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五行学说”讲座

 营养及健康管理 2024-05-24 发布于贵州

曾应朋友之邀到珠海路大世界酒店作一场关于中医养生的健康讲座,内容具体要求是讲中医学的“五行”,让大家能够明白什么是“五行”及“五行”的变化。我反复思考这个事,中医学比较抽象,甚至晦涩,要让大家理解和明白得想办法解决。

五行学说”是古人朴素的辩证唯物的哲学思想。将古代哲学理论中以木、火、土、金、水五类特性及其生克制化规律来认识、解释自然的系统结构和方法论运用到中医学而建立的中医基本理论,用以解释人体内脏之间的相互关系、脏腑组织器官的属性、运动变化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五行”与“五脏”、“五志”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当“五行”不能维持“相生相克”生理平衡状态时,“生克”关系即转为“乘”(乘虚侵袭,克制太过)“侮”(被克强势,反欺侮主)关系,产生相应的关联性病变。将“五行学说”运用于心身疾病的治疗,通过调理情志、巧妙配伍用药,可促进心身疾病的康复。

讲座开始,我从“什么是健康”和“什么是养生”开始,到中医之于健康干预的本质是“上工治未病”、顺应自然界规律;从四季的变化,花开花落而生生不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特点;从昼夜循环交替到十二时辰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这一切都阐述了人的健康需要适应自然界季节时令的变化,饮食起居有节,适宜运动,保持平和的心态,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简单开场!

重点是讲“五行”,“五行”并不复杂,古人把世间万事万物分为五种属性,无论怎么变都在这五种属性之中,即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尚书·洪范》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五行匹配五脏,木、火、土、金、水相对应肝、心、脾、肺、肾,即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

“五行”属性的特点:

木的特性:日出东方,与木相似。古人称“木曰曲直”。“曲直”,实际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火的特性:南方炎热,与火相似。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中原肥沃,与土相似。古人称“土爰稼穑”,是指土有种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

金的特性:日落于西,与金相似。古人称“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北方寒冷,与水相似。古人称“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事物的“五行”属性是将事物的性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得出的。如事物与木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木;与火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火等。如以五脏配属“五行”,则由于肝主升而归属于木,心阳主温煦而归属于火,主运化而归属于土,主降而归属于金,肾主水而归属于水。以方位配属“五行”,则由于日出东方,与木的升发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木;南方炎热,与火的炎上特性相类,故归属于火;日落于西,与金的肃降特性相类,故归属于金;北方寒冷,与水的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水。

我的目的是要让大家明白“五行”的变化规律而更好的用于指导促进健康。此次讲座是整个贵州省酒店行业的一次重要会议,参会者为各地酒店总经理,达数百人之多。出乎意料的是,大家都兴趣盎然,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兴致很高。为使大家更直观的理解,我在现场找了五位身高差不多的美女,并让酒店工作人员找来绿色和红色两棵十余米长的绳子,让五位美女在会议室围成一个圆形,然后按顺序在每人的胸前佩戴一块纸板,纸板上分别是“木、火、土、金、水”五个字,这样,五位美女分别代表五行“木、火、土、金、水”和五脏“肝、心、脾、肺、肾”。

让美女们拉开间距把绿色绳子拉起来就成了一个大圆。我开始解释“五行”的相生,即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相生长、互相繁衍。凡是顺时针者就是“生”,逆时针者就是“我”,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明白了“相生”再用红色的绳子让“木”和“土”的美女相连,“土”和“水”的美女相连,“水”和“火”的美女相连,“火”和“金”的美女相连,“金”和“木”的美女相连,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五角星,凡五角星的下一人就是她的相克。相克指两种或多种事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相互排斥的关系。“相克”有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让美女们拉好绿色绳子和红色绳子并按圆形转动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绿色的圆环和中间红色的五角星,绿色是“五行”的“相生”,红色是“五行”的“相克”,这样就一目了然。

