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臁疮分型论治14种

 山水书阁 2024-05-23 发布于四川
臁疮是指发生在小腿下部的慢性溃疡:又称裤口毒、裙边疮。

1、脾虚内热型臁疮

治疗方法:补中益气汤茯苓酒炒白芍药。

证候表现:若脓水淋漓,体倦食少,内热口干者。

病因病机:属脾虚。

处方:用补中益气汤加茯苓、酒炒白芍药。

出处:《景岳全书》·卷之四十六贤集外科钤(下)(卷)·臁疮(六九)(篇)

原文:若脓水淋漓,体倦食少,内热口干者,属脾虚,用补中益气汤加茯苓、酒炒白芍药。

2、湿热气滞型臁疮

治疗方法:新起宜贴三香膏,初服黄芪丸。

证候表现:生在两胫内廉骨,初发先痒后痛,红肿成片,破津紫水。

方用:新起宜贴三香膏,初服黄芪丸。

处方:三香膏。

处方:黄芪丸。

出处:外科心法》·卷三(卷)·胫部(篇)

原文:初发先痒后痛,红肿成片,破津紫水,新起宜贴三香膏;色紫贴夹纸膏;日久疮色紫黑,贴解毒紫金膏。又年久顽臁疮,皮乌黑下陷,臭秽不堪者,用蜈蚣饯法去风毒,化瘀腐,盖贴黄蜡膏渐效。初服黄芪丸。

3、风毒血瘀型臁疮

治疗方法:蜈蚣饯。

证候表现:又年久顽臁,皮肉乌黑下陷,臭秽不堪者。

处方:用蜈蚣饯法去风毒、化瘀腐,方可得愈。

出处:外科正宗》·卷之四(卷)·杂疮毒门(门)

原文:又年久顽臁,皮肉乌黑下陷,臭秽不堪者,用蜈蚣饯法去风毒、化瘀腐,方可得愈。

4、风热湿结型臁疮

证候表现:臁疮者,生于两臁,初起发肿,久而腐溃,或浸淫瘙痒,破而脓水淋漓。

病因病机:乃风热湿毒相聚而成;或因饮食起居,亏损肝肾,阴火下流,外邪相抟而致。蒋示吉谓:色红者多热,肿者多湿,痒者多风,痛者属实,早宽而暮肿者,属气虚下陷。初起者,风热湿毒为多;日久者,下陷湿热为胜。

处方:初宜用独活防己黄柏苍术萆薢牛膝、归尾、苡仁、丹皮、赤芍、银花、黑栀、猪苓泽泻等;又二妙丸、四妙丸之类。

出处:《疡科心得集》·卷下(卷)·辨臁疮血风疮论(篇)

原文:臁疮者,生于两臁,初起发肿,久而腐溃,或浸淫瘙痒,破而脓水淋漓。乃风热湿毒相聚而成;或因饮食起居,亏损肝肾,阴火下流,外邪相抟而致。外臁属三阳经湿热,易治;内臁属三阴经湿,兼血分虚热,难治。蒋示吉谓:色红者多热,肿者多湿,痒者多风,痛者属实,早宽而暮肿者,属气虚下陷。初起者,风热湿毒为多;日久者,下陷湿热为胜。初宜用独活、防己、黄柏、苍术、萆薢、牛膝、归尾、苡仁、丹皮、赤芍、银花、黑栀、猪苓、泽泻等;又二妙丸、四妙丸之类。若脾虚湿热下注,则用补中益气,或八珍汤加萆薢、银花之属,外用夹纸膏贴之。

5、脾肾虚败型臁疮

治疗方法:八味地黄丸。

证候表现:若患处黑黯,肢体畏寒,饮食少思。

病因病机:属脾肾虚败。

处方:用八味地黄丸。

出处:《景岳全书》·卷之四十六贤集外科钤(下)(卷)·臁疮(六九)(篇)

