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不懂这个,练的就一定不是真太极

 太极的秘密 2024-05-24 发布于江苏

练的是不是真太极,须看他能不能做到“以心行气”。如果不是,那么就一定不是真太极。

有很多人练着太极拳,却不相信气的存在,拳里也没有气,这样就更别提什么“以心行气”了。所以,他们就说练太极拳没有气,有气都是胡说八道。

可是只要你翻阅古代传下来的“太极拳谱”你就会发现,里面经常会提到气。例如,“意气君来骨肉臣”“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有气者无力”“纯是以意使气”“气遍周身不稍滞”“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等等。

承的既然是前人留下来的艺,那咱们就应该践行前人留下来的言。只有按照前人所讲的去印证,我们才能体会到真太极的深奥。

当然,如果你就是想活动身体,想参加比赛,则不用管自己练的是不是真太极。反之,你还真就得好好审视这个事,琢磨这个理。



为什么一定要有气



“以心行气”是建立在有气感的基础上。为什么练太极拳必须要有气感呢?因为,它能让我们的骨肉筋膜处于一种松紧适中的最佳状态,我们在这样的状态下行功走架,是完全能够做到不用力却有力,进而形成内劲的结果的。

如果没有气感,那我们行拳时的骨肉筋膜的状态和平时就无异,和外家拳乃至其它体育锻炼就没有区别,那样是练不出它独有的东西来的。这就是前人为什么如此重视内气的道理所在。

至于如何练出内气,可以通过翻阅我的公众号前面的文章得知。


“以心行气”要循经走脉



在有气感了的情况下,之所以要“以心行气”就是为了通过内气的运行来催动拳架的变化。“太极拳谱”里的“以气运身”指的就是这个。

又因为内气是循脉而行。所以,不同的气脉所行之气又有不同。即“以心行气”在不同气脉上的运使也是不同。

如“气沉丹田”大家都知道,而想要做到真正的气沉丹田,就必须以心意控制骨肉沿着人体前面的中线进行向下的变化,方能使气沉入丹田。而“气贴脊背”则需要心意控制骨肉沿着人体后面的中线进行向上的变化,方能使气“形于手指”。

这两种不同的“以心行气”是因为,体前的中线为任脉,任脉主气降,故气从前面而下沉至丹田之中,必不致错;体后的中线为督脉,督脉主气升,故气从后面而上升至手之梢节,亦绝无错。

若欲使气“形于手指”而从前面上行不仅毫无效果,且会造成憋气,恶心,眩晕等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大的问题。此中谬误,一试即知。然,现今习练太极者,挺胸浮气者比比皆是,皆不得真传之故。


“以心行气”须行功走架



“以心行气”须循脉而行,虽是不二之理,但仅仅如此还非个中全貌。除此之外,尚须拨动整条脊骨,使其与常人呈现截然不同之状。即背弓是也。

弓者,圆弧之状。如练太极拳时,手臂和腿不可过直,总是以留有曲度为准。如此方符合臂弓,腿弓之谓。于前人在“太极拳谱”中而言则总结为“似直非直,似曲非曲。曲中求直,直中有曲”是也。

上、下肢如此,躯干又何尝不是一样。所以,躯干之脊柱亦不可过直,要如四肢一样,须似直非直,似曲非曲。

四肢和躯干的这种特征统称为“一身备五弓”。而现在社会上绝大多数的太极拳练法要求躯干笔直,脊柱拉直,故今日之太极拳已非往日之太极拳。可叹世间人不知真相也!

周身骨架按正确的要求变化,又称之为功架。之所以说,练拳即练功。指的就是具备功架的练拳。非功架状态下的练拳,有拳无功。故练太极拳在过去唤作“行功走架”。

之所以要在练拳中重视骨架的变化,是因使气循经走脉离不得骨架的配合——若骨架不是我上述变化,则有“以心行气”之念,也无“以气运身”之果。

想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就必须要借我们骨架之载力。因此,才有“尾闾中正神贯顶”之说——神意附着于脊骨之上——脊骨时时如拉弓蓄势之状,神意如拉弓蓄势之人,气力如欲射之箭——“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是也。


莫把太极气功当做太极拳



气这个东西对改善病症,预防得病有独特的效果,可气是打不了人的。虽然,太极拳乃大道,非小术,但若不把气的定性说清楚了,习练者会钻营于气中而不能自拔。

之前已经说的很清楚,之所以要有气感,是因为它意味着骨肉是否处于真太极的理法所要求的状态。

当能做到气遍周身的时候,周身骨肉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就会逐渐形成与平时截然不同的力,古人管这种力称之为内劲,内力。

真太极练的时候看似没用力,实则它的力是蓄在里面的,是有力的。故真太极习练者给人的感觉既是松柔轻盈的,又是气势饱满的。二者缺一则亦非真太极。不得正确的练法,是练不出这种既矛盾又真实的功夫的。古人管这种独有的状态叫做“含而不露,蓄而不发”。

因此,真会的人之所以言气而不言力,甚至往往说练的时候没有力,学的人不可以用力,皆是指人们平时惯用的那种力而言,是不能用,不能有那种力。

有那种力,用那种力就肯定不会有气感,无气感就练不出内劲。气是形成内劲的一个重要条件(不是唯一条件),可称之为劲之根源。

根源具足,则枝末也就具足。这是练真太极为何言气不言力,练气不练力,却能练出内劲的因由所在。

可如果只知气而不知神意和形的运用之妙,最终也是没有用的。很多人把太极拳练成了太极气功,虽然也有好处,但是却永远体会不到真太极到底是怎么回事,不仅如此,还极易以太极气功来解读太极拳,真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是也!

注,此文常人是看不懂的,曲高和寡,希望能对看懂的人有帮助就好。

作者简介:薛文宇,珠海市文宇太极文化研究院院长;道家青城派南宗第36代传人,师承张德学;武当隐仙羽化犹龙嫡派第5代传人,师承陈庆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氏太极拳第5代传承人,师承郑昭明;国家级智库《世界太极拳蓝皮书》专家委员会顾问;中国老年健康委员会太极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运动处方专家。
已出版著作:《太极的秘密——太极内功心法大成捷要(一、二)》《太极周身行气法上部功、下部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