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山大川都在笔下,畅快惬意何人能懂,张庚绘《山水册页》

 智悉文中 2024-05-23 发布于江苏

山水美景可以让人心旷神怡,心情好了,就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古人对山水的热爱,包含了对个人品德情操的要求。把山水画到作品之中,就能让人足不出户,也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古代画家特别看重山水画的创作,唐代画家追求大气古雅,宋代画家追求真实感,元代画家追求雅逸韵味,明代画家追求表达方式的新颖。悠久的历史和经典佳作频出,对于清代画家来讲既是帮助也是压力。

清代的正统派画家把临摹古画当作创作的基本功,学完基本笔法,就立刻要通过临仿提升创作能力。这一点很像古代文人推崇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临仿创作出来的作品哪怕再好,也是落入前人的窠臼。有识之士,开始思考,如何在临仿之中找到自己的创作的方向。张庚画的这套《山水册页》,正好体现了他在创作中的追求。

张庚这套册页有很强的临仿痕迹,属于“二度创作”,相当于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按理说,有了前人作品的滋养,应该超越前人。但是艺术创作没有这条规律,学习致敬永远不会更进一步。张庚选用册页这种形式尝试改变,是因为画幅较小,容易调整作品的细节。

张庚知道他在创作中有个问题,浑厚不足。所以他画了一组清新明丽的山水,把自己的缺点藏住。他特意表达文人惬意的感觉,画润泽灵秀的山水。这一点转变,让他在创作中占据了主动。张庚很看重墨色的干湿变化,让画面处处都有对比。技法上变化,过渡到构图上调整,最终画出完美的山水。

看张庚的这套册页很容易联想到一个词“小清新”。当然了,这是按照现代人的审美标准审视。放到张庚生活的那个年代,这种画风可以称为雅逸。张庚有功名在身,他又学过白描技法。他把文人对线条的感悟,运用的十分精妙。画中绵长的柳丝柔韧浮动,风情万种,让人驻足良久不忍离去。

画山水,到底什么样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没有统一标准。张庚能够做到的就是,画名山大川。他在隐约间已经感悟到了实景写生的重要性,如果能够把这种感悟放大,也许张庚就能捕捉到浑厚的味道了。张庚在创作中,从画坛正统派的拥护者慢慢向野逸派靠拢。

现代人面对快节奏的生活与“996”的工作压力,更需要放松的时光。看山水画是个不错选择,尤其是看这种歌颂山水之美的作品,可以获得无尽的慰藉。

发布于:山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