原文:若患处黑黯,肢体畏寒,饮食少思,属脾肾虚败,用八味地黄丸。

6、脾肾虚热型臁疮

治疗方法:补中益气汤加酒炒黑黄柏六味地黄丸

证候表现:若午后热,或作痛,头目不清者。

病因病机:属阴火。

处方:补中益气汤加酒炒黑黄柏。

方用:补中益气汤加酒炒黑黄柏及六味地黄丸。

处方:六味地黄丸。

出处:《景岳全书》·卷之四十六贤集外科钤(下)(卷)·臁疮(六九)(篇)

原文:若午后热,或作痛,头目不清者,属阴火,前汤加酒炒黑黄柏及六味地黄丸。

7、脾虚湿热型臁疮

治疗方法:八珍汤加萆薢金银花补中益气汤

证候表现:臁疮者,生于两臁,初起发肿,久而腐溃,或浸淫瘙痒,破而脓水淋漓。

病因病机:若脾虚湿热下注

处方:则用补中益气,或八珍汤加萆薢、银花之属,外用夹纸膏贴之。

出处:《疡科心得集》·卷下(卷)·辨臁疮血风疮论(篇)

原文:臁疮者,生于两臁,初起发肿,久而腐溃,或浸淫瘙痒,破而脓水淋漓。乃风热湿毒相聚而成;或因饮食起居,亏损肝肾,阴火下流,外邪相抟而致。外臁属三阳经湿热,易治;内臁属三阴经湿,兼血分虚热,难治。蒋示吉谓:色红者多热,肿者多湿,痒者多风,痛者属实,早宽而暮肿者,属气虚下陷。初起者,风热湿毒为多;日久者,下陷湿热为胜。初宜用独活防己黄柏苍术、萆薢、牛膝、归尾、苡仁、丹皮、赤芍、银花、黑栀、猪苓泽泻等;又二妙丸、四妙丸之类。若脾虚湿热下注,则用补中益气,或八珍汤加萆薢、银花之属,外用夹纸膏贴之。

8、肝肾湿热型臁疮

治疗方法:槟苏散。

证候表现:若初起恶寒壮热,焮肿作痛者。

病因病机:属湿热。

处方:用槟苏散。

出处:《景岳全书》·卷之四十六贤集外科钤(下)(卷)·臁疮(六九)(篇)

原文:若初起恶寒壮热,焮肿作痛者,属湿热,用槟苏散。

9、湿热下注型臁疮

治疗方法:三妙散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证候表现:疮面色暗或上附脓苔,脓水浸淫,秽臭难闻,四周漫肿灼热,或伴湿疮痒痛相兼;甚者恶寒发热;舌边有瘀斑,苔黄腻,脉细数。

病因病机:本有局部气血瘀滞,复因破损,湿热毒邪入侵,日久热胜肉腐,则疮面脓水浸淫,秽臭难闻;湿热为患则漫肿灼热,或发湿疮,痒痛相兼;严重者正邪交争,则恶寒发热;舌边有瘀斑为气血瘀滞所致;苔黄腻、脉细数为湿热为患之象。

治则治法:清热利湿,和营消肿。

方用:三妙散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出处:中医外科学》·分论(卷)·第九章外伤性疾病与周围血管疾病(篇)

原文:湿热下注疮面色暗或上附脓苔,脓水浸淫,秽臭难闻,四周漫肿灼热,或伴湿疮痒痛相兼;甚者恶寒发热;舌边有瘀斑,苔黄腻,脉细数。辨证分析:本有局部气血瘀滞,复因破损,湿热毒邪入侵,日久热胜肉腐,则疮面脓水浸淫,秽臭难闻;湿热为患则漫肿灼热,或发湿疮,痒痛相兼;严重者正邪交争,则恶寒发热;舌边有瘀斑为气血瘀滞所致;苔黄腻、脉细数为湿热为患之象。治法:清热利湿,和营消肿。方药:三妙散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10、气滞血瘀型臁疮

治疗方法:血府逐瘀汤加减。

证候表现:局部瘙痒不适,皮肤褐色红斑,粗糙,继而紫暗肿胀,或青筋显露,状如蚯蚓,或有皮肤破损,有少许渗液;舌边有瘀点,苔薄黄或白,脉弦涩。

病因病机:久站远行,气血瘀滞,或气血不足,气虚无力行血,气血瘀滞,肌肤失养,则皮肤褐色,粗糙;气血瘀滞日久,则青筋显露,状如蚯蚓,紫暗肿胀;肌肤失养,则皮肤易于破损,瘙痒不适;舌边有瘀点、脉弦涩乃气血瘀滞之象。

