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延庆43村动迁揭秘!真相就在官厅水库里

 倚天屠龙860 2024-05-23 发布于北京

时光回放70年前的1954年春夏之际,居于北京上风上水的延怀盆地,高峡平湖一碧万顷——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第一座大型水利设施“官厅水库”胜利竣工;她就坐落在北京市延庆区和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素有“开国治水第一库”之称,一直成为北京市重要地表水饮用水源,也为根治永定河的水患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

饮水思源,不忘历史。当年的延庆县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为官厅水库建设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其中贡献最大的,首推水库淹没区的移民,他们挥泪搬离故土,勇敢到异地安家落户,谱写了一曲舍小家为大家的英雄赞歌。

根据水库工程规划和设计方案,凡是在官厅水库区域内“(海拔)482米高程以下”的村庄和住户,都要进行迁移;照此标准,水库淹没区内延庆县43个整建制村落需要搬迁。

让我们记住70年前这些——或迁移、或后靠——搬离原址的村庄名字吧。

一、迁往外县(原名不存)村落有10个

1、陈家岗(原址妫河北岸,移张北县部分、另安置本县永宁左所屯及西五里营各一部分)

2、贾家堡(原址妫河北岸距水二里,迁移尚义县,因生活安排不当后投亲靠友选地落户)

3、刘铁桥(原址妫河北岸距水二里,迁移尚义县大部分、另部分在今香营乡聂庄)

4、于家堡(原址妫河北岸,部分迁移尚义县、部分移涿鹿县)

5、解家庄(原址妫河以南三里,迁移怀来县、张北县)

6、詹家堡(原址妫河南岸,移宣化县一部分、本县永宁左所屯一部分)

7、大纸坊屯(原址妫河南岸距水二里,迁移尚义县、张北县)

8、小纸坊屯(原址妫河南岸距水半里,迁移涿鹿县董家房村、宣化县一部分)

9、大柳树(原址妫河以南,移张北县大部分,迁本县香营乡聂庄一部分)

10、后平坊(旧名后集贤屯,原址妫河以北距水一里;迁张北县一部分,另部分与迁永宁的前平坊合一)

二、安置在本县保留原名的村落13个(含2村迁后合为1个)

1、前平坊(旧名前集贤屯,另附两个自然村高家堡、韩家堡。原址妫河以北距水二里,迁永宁镇仍为前平坊,有后平坊部分来与合一)

2、常里营(原址妫河北蔡河东,迁旧县大柏老村附近)

3、小胡家营(原址妫河北岸南距蔡河里许,大部分迁柳沟村附近)

4、狮子营(原址妫河北岸南距蔡河半里,迁永宁东北姚官岭旁)

5、王化营(原址妫河北岸延庆城西,迁今沈家营镇,分为东、西王化营)

6、小河屯(原址妫河以北距水半里紧临蔡河,迁张山营村东和延庆城西,分为张山营镇小河屯村、延庆镇小河屯村,俗称北小河屯、东小河屯)

7、耿家营(原址妫河以南康庄西北,迁旧县村北)

8、刘家堡(原址妫河以南康庄西北,迁大榆树村南)

9、小王家堡(原址妫河以南,迁康庄附近)

10、程家营(原址妫河南岸滨水,迁今大榆树镇军营村东南)

11、宗家营(原址妫河以南,迁大榆树村西南)

12、东曹家营(原名大曹家营旧址妫河以南,大部分迁八达岭岔道村西,改称东曹家营)

13、卓家营(原址妫河北岸距水半里、佛峪河入妫川口东;一半迁延庆城东米家堡村北,为今延庆镇卓家营;一半就近后靠在张山营镇域,为西卓家营)

图片

三、就近后靠(向库区外围附近搬迁)的村庄20个(含搬迁后1村分为2个、有1村迁后并入他村)

1、前黑龙庙(原址妫河以北,大部分就近后靠在今张山营镇域;有一部分迁宣化县洋河南)

