羊藿、鹿角胶温补肾精,为君药;熟地黄、怀山药、山茱萸、枸杞滋肝养阴,为臣药;骨碎补、丹参、赤芍、桃仁、当归、川芎活血通络,接骨续断,为佐药。

主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并发脊椎骨折(肝肾亏虚、瘀血阻滞证)。

用法:上方水煎服,水煎成400ml,日1剂,分2次服。临床应用疗效显著,服药3~5天腰背疼痛明显减轻。汤剂可连续服30~60天,膏剂可连续服用3~6个月。无毒副作用,可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再发。

5.首乌益肾骨康丸

组成:何首乌10g,熟地黄10g,山药10g,牛膝10g,牡丹皮10g,枸杞10g,杜仲10g,川续断10g,山茱萸10g,菟丝子10g。

方解:关节脱位、伤筋及骨折等损伤后期,瘀去骨接,病情近愈,但气血未充,肝肾亏损,筋骨萎缩。笔者运用本方治疗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见腰背、肢体酸痛,头晕眼花,脉细弱等。方中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壮筋骨,精血充旺,则筋骨强壮,为君药。熟地黄滋肾阴、益精髓,山茱萸收敛固涩、滋肾益肝,山药滋肾补脾,三者共成三阴并补、补肝益肾治本之势,为臣药。佐以牡丹皮活血脉、行瘀滞,补血不留滞;枸杞滋阴补肾,养肝补脾,填精补髓;川续断、牛膝、杜仲补肾壮骨。菟丝子补肾固精,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益肾补血、强壮筋骨之功。

主治:骨质疏松症(血虚肾亏证)。

用法:制成药丸,口服,1次6g,1日2次。3个月为1个疗程。

6.二仙益肾骨康丸

组成:仙茅10g,菟丝子10g,淫羊藿10g,熟地黄10g,杜仲10g,补骨脂10g,山茱萸10g,枸杞10g,山药10g,黄芪10g,附子(制)10g。

方解:本方治证为肾阳亏虚,命门之火不足。笔者运用本方治疗症见腰背或肢体酸痛,双膝酸软,畏寒肢冷,或有小便频数,夜尿频多,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弱等。方中用补阳药淫羊藿、仙茅、补骨脂、菟丝子、杜仲以培补肾阳。用补阴药熟地黄、山茱萸、枸杞、怀山药滋阴补肾,养肝补脾,填精补髓,以“阴中求阳”。配附子之辛热,以温养肾阳,摄纳浮阳,引火归原;配黄芪以运脾培元,升阳固精。诸药合用,温阳补肾,补益脾肾充养骨骼,故疼痛趋愈。

主治:骨质疏松症(肾阳亏虚证)。

用法:制成药丸,口服,1日2次,1次6g。3个月为1个疗程。

7.骨松方

组成:杜仲10g,川续断10g,补骨脂10g,菟丝子15g,肉苁蓉10g,巴戟天10g,枸杞12g,川芎10g,熟地黄12g,白芍15g,当归8g,黄芪15g,甘草3g。

方解:本方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之疼痛所设。方中杜仲、川续断强腰膝筋骨;菟丝子、补骨脂、巴戟天、肉苁蓉生精补髓,益肝肾阳气;黄芪、当归、白芍、熟地黄补气补血、佐填精髓。全方共收益气养血、补益肝肾、舒筋活血、通络止痛之功。

主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血虚肾亏型)。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8.珍骨胶囊

组成:淫羊藿、肉苁蓉、紫河车、党参、三七、两面针。

方解:骨质疏松症属中医学“骨痿”“骨枯”“骨痹”的范畴,因老年人肝肾不足,精血亏虚,无以濡养筋骨,气虚体弱,卫外不足,易致外邪侵入而发生全身酸痛、肢体无力等症。治宜补肾养血,活血祛风。方中以淫羊藿补肾壮阳,祛风除湿,《日华子诸家本草》曰:“治一切冷风劳气,补腰膝,强心力”;肉苁蓉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等功效,二者为君。紫河车补气、养血、益精;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两药合用,补体气之虚,益气养血,气行则血行,治疗瘀血阻滞之证,共为臣药。三七具有止血,散瘀,消肿,定痛的功效,《本草纲目》曰:“止血,散血,定痛”;两面针行气止痛,活血化瘀,共为佐药。本方共奏补肾养血、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

主治:骨质疏松症(肝肾亏虚证)。

用法:制成胶囊,口服,每日3次,每次4片,饭后服用。

9.腰胁痛煎

组成:当归15g,白芍10g,柴胡10g,茯苓20g,白术10g,桃仁10g,红花6g,苏木10g,木瓜10g,威灵仙10g,薄荷3g,炙甘草6g,生姜5g。

方解:方中当归、白芍养血柔肝,柴胡疏肝解郁;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助运,加生姜和薄荷少许,助解郁又和中;桃仁、红花、苏木活血化瘀止痛,木瓜、威灵仙祛风湿、舒筋骨。全方合用,具疏肝解郁、活血止痛之功能。

主治:骨质疏松症(肝郁气滞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10.补肾强骨止痛汤

组成:巴戟天12g,补骨脂10g,菟丝子10g,淫羊藿15g,桂枝7g,细辛3g,杜仲15g,独活10g,桑寄生10g,五灵脂10g,川续断10g,枸杞10g,甘草3g。

方解:方中巴戟天、补骨脂、菟丝子、淫羊藿、杜仲、桑寄生、川续断为补肾阳之药;枸杞为补肾阴药,肾主骨,肾之阴阳得补,则筋骨强健;桂枝能温通经脉,使补肾之药不致壅堵督脉;五灵脂、细辛活血散寒止痛。

主治:肾虚腰痛,骨质疏松,腰膝酸软乏力等。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11.补肾强骨方

组成:当归30g,川芎30g,杜仲30g,熟地黄40g,山药15g,人参15g,白芍15g,赤芍15g,枸杞20g,川续断15g,延胡索12g,鹿角胶15g,骨碎补20g,桃仁15g,红花15g。

方解:方中以熟地黄、鹿角胶等补肾强骨,为君;以人参、当归、川芎、枸杞、白芍等补气养血,为臣;佐以骨碎补、土鳖虫续筋通络,桃仁、红花、延胡索等活血通络止痛;山药补脾固本为使。本方共收补肾益气、活血强骨之功。

主治: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12.宣痹补肾方

组成:防风6g,苍术6g,桂枝6g,制川乌3g,制草乌3g,络石藤9g,薏苡仁30g,当归9g,巴戟天9g,鹿角胶6g。

方解:本方由南少林骨伤专家林如高验方“宣痹汤”加减化裁而得,适用于风寒湿痹之骨痿者。方中防风、桂枝发表散风、胜湿止痛;制川乌、制草乌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络石藤通经活络止痛;薏苡仁祛湿通络止痛;当归活血化瘀止痛;巴戟天、鹿角胶补肝肾,壮筋骨。诸药合用,共收祛痹补肾、标本兼治之功。

主治:骨质疏松症(风寒湿痹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