治则治法:理气活血。

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出处:中医外科学》·分论(卷)·第九章外伤性疾病与周围血管疾病(篇)

原文:气滞血瘀局部瘙痒不适,皮肤褐色红斑,粗糙,继而紫暗肿胀,或青筋显露,状如蚯蚓,或有皮肤破损,有少许渗液;舌边有瘀点,苔薄黄或白,脉弦涩。辨证分析:久站远行,气血瘀滞,或气血不足,气虚无力行血,气血瘀滞,肌肤失养,则皮肤褐色,粗糙;气血瘀滞日久,则青筋显露,状如蚯蚓,紫暗肿胀;肌肤失养,则皮肤易于破损,瘙痒不适;舌边有瘀点、脉弦涩乃气血瘀滞之象。治法:理气活血。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11、脾虚湿盛型臁疮

治疗方法:参苓白术散合三妙散加减。

证候表现:病程日久,疮面色暗,有少许渗液,患肢浮肿;食纳欠佳,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腻,脉沉无力。

病因病机:病程日久,湿邪久恋,损伤脾胃,脾气亏虚,运化无力,湿邪内生,则疮面色暗,少许渗液;脾虚湿困,则患肢浮肿;脾虚运化无力,则食纳欠佳,腹胀便溏;脾虚则气血化生乏源,故面色少华;舌淡苔腻、脉沉无力为脾虚湿困之象。

治则治法:健脾利湿。

方用:参苓白术散合三妙散加减。

出处:中医外科学》·分论(卷)·第九章外伤性疾病与周围血管疾病(篇)

原文:脾虚湿盛病程日久,疮面色暗,有少许渗液,患肢浮肿;食纳欠佳,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腻,脉沉无力。辨证分析:病程日久,湿邪久恋,损伤脾胃,脾气亏虚,运化无力,湿邪内生,则疮面色暗,少许渗液;脾虚湿困,则患肢浮肿;脾虚运化无力,则食纳欠佳,腹胀便溏;脾虚则气血化生乏源,故面色少华;舌淡苔腻、脉沉无力为脾虚湿困之象。治法:健脾利湿。方药:参苓白术散合三妙散加减。

12、气虚血瘀型臁疮(下肢溃疡)

症状:疮面腐肉已尽,肉芽色暗淡不鲜,脓水清稀,新肌难生或不生。可伴神疲乏力,舌质淡,或有瘀斑,舌苔薄,脉细。

治则治法:益气化瘀,托毒生肌。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补阳还五口服液、脉血康胶囊等。

方药:补阳还五汤、补中益气汤等加减,生黄芪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当归赤芍丹参桃仁红花地龙葛根牛膝红枣。中药注射剂:黄芪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等。

13、湿热毒蕴型臁疮(下肢溃疡)

症状:局部痒痛兼作,疮面腐肉较多,脓水浸淫,或秽臭难闻,疮周皮肤漫肿灼热。可伴恶寒发热,口干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数。

治则治法:清热利湿,和营解毒。

中成药四妙丸等。

方药:三妙丸、五味消毒饮加减,苍术黄柏薏苡仁萆薢、蛇舌草、蒲公英紫花地丁当归赤芍丹参皂角刺牛膝虎杖、生甘草。中药注射剂:苦碟子注射液、丹参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等。

14、湿热瘀阻型臁疮(下肢溃疡)

症状:局部破溃,疮面腐肉未脱,脓水淋漓。可伴口干,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数。

治则治法:清热利湿,化瘀通络。

中成药四妙丸、丹参片、脉血康胶囊等。

方药:三妙丸、萆薢渗湿汤加减,苍术黄柏薏苡仁当归赤芍、丹参、桃仁葛根忍冬藤牛膝虎杖、生黄芪皂角刺、生甘草。中药注射剂:苦碟子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等。

(来源:中医中药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