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一首无名氏的词,写年轻人大胆追求爱情,努力争取婚姻自由。词虽香艳,却不失美好。

 蘅滋雅集 2024-05-23 发布于上海

鸳鸯账里鸳鸯被,
鸳鸯枕头鸳鸯睡。


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二月,高丽(今朝鲜)史臣来访,请求宋徽宗赐给雅乐,以及大晟府的乐谱歌词。大晟府是北宋朝廷掌管音乐的机构。

由于某些原因,大晟府习用的歌词在我国早已不传,幸而在朝鲜《高丽史·乐志》中保存了宋词一卷。其中,就有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千秋岁令》。

这首词语言俚俗,但表达了市井青年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情感表现直率朴实,是一首很有水准的诗词,在朝鲜社会广为传唱。




《千秋岁令》
〔北宋〕无名氏

想风流态,种种般般媚。
恨别离时大容易。
香笺欲写相思意。
相思泪滴香笺字。
画堂深,银烛暗,重门闭。


似当日、欢娱何日遂。
愿早早相逢重设誓。
美景良辰莫轻拌,
鸳鸯帐里鸳鸯被。
鸳鸯枕上鸳鸯睡。
似恁地,长恁地,千秋岁。







【释译】

想起你千娇百媚的风流姿态,
真是讨厌这别离来得太容易。
铺开信笺,写下对你的思念。
却泪湿信笺模糊了相思之字。
画堂深深蜡烛光暗重门关闭。
想见到你怎么就这么困难啊!

何时与你再度重现当日欢愉?
多么希望这一天能早早来到,
那天,我们要立下爱的誓言:
不要再轻易放过这良辰美景。
在鸳鸯帐内,与你双宿双飞。
就这样长长久久地相爱下去。




这首词的作者已难以考证。它从男性的角度,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表现的情感率直,内容也是有关桑间之情濮上之类,文辞不雅驯,但却具有民间作品真率朴直的特点。

上片表现了男子对意中人的相思之情。他难以忘怀当初欢会时对女子的深刻印象。“想风流态”。一个“想”字直抒情怀,表现了对女子的印象。

女子是何风流形态,词人没有具体描绘,但我们可以想象出那种“种种般般”的媚态。《金瓶梅》里有一句“从头看到脚,风流往下跑;从脚看到头,风流往上流”,或可作为最佳的注解。

一个“媚”字,描绘出女子妖娆的外貌和多情的心性。“她”体态风流,媚力四射,无一处不取悦于人,无一处不具有女性的魅力

想而不得只有恨。一个“恨”字写出了男子的心理状态:爱之愈深恨之愈深。一个“恨”,让我们感受到男子对女子的相思之苦。“恨”只是因为“别离时太言易”,惋惜相聚时的短暂。

何以解“恨”,唯有“香笺欲写相思意,相思泪滴香笺字”。他本想在信纸上写下相思之意,却泪湿信笺。相思之苦,眷恋之深跃然纸上。“相思”、“香笺”反复使用,极富音韵之美。

紧接着,用“画堂深、银烛暗,重门闭”来说明相思痛苦的缘由:画堂深远,门户重重,鱼雁难传,相见无因。即便相思句写万言,相思泪湿香笺也无剂于事,一片绝望之情。




难道就要这样放弃了吗?不,千万不要低估爱情的力量。男子决定坚持对这份美好的爱情追求。在下阙,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未来的美好愿望和遐想。

词人用一个“愿”来表现男子心理活动的转折。他所心心念念的是和女子再度相逢时,一定要许下山盟海誓,而且这一天要来得越早越好。甚至他连誓词都想好了,“美景良辰莫轻拌”。要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常相聚,莫分离。

而且还要“鸳鸯帐里鸳鸯被,鸳鸯枕上鸳鸯睡”。“鸳鸯”在民俗中是情侣,夫妇的象征,在民间的男女生活中极其常见。“鸳鸯”的帐、被,枕都表达他们对甜蜜幸福的期望和享受。

短短两句话却重复四次“鸳鸯”二字,使人印象极为深刻。这种
重叠连锁的句式,极富有民间文艺的气息,充满美好爱情天长地久的向往。

但这样还不够,“似恁地、长恁地,千秋岁”,像极了情侣间在情意绵绵时刻互相发誓,幸福生活长久永远、绵绵无尽。


图片来源于图片来源:小虹薯,作者“沐泠查”
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
历史中纵横上下
诗歌里南北西东
读书破千卷万卷
游山登千峰万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