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家乔鹏的古雅

 马尔的视觉 2024-05-24 发布于安徽

梳理在东篱的所见所闻时,翻到了画家乔鹏。他的作品多为窄长条,尺幅不大。笔墨为小写意,线条勾画带着几分收敛,意趣却有张力。

这幅标明“琴挂”系列之一,画的是古琴“玉树临风”的曲意。

“玉树临风”是支古曲。南宋末年,大批乐师随南逃的朝廷来到广东新会。南宋灭亡,他们带来的古琴谱也流落民间,被发现后取名《古冈遗谱》。“古冈”即新会的地名别称。

古冈遗谱》共收有30多首古琴曲,目前只存了7首:《玉树临风》、《神化引》、《碧涧流泉》、《乌夜啼》、《怀古》、《鸥鹭忘机》和《双鹤听泉》。


画家也会抚琴。
他抚琴的姿态如林间一潭深水,能听到月挂树梢的动静。听着他的琴声,看那充满古雅意境的画卷展开,面前呈现出琴意和画韵的心领神会,就有洗净铅华、心素如简的心境。

见到乔鹏那会,他六十刚出头,眉目与神态平平顺顺、和和气气的样子;貌似得道的高僧。

其经历却是跌宕起伏。出生在北京,少年时颠沛于新疆;一九八三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落脚到语言不相通的广东的一家文化单位。三十年前毅然走出体制,选择随心而漂泊的书画家生活,再不肯受他人的羁绊和钳制。

如今客居景德镇。

他属于那种看似性情温和,内心却立着块磐石的儒者。


中国文人的气质是有情操做底色的。寄情山水、田园,放达心意于天地之间,看起来是洒脱,实则也是一种生命观。抵抗着精神管制和压迫,释放着无拘无束的随性任情。

乔鹏的画中常有鹤影。鹤是长寿的象征;道教的先人大都是以仙鹤或者神鹿为座骥,中国传统年长的人去世有驾鹤西游的说法。

乔鹏的鹤似乎在倡明精神寄寓,它跟仙道无关,却和人的精神品格有密切的关联。雌雄相随,步行规矩,情笃而不淫,具有很高的德性。古人多用翩翩然有君子之风的白鹤,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能之士,把修身洁行而有时誉的人称为“鹤鸣之士”。

若说“焚琴煮鹤”,指斥把琴当柴烧,拿鹤煮了吃,就是在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这种事情看起来怪异,在哪一个时代里皆不鲜见。

  

鹤亦有多向性。风声鹤唳是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而凤鸣鹤唳呢,则形容优美的声音。

欣赏着乔鹏的作品,就觉得画里的鹤是乔鹏兄拿来自况。

乔鹏也画泼墨山水,但近年来专以茶挂、琴挂、香挂样式为主。

这种在选材上以禅意立足,弥漫着琴音、茶味、香气的专属,也成为他个人意趣的主流。

人活到一定年龄,便觉得天也宽了、路也宽了、心也宽了,越发明白琴音、茶味、香气里蕴含的意思。

乔鹏兄并不是简单的画卷书写,他特别重视将书画和环境、氛围、格调保持一致,那“挂”便有他融入整体设计的用心。

他十分讲究氛围,就连边框的色彩、凹凸、宽窄都要成为作品呈现的一部分。这样的“挂”便有整体格局的归属感,书画要成为其富有声气呼应的一部分。

这个理念和意思就极新颖了。我们看多了字是好字、画是好画,不门不类地挂着,就形同“焚琴煮鹤”。

我是书画门外汉,鉴赏方面亦是一知半解。并不能明晰地说出其技法特点、画风渊源和画家功力,只看那画面的呈现是否在我内心引发了情意层面的共鸣。

乔鹏兄的琴挂、茶挂与香挂,立意古雅,很自然地与琴茶香浑然一体,勾勒出中国文人的传统气派,看着便觉得气味相投,好生欢喜。

作者相关文章

详观笔意殊

那年那事|夜浅露白

吾之“癖友”

关注马尔的视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