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诗如何做到含蓄

 杏坛归客 2024-05-23 发布于山东

写诗如何做到含蓄

我们经常看诗评,往往见到老干味、口水话,直白一说。名家指出:诗贵含蓄,意不浅露、韵外之极致。那么什么叫含蓄呢?所谓含蓄,指诗人不是把思想感情直白地告诉读者,而是完全依靠对客体事物的仿影,让主体情思依附于客体物象里。它通常是借助于一些表达手法,曲折地把意思传达出来。凡诗歌恶浅陋而贵含蓄,浅露则陋,含蓄则令人再三吟咏而有余味。

含蓄之美,美的婉约和朦胧,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运用含蓄可使诗意趣横生,激发想象力和魅力。含蓄并不等于晦涩、猜谜。含蓄的手法要达到诗句中有余味、篇有余意。诗贵含蓄忌直白。梅圣俞说的“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司空图说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苏东坡说的:“天下之至文,莫妙于言有尽而意无穷”。那种张口见喉,一览无馀的作品,就缺乏魅力。《文心雕龙》强调“深文隐蔚,馀味曲包”蕴藉。司空图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加以诠释。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抒情。那么怎样才能含蓄呢?我们写要做到含蓄一般有以下四种手法。

1、夸张手法造成含蓄:夸张手法用得好是很能引人深思的,它吸引读者透过似乎不合情理的夸张寻觅到合乎情理的意蕴,悟出其美妙所在。如李白的秋浦歌: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诗中“白发三千丈”运用了夸张手法,无形的愁思化为有形的“白发”,引发读者对作者一生坎坷经历的无限想象。这是运用夸张手法造成的含蓄美。

2、引用典故造成含蓄:典故本身的意思就是丰富的,而引用典故创造新意就形成了一种意境特别深远的含蓄美。如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是咏叹爱情与感伤身世的名篇,全诗四联,中间两联皆巧用典故,作委婉含蓄的表达。首联借物起兴,抒写作者亡妻之痛,不遇之感。颔联用“庄生梦蝶”的典故暗喻自己一生政治上的远大抱负,爱情上的美好思想,都已成为过眼云烟,宛如做了一场短暂的春梦。用“杜鹃啼血”的典故暗喻自己的深沦不偶,伤逝悼亡之痛,以此聊泄心头的骚愤与伤感。颈联用“沦海遗珠”的典故暗喻自己虽处清时,然珠藏海底,不为时用,加之爱妻亡故,形单影只,自然不免有“沧海遗珠”之叹。用“蓝田良玉”的典故暗喻自己才调无伦,却遭埋没,但文章词采,终将显耀于世。尾联是以抒情感汉作结,说自己这种感伤之情,岂待今日追忆,才不胜惘然,就是事情发生的当时,也即感到情怀惆怅,苦育难言!

诗中,作者不直抒胸臆,而借助于这些典故来作委婉含蓄的表达,让读者去想象揣摩,从而收到发人深思,经久玩味的效果,这是引用典故创造的含蓄美。

3、运用双关手法的含蓄:我们已经讲过,双关手法包括谐意双关和语意双关。运用了谐音双关的句子字面上是一种意思,字里面又是另一种意思,句子显得含蓄有味。而运用了语意双关的句子既含有这种意思,又含有那种意思,句子更显得含蓄有味。如刘禹锡的《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

“晴”、“情”同音,是双关隐语。从字面上看,是指天气“无晴”与“有情”,而字里而则是说恋人的“无情”与“有情”。要说心爱人儿对自己“无情”嘛,她又羞羞答答地向自己表示了爱意;要说“有情”嘛,她表示的爱意却又是那么朦朦胧胧,叫人捉摸不透。诗意显得含蓄有味。

运用语意双关造成含蓄美的诗,譬如前面提到的李商隐的《锦瑟》就是很好的例子。诗中颈联引用“沈珠埋玉”的典故,就运用了语意双关的手法。诗人既伤自己身世的蹉跎,又悼爱妻的香消玉碎,因此诗句蕴含丰定而深远,具有浓厚的含蓄美。