2、后黑龙庙(原址妫河以北,包括后王家堡、李家堡、杜家堡、怀家堡四个自然村;大部分就近后靠在今张山营镇域,另一部分迁张北县)

3、上芦风营(原址妫河以北,后靠张山营村东南隅)

4、下芦风营(原址妫河以北,后靠至张山营公路南)

5、小曹家营(原址妫河以南,后靠至康庄北)

6、大丰营(原址妫河南距水半里,后靠建成两个村:大丰营初迁西红寺村西后又回现址、小大丰营村,现小大丰营村已合并到小丰营村)

7、大营村(原址妫河以南,后靠到现在的康庄镇大营村)

8、小王庄(原址妫河以南,后靠至康庄西北)

9、许家营(原址妫河以南,后靠至康庄北)

10、张老营(原址妫河以南,后靠至康庄北)

11、刘浩营(原址妫河以南,后靠附近建村,即今延庆县康庄镇刘庄浩营村)

12、苗家堡(原址妫河以南,后靠附近建村,即今康庄镇苗家堡村)

13、马营(原址妫河以南,明清称大兵马营,旧城堡内居民迁出后靠附近建村,即今康庄镇马营村)

14、郎庄(就近后靠至延庆城西北)

15、张庄(就近后靠至延庆城西北)

16、付余屯(就近后靠至延庆城西北)

图片

17、西辛庄(就近后靠至延庆城西北)

18、下板泉(原名下板桥,在妫河北蔡河东南半里,后靠至上板泉村东)

19、新白庙(由西白庙村析出。原址妫河北岸旧名西白庙,滨河部分后靠至延庆城西、东屯村北,名为新白庙;原址保留部分原名西白庙,俗称老白庙)

20、西卓家营(原址妫河北岸旧名卓家营,一半就近后靠在张山营镇域,为西卓家营;一半迁延庆城东米家堡村北,为延庆镇卓家营)

四、因迁移后靠,改变正称或俗称的村名有交叉重复的村庄

西白庙析出新白庙,滨河部分后靠至延庆城西、东屯村北,名为新白庙;原址保留部分原名西白庙,俗称老白庙。

大曹家营析出东、南、北3个曹家营。大曹家营原址妫河以南,大部分迁移八达岭镇岔道村西,为东曹家营;余下部分后靠至康庄北,分成南曹家营、北曹家营。

小河屯,分成北小河屯(后靠在张山营镇域)、东小河屯(在延庆镇)。

王化营,迁沈家营北依一小河建村,即分为东、西两个王化营。

卓家营,分成西卓家营(就近后靠在张山营镇域)、东卓家营(迁延庆城东北今属延庆镇)。

五、因后靠变更全名或消失地名的村落

延庆南关,原址延庆旧城南护城河外广济桥北,后靠妫河南岸附近建村,改称“民主村”。

谢官屯,原址妫河北岸曾属怀来县,就近后靠下营归延庆县,今属张山营镇下营村。今“谢官屯”村名不存。

…… …… 

官厅水库移民,从1952年12月开始到1956年结束,在人口动态中先后经历四期。延庆动迁移民43个整建制村和9个村居零星户,共计5502户、2305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土地56974亩,房屋24688间。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官厅水库世泽绵长。库区移民顾全大局付出的巨大牺牲奉献,永远值得我们后世纪念。他们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抛家舍业的壮举,舍弃的是祖辈生养的家园,体现的是延庆人民的自我牺牲、舍家为国精神。

谨以此文献给为官厅水库建设搬迁的延庆乡亲!

参考资料:

1、延庆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延庆县志》2006年4月第1版

2、延庆县史志办公室编 《延庆建设史》2009年2月第1版

3、《光绪延庆州志》温廷军、郗志群 点校本

4、《北京市延庆县地名志》1993年4月第1版,《北京市延庆区地名志》2021年12月第1版 

图片

作者 | 刘继臣

编辑 | 赵   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