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仲景治“喘”法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共录治喘14方 有外有内

 dzlbs 2024-05-24 发布于四川
仲景治“喘”法。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共录治喘14方。
有外有内,有寒有热。

其治总因外邪侵扰,气道不利。

列如下:

1)风寒外感

外感,身疼,恶风无汗而喘,
麻黄汤。太阳伤寒,卫阳被遏。
(麻,桂,杏,甘)

外感,下之后,仍微喘者,
桂枝汤加厚朴杏仁。喘家,太阳中风。
(桂,甘,姜,草,芍,朴,杏)

外感,下利不止,汗出而喘者,
葛根加芩连汤。外感误下后,表邪里热。
(葛,甘,芩,连)

外感,发热,干呕,咳,喘,
小青龙汤。心下有水气。
(麻,桂,姜,芍,甘,辛,五味,半夏)

外感发汗后,汗出,无大热,仍喘,
麻杏甘石汤。热郁气道。
(麻,杏,甘,石膏)

2)郁热阳明

咽躁口苦,腹满,心烦,而喘,
栀子豉汤。胸中郁热。
(栀,豉)

小便不利,大便时难,喘而不能卧,
大承气汤。有燥屎内结。
(大黄,枳,朴,硝)

3)湿浊袭表

面黄出汗,头痛鼻塞,烦喘者,
麻黄加术汤。湿家,外感。
(麻,桂,杏,甘,术)

脉浮身重,汗出恶风,喘者,
防己黄芪汤加麻黄。表虚不固,风水。
(防己,芪,术,甘)

4)风水胀肺

咳而上气,喘,目如脱状,脉浮大,
越婢加半夏汤。风热,肺胀。
(麻,石膏,姜,枣,草,半夏)

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
小青龙加石膏汤。心下有水气,肺胀。
(麻,桂,姜,芍,甘,辛,味,夏,石膏)


5)饮邪迫肺

心下痞坚,面色黎黑,喘满,
木防己汤。 膈间支饮。
(防己,桂,参,石膏)

胸胀满,一身浮肿,咳逆上气,喘不得卧,
葶苈大枣泻肺汤。支饮胸满,肺痈。
(葶苈,大枣)


6)另有产后烦喘

产后中风,发热面赤,头痛而喘,
竹叶汤。烦喘者,加柏子仁。
(竹,葛,防风,桔梗,桂,参,甘,姜,枣,附子。柏子仁)


后世医家,
又明因虚致喘之理。
是为发展。

守经方者,当知其界,
由此可见。








含生
甲辰四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