4、利用前后诗意的巧妙联系造成含蓄:好诗前后诗意的联系不仅是自然的,紧密的,而且是巧妙的。这种巧妙的联系就构成了诗的含蓄美。如,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前两句发出的是“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浩叹,后两句是说只要有李广那样的英雄人物,就可以保卫边境,停息战争。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古代英雄的敬慕和爱好和平的愿望。但联系前两句的意思,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还有更深的蕴藉:战争打了千百年,难道只因为没有出现过李广那样的英雄吗?不,李广那样的英雄是有的,只不过统治者不重用他们罢了。汉代的李广是保卫边疆的英雄,但同时也是一个在权贵压抑之下始终壮志未酬的悲剧人物。他的遭遇如此,后代纵有李广那样的英雄,命运也是可想而知的。这里,作者实际上是替千百年来无数壮士表达“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委曲衷肠,对封建社会的黯间现实进行深刻的讽剌和批判。这首诗的意思是掩藏得很深的,表达是很含蓄的,仅从字面上看是难以理解的。这是利用前后诗意的巧妙联系创造的含蓄美。

含蓄手法主要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1)点明有含义,却不说出含义是什么。如陶渊明的《饮酒》。诗人咏歌隐居之乐,表达他对喧闹的世俗官场的鄙弃。诗人生活在世俗之中却无车马的喧闹,因为他心底澹然,远离尘俗——“心远地自偏”,这是他明确告诉我们的。但诗中还有一点没有明白告诉我们的是他对“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感受和思考:山中傍晚的景色是如此优美,连飞鸟日暮时分都会归来,人为什么要留恋世俗官场,不知道隐逸之中的身心之乐呢?这是他此时的感悟,也想告诉世人但又不愿明白说出,所以结尾处欲吐半吐:“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并非“忘言”,只是不肯明言,这也就是“道不可言”的老庄思想再现。还有杜甫的《秋兴八首》其四,诗的结尾写道“故国平居有所思”,但所思的内容并未告诉读者。通过前面的景物描述和感慨的抒发,我们已大概略知诗人所思的内涵,不外是世事的沧桑巨变,政局的动荡和安史之乱的尚未平息,都是这位忧国忧民诗人时时忧虑和叹息的主要原因。这个鱼龙寂寞秋江冷的夔州深夜,更是撩起他的这类思虑。

(2)不点明有含义,抒写很婉转,但含蓄程度稍浅,含义稍微明显。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前四句描绘洞庭湖浩瀚的万千气象。其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但描述洞庭湖的万千气象并非诗人的本旨,不愿无所作为,有负圣朝,希望张九龄丞相援引才是此诗主旨所在。但诗人的意图又不愿明白地说出,而是通过“欲济无舟楫”这个比喻和“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这个成语含蓄地表述。不过含蓄程度较浅,谁都能从中猜出本旨。

(3)抒情叙事,寓意深沉,含蓄程度很深。有一些诗歌,通过其抒情叙事,明显感到诗人并非在就事论事,有内在的含蕴,但又无法指实,甚至无从索解,因为其含蕴很深。如前面曾提到的李商隐的《锦瑟》,诗中提到“一弦一柱思华年”、“此情可待成追忆”,说明与诗人当年的生活有某种关联。但究竟有何种关联?诗人不肯明言,只有模糊的暗示,因此出现多种索解:有人认为与当年的爱情生活有关;有人甚至指实“锦瑟”为令狐绹家的婢女;有人则认为是首政治抒情诗,诉说自己人生的不幸;有人则认为是首音乐诗,瑟中演奏的内容引起诗人的种种想象。

那么当我们写诗的时候又如何做到含蓄呢?一首诗是否达到了“空白”、“含蓄”的境界,关键要看其意象的营构能否离形得神。只有超其形,才能取其神;唯有取其神,才能使诗作灵动澹宕,得含蓄之真谛,也才能使诗人的思想、情绪、意向在对客观物象经过充分地审美感知后得到张扬,给人以茫茫然而无定象,冥冥然而有生气,荡荡然而空旷,渺渺然而神飞之感,从而达到远而不尽的艺术效果。否则,拘以物体、言尽于句、求之于形象之中,诗里被实景实物塞满塞死、则必然板滞,艺术创造的翅膀就没有施展的余地。无疑,欣赏这种只有“形似”而无“神似”,更无“空白”含蓄的诗作,必然枯燥乏味。因为它的描写已达顶点,欣赏者艺术想象的足履就不能前进一步了,如此还有何诗味可嚼、美感可言呢!

流云诗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