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鹿科

 chh71 2024-05-23 发布于吉林

动物界

腹足纲

软体动物门

海鹿科(学名:Aplysiidae)是海鹿总科(学名:Aplysioidea)下唯一的一个科,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海鹿目。海鹿科的物种通常被称为海鹿或海兔,因其体型大,形状类似坐着的兔子。海鹿科物种是雌雄同体的生物,海底栖息,体裸露,雌雄两个生殖孔间有卵精沟相连。其中,加州黑海兔(Aplysia vaccaria)是所有腹足纲物种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也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种可生成植物色素叶绿素的动物。

形态特征

海鹿科的贝壳叶状,薄而易碎,或有的缺乏。软体具有小的头部和膨胀或稍微平坦的内脏囊,内脏囊被展开的侧足覆盖,侧足在内部鳃、贝壳、肛门、外分泌腺的上方。头部有触角和口触手,形成耳状卷曲。软体表面平滑或有乳状突起。草食性。海兔科头部有1 对触角 ,呈耳形;头颈部明显,有 1 对耳形的嗅角。腹足宽,后端呈尾状,因静止时很像坐着的兔子而得名。海兔属侧足发达,能作游泳器官。其他各属侧足小。有紫汁腺,能发射紫色汁液杀伤小型动物或逃避敌害。

分布范围

海鹿科物种广布世界各暖海,中国已知19种。在台湾,海鹿科物种分布于屏东县恒春半岛,台湾东北角,澎湖东部海域,台北县贡寮乡和美,台北县淡水镇

栖息环境

海鹿科物种生活在海藻上,用强大的齿舌刮食藻类,常因刮食不同的藻类而改变体色。生活在海涂上的种类吞食泥砂,主要摄食底栖硅藻、小型无脊椎动物。岩礁海岸的潮间带发现海鹿的踪影,亦经常出没在海藻生长的地方,因为海藻正是海鹿的主要食物。

繁殖

海鹿科物种是雌雄同体的生物,两个海鹿互相交尾或数个海鹿连成一串进行交尾,前边1个起雌性作用,后边1个起雄性作用,中间个体既起雌性又起雄性作用。卵群呈索带状缠成一团,固着于海藻、石块上,中国称为海粉丝,日本称为海索面。

经济价值

海鹿科物种的卵群,即海粉丝,味美可食。中国福建人工养殖的蓝斑背肛海兔体长超过 100 毫米 ,体呈纺锤形。所产海粉丝除供国内需要外,还远销东南亚各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