由于“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关系,所以从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来说,都存在着“生我”、“我生”和“克我”、“我克”四个方面的联系。“生我”和“我生”,在《难经》中比喻为“母”和“子”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五行”中的“相生”关系又可称作“母子”关系。如以火为例,由于木生火,故“生我”者为木;由于火生土,故“我生”者为土。这样木为火之“母”,土为火之“子”;也就是木和火是“母子”,而火和土又是“母子”。“克我”和“我克”,在《内经》中称作“所不胜”和“所胜”。即是“克我”者是“所不胜”,“我克”者是“所胜”。

“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与规律,没有“相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相克”就不能维持事物在发展和变化中的平衡与协调,任何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都存在“生”和“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并且“生”中有“克”,“克”中有“生”,互为因果,相反相成,互相为用,推动和维持着事物的正常的发生,发展与变化。

“五行”有什么作用?我今天只讲“五行”关于健康的防治方面,至于道家、儒家等方面尽可能少涉及,一来道家、儒家的内容较多,非短时间可以;二来偏离了健康方面的主题。“五行”和健康的关系,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即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注重和强调宏观考虑。我举个例子,经常讲“肝木克脾土”和“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就是讲相克,意思肝脏不好了,那么“四诊合参”看有没有脾功能异常的症状及体征(消化吸收功能异常),因此,在治疗的时候要考虑“健脾”,因为中医是整体的统一的,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再如中医讲的“肝肾同源”,根据相生规律,即“水生木”的关系,肝脏的功能异常在治疗时要考虑肾脏,因为“肾水”生“肝木”,比如肝阳虚时要考虑滋肾阴,这就是“滋水涵木”;肾脏的功能异常同样要考虑养血柔肝。

从本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考虑本脏病。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以考虑肝脏方面疾患;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可以考虑为心火亢盛方面。脾虚的病人,面见青色,为木来乘土;心脏病人,面见黑色,为水来乘火。

从它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考虑五脏疾病的传变情况。如脾虚病人,面见青色,脉现弦象,为肝病传脾(木乘土);肺病之人,面见红色,脉现洪象,为心病传肺(火乘金)。五脏中任何一脏有病,都可以传及其他四脏,用“五行学说”来分析,存在着“相乘”、“相侮”、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四种传变关系。

另外,顺便讲一下人的“五行”分类。

木形之人。木形之人,从体形上看如树型,身材多挺直瘦长,头较小,身背较宽;手足也小,皮肤略青;木形之人见于劳碌型,命中多操劳,任劳任怨。木喜春夏,畏秋冬。所以,木形之人如感风邪极易伤肝,而且多在秋冬季。因为肝属木,故木形之人在秋冬时,要加强肝的保护,注意营养,不要过于疲劳,以防染上肝疾。

火形之人。从体型上看,火形人面尖头小,肩背宽,身体强壮,手足也较小;火形之人肤色偏红,脾气易暴躁,不重视钱财,变化无常,信用较差,能从全面考虑问题,但缺乏做的勇气,耐力较差;火喜春夏,不耐秋冬。夏火惧冬水,一旦秋冬感子外邪,容易生心脏方面的病症。心脏病的人多怠于秋冬,与此有关。

土形之人肉饱满,四肢匀称。土形人脸圆头大,肤色较黄,心地温和,不喜欢趋炎附势,也不弄权玩势,适合于做慈善事业。土形不耐春夏,得时于秋冬。所以,当春夏之时,土形人感染疾病,容易伤脾,导致消化吸收方面的疾病。

金形之人。金形之人,从体形上看多较削瘦,骨态较露,节突出。头,肩,腹,手,脚都较小;从五官看,脸型偏方,肤色较白;金形之人,较强悍,多心急,能当机立断。但也能沉稳欢察事态发展。金主肃杀,严而有威。因此,金形人多官将之材。金耐寒,畏火,不耐暖热,所以,要特别小心春。

水形之人,适合于秋冬,秋冬之季,金水相生。春时,木泄水气显枯;夏时,火蒸水气呈涸。所以,春夏时,水形之人容易染病,而且多属腰肾,不可不防。

这一堂以中医“五行”为主的健康讲座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大家兴趣浓厚,知道了中医养生的关键是顺应自然变化的规律,“五行”的特性和“相生”“相克”,领略了古人的智慧。遗憾的是U盘掉了,所拍照片全没了。

后来,朋友央再讲“阴阳”,奈何时间一直不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