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陇西的267年,好多年战乱频仍,民不聊生

 微美陇西 2024-05-24 发布于安徽

世祖顺治五年 (1648年)四月,甘州副将米剌印、丁国栋等,反请复明,率军数万南下,兵至巩昌,攻破东、西、北关城。知府高拓斯、总兵王胤久据守大城,陕西总督孟乔芳派兵夹击,追杀米剌印于永昌县水泉堡。

圣祖康熙三年 ( 1664年),陕西省右布政使司移设巩昌。康熙六年(1667年),改为巩昌布政使司,康熙七年 ( 1668年)迁兰州。

康熙六年 (1667年)四月,陇西饥民逃往成县就食,成县知县黄泳设粥厂救济。染疾者,亲为诊视给药治疗。秋禾熟后资送归陇。

巩昌府宝巩局铸造的康熙通宝

是年,巩昌府设局开炉铸钱(制钱),通行各省。康熙九年铸钱局移兰州。

康熙七年 ( 1668年)设立钱局。同治九年 ( 1870年),设立官钱局。

康熙十三年 ( 1674年 )十二月,陕西提督王辅臣响应吴三桂反清后,派遣清叛将秦州知州巴三纲攻占巩昌,使总兵陈可、郑元经等留城据守。次年闰五月,甘肃提督张勇、总兵孙思克合兵围攻巩昌城,两月乃克。(《甘宁青史略》:十四年二月,王辅臣遣秦州知州巴三纲犯巩昌,克之。总兵陈可、郑元经入城据守。闰五月提督张勇等围巩昌。六月二十五日,西安将军穆占同、总兵官孙思克抵巩昌遣投诚官陈万策、谢辉入城招谕,伪总兵陈可等率众归降。)

丰赡仓、预备仓、常平仓、社仓,《乾隆县志》有记载,年已久远。杨恩《郡守刘公实政册序》中云“次积贮,修社仓”。又顺治十年《郡伯高公德政去思碑》载有建立义仓事。康熙四十二年 ( 1703年)重建诸仓。

世宗雍正四年 ( 1726年),川陕总督岳钟琪巡边至敦煌, 见人烟稀少,遂招甘肃州、县贫民2448户移住敦煌,各县移民分八隅集中居住,均以原县名为名,道光时改县为坊。陇西移民居住中北隅,称陇西县,后称陇西坊。

乾隆《陇西县志》影印版

雍正六年 ( 1728年),知县鲁廷琰纂修 《陇西县志》,至雍正十一年( 1733年)成志,乾隆元年 ( 1736年)付梓。

仁宗嘉庆五年 ( 1800年)三月, 清军那彦成率兵到陇西截击白莲教高天升、马学礼部于渭河南岸,高率部退走岷县。

宣宗道光五年 ( 1825年) ,在仁寿山麓重建南安书院。光绪十六 年( 1890年)知府周景曾请准拨专款改建游击署为南安书院。光绪三十二年( 1907年)四月,改南安书院为南安中学堂,民国 2 年(1913年)中学堂迁天水。

文宗咸丰四年 ( 1854年 )三月, 因连年荒旱, 民不聊生, 北乡阳坡寨一带饥民,随当地白莲教首领石王氏(农妇)准备起义,被人告发,知县周必超派巩昌营游击马成率兵于人镇压,残杀饥民200余人,石王氏当场牺牲,其余首领石元印等人押解兰州杀害。

穆宗同治二年 ( 1863年)五月,陇西回、汉民团因故发生纠纷,西乡民团团练总李耀荣约会四乡团练进城袭杀北关回民。同治三年 ( 1864年),回军攻占东、西两关,并围攻大城、北关达16次之多。同治四年 ( 1865年)八月二十一日至十月六日,回军 2 万余人围攻大城持续46日,始终未破 城,清军曹克忠自马营来援才解围。同治五年 (1866年)八月二十日午夜,回军2000 余人,侦得城中防守松懈,攻克巩昌府城。

同治十一年 ( 1872年),设立襄武书院(在今城关一小)。

德宗光绪元年 ( 1875年),提督苏家良(回族 ),承陕甘总督左宗棠允准在北关内筑堡(称苏家堡)居住。

光绪七年 ( 1881年),设厘金局, 抽收烟税。

光绪二十一年 ( 1895年),设立牛痘局,开始种牛痘,预防天花。

光绪三十一年 ( 1905年 ),巩昌府设立邮政代办分局。民国 1 年(1912年)改设为邮政局。

是年,由邑进士马如鉴、举人刘文炳等续修陇西县志。志名《续采陇西县志草》

八月,在原钟灵池旁设立襄武高等小学堂,小学堂北面设立简易师范学堂。

九月,设陇西县巡警总局。

光绪三十四年 ( 1908年), 设立戒烟所、官膏局,各地奉令禁烟(民国11年 2 月,甘肃督军陆洪涛开放烟禁,陇西又种大烟,至 25年禁绝 )。

宣统二年 ( 1910年),成立县商会。至民国30年 ( 1941年 )商民以业务分类,组织同业公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