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忙碌治愈——我的“焦虑”

 冬歌文苑 2024-05-24 发布于北京

忙碌治愈——我的“焦虑”

李艳芳||河北

阳光、积极、爱说爱笑,这才是我的“标配”。“焦虑”让我又成长了一次。焦虑:指情绪上变得焦虑、担忧、心惊胆战、不安、杞人忧天。

提笔难咽心中的浮躁,更抑制不了眼里泛起的泪花。2019年至2022年,特殊的三年,给我深深上了一课——生命极其脆弱。

在这特殊的三年里,我经历了与亲人的生离死别。父亲生病于2019年,于当年的8月份做的手术。疫情三年,我们正常人跟疫情做斗争,父亲除了自身被“病魔”缠绕,还得抵制外来的疫情。直到2022年1月,父亲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再也不能在父亲跟前撒娇,再也不能给父亲说句知心话了。父亲人走了,他做的点点滴滴;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每每想起,都泪流满面。父亲的离世,我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把自己包裹的更加“严实”,伪装自己内心的痛,整个人“焦虑”不安。

2019年到2022年,在这特殊的三年里,每个行业都入不敷出,但为了生活都在努力拼搏。我从事着幼儿教育,疫情三年,从幼儿园到大学,不间断的都在放假。在此期间,孩子们居家学习,家长要不被困在工厂里,要不停业在家。我被停业在家,幸运的是孩子爸单位没停业。这样家里的开销也算有了些许保障。疫情三年,封城、封村、封路,那是常有的事了。那时的我更“焦虑”了。在市里住着,一封就只能限制在小区里面,活动的范围就不大了。我当时义无反顾做出决定,带孩子们回老家。为了让停业的自己不再“焦虑”,还能有点“收入”。我跟朋友一起每天早晨做完核酸,就到隔壁村的种地大户那里掰玉米。跟我们一起干活的人,都是人均60岁左右的人。就像她们说的:“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人,别说出来掰玉米挣钱了,估计连自己家玉米都懒得掰。”但我们确实不一样,为了生活,为了那几两碎银,苦点、累点算不了什么。每天一结账,心里乐开了花。记得一次在我自己家掰玉米,我一边掰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咋在自己地掰玉米,就没有那么大的劲头呢?”婆婆无意间听到,回了我一句:“今晚回家,我给你发工资。”顿时,我俩都笑了。前进是需要动力的,劳动虽然很累,但累并快乐着。这样的忙碌,让我不“焦虑”消费的问题了。

2022年年底,全国各地解放了,再也没有疫情了,再也不用做核酸,看健康码了。那年12月,我们也收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把钥匙,新房下来了。本来高兴的事,又一次“焦虑”了起来。房子是装,不装?犹豫不决。2023年年初,一切恢复正常,虽感受不到之前的那些人间烟火气,还好都在变好的路上。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我也不例外,正常上班。我们也决定装修房子,参考了装修公司的意见,算是半包吧!一些材料自己准备,改水电、做防水、铺地砖,为了省钱,我们自己从老家挖的沙子,弄干净装到袋子里,拉回市里。包括装下水道管子的隔音棉,铺完砖之后美缝,又做地面防护、安装插座、保洁,每一件能自己亲力亲为的事情,都自己做。下了班,接着加班那是常有的事。身体很累,但累并快乐着,又一次解决了“焦虑”的问题。

朋友都知道我个性要强,做事一般不愿意有求于人。就像父亲说的:“你那倔强的脾气,该改改了,要不谁受委屈谁心里清楚!”不错,正是我,不管多大的委屈都会把苦水咽到肚子里,微笑掩盖了一切。步入中年的我们,生活与工作中压力无处不在,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孩子们要抚养。作为母亲的我,干着分文未取“保姆”似的工作,还做着一对一的家教老师。除此之外,还得工作挣钱贴补家用,被活生生练就成“全能型、超人牌”的妈妈。多少的无奈、心酸,让我们负重前行,无路可退。在这一去不复返的日日夜夜里,我们都在努力的生活着。努力生活的背后,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心酸,为有自渡方可解,为有忙碌方可解。

忙碌中适可有度,忙碌中带给我喜悦、悲伤,更多的是成长。对我而言:忙碌使我更加自信、阳光、正直、感恩!加油吧——八零后的姑娘。

图片/作者

作者简介

李艳芳,女,河北省武安市徘徊镇徘徊村人,幼儿教育工作者。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