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诗中提到的李龟年,是唐玄宗的弟子吗?

 写乎 2024-05-24 发布于四川

作者:赵心放

杜甫在人世的最后一年是大历五年(770年),那一年杜甫59岁。在其生命最后一个春季的某天,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长沙)应邀参加湘中采访使举行的聚会。在安排的歌舞节目中,第一位出场的歌者,亮开歌喉开始演唱:“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一曲结束,紧接着开唱第二曲:“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身为诗坛大咖的杜甫,一听就知道歌者演唱的是王维的诗《想思》和《伊州歌》,但歌者引起了他的注意, 是久久未闻的熟悉嗓音。睁开昏花的老眼仔细一瞅,哎呀!原来是老朋友李龟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有四十年没见面啦!

喜事助佳兴,杜甫提笔写下了据后人评价,是其一生水平最高的七绝名篇,绝对的唐诗经典《江南逢李龟年》。

本文专门聊聊杜甫这首七绝名篇中涉及到的几位朋友,以及杜甫和他们的交住。

岐王其人其事——

岐王李隆范,唐玄宗李隆基的四弟,按照传统规矩,避其皇兄讳,遂改名李范。李隆基几兄弟的感情很好,不像有些皇家伯仲间勾心斗角,往死里整。李隆基以前起事时,李范还是他的得力助手,全力协助他废掉了想当武则天第二的姑姑太平公主。

李隆基当上皇帝之后,与他几兄弟一直保持着亲密的关系,《资治通鉴》如此描述:他们的亲密程度是近世皇家没有达到的水平,上床用长枕头、大被盖一起睡觉,每天早晨一同上朝后,一起宴饮,斗鸡、击球、打猎、博弈、奏乐等。说到奏乐,几兄弟都有艺术细胞哟,大哥会吹笛子,老四岐王李范会弹琵琶,李隆基会执丝竹等,三人可以一起上台表演。

据史载,岐王李范雅爱文章,好学书法,性格旷达,善结交朋友,士无贵贱皆尽礼接待。诗坛名家王维有诗《从岐王夜宴卫家山池应教》、崔颢有诗《岐王席观妓》赠诗给他。

崔九其人其事——

崔九指的是崔涤,唐玄宗的一位亲信大臣,眼前的一位红人。他出身于博陵崔氏。博陵崔氏应算唐王朝第一名门,这是有实证的。贞观六年(632年)唐太宗下旨编撰唐朝第一部记载宗族谱系的图书——《氏族志》。六年后第一版出来了,但出人出钱承头办此事的唐太宗,一看却火冒三丈。原来他所在的陇西李氏,居然不是《氏族志》所评定的天下第一士族,而博陵崔氏名列天下士族榜首。李世民明侃要推倒重来,说道好汉休提当年勇,要按照现实确定。真格是县官不如现管,何况是万人之人的天子?过了不久第二版出来了,李世民终于如愿以偿。

能把李世民都弄得争风吃醋起来,可见博陵崔氏的影响力有多大!远的不说。就说在唐一代,博陵崔氏的入仕率高达九成以上,拜相的有十五人之多。有意思的是崔湜、崔涤两兄弟,前者依附太平公主,38岁就当上了宰相,后者巴心巴肠地跟随李隆基,开头受苦受累,后来应当飞黄腾达吧,崔涤却因崔湜的关系遭连坐,三兄弟一起被流放。幸好李隆基不是一个忘恩负义之人,虽然赐死了崔湜,但赦免放归了崔液、崔涤两兄弟。

崔液在返京的路途中病死了。崔涤被李隆基直接提拔为三品大员,任职秘书监,还赐名为“澄”,可见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李龟年其人其事——

宫廷乐人的身份很低微,李龟年生于何年,死于何年,是从哪里来的,这些大家都不清楚,只能从《明皇杂录》《唐语林》等唐朝的笔记史料中找到一些细节。据说李龟年出身于音乐世家,有两个兄弟,叫李彭年和李鹤年。彭年会跳舞,鹤年和龟年两兄弟会唱歌,龟年还会吹木管和击羯鼓。

梨园祖师爷李隆基也会击羯鼓,自报练习打断鼓杖三竖柜,比李龟年自报打断的五千根要多得多。可见在击羯鼓方面,李隆基练习得十分刻苦,比李龟年技高一筹。

李龟年是个多才多艺之人,他还擅长音乐创作,有次创作的新曲还没命名,恰逢给杨贵妃进贡的荔枝到了,于是李隆基欣然给新曲命名为《荔枝香》。此外他还擅长现在所称的“模仿秀”。安禄山还没起事前,非常畏惧奸相李林甫,只要到京城一见到李林甫,就神态不安,冬天都要流汗水。李龟年曾经在李隆基面前表演安禄山的丑态,逗得李隆基哈哈大笑。

李龟年的音乐水平之高,高得神乎其技。据说有一次“岐王宅”里听人弹琵琶,他一听就说是秦人在弹。不一会另有一人在弹,他一听就说是楚人在弹。岐王李范一打听,前一个是陇西人,后一个是扬州人。令人不得不服。

据说李龟年是李隆基的音乐弟子,他不时得到李隆基的点拨。在李隆基的宠幸之下,作为一个乐人,李龟年的影响超过了不少高官,到处都吃得开,还建有自己的府第。

小迷弟杜甫的社交——

杜甫于先天元年(712年)正月出生,是晋代名将杜预的第二十代孙,祖父杜审言,做过膳部员外郎,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这种典型的官僚家庭,享有许多封建特权,田产不必纳租税,男丁不必服兵役。杜甫出世时,家庭虽已不如往日荣耀,但家境仍很富裕。

不过就杜甫本人而言,人生却不顺畅。父亲是中年得子,母亲几年后就去世了。杜甫的弟弟妹妹都是他继母生的。在他幼年时,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寄养在东都洛阳的二姑母家。杜甫虽然是一个病弱儿童,但他天资聪慧,学习用功。他写有一首自传性质的叙事诗,说七岁学诗,九岁学书,十四五岁开始了社交活动,而且结交的朋友与自己的年龄悬殊较大。比如前文前说到的岐王,崔九、李龟年,至少都是三十出头的中年人。

因为杜甫有深厚的家族背景,本人也早慧如斯,这些人对小迷弟杜甫的评价都很高,“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东都洛阳仁风坊杜甫的二姑家,离东都洛阳的“岐王宅”和“崔九堂”相隔不远,那些年,杜甫和李龟年在那些地方同时出现并进行交住,也就顺理成章了。

李龟年的歌声也像公孙大娘的舞蹈一样,使杜甫终身难忘,直到他的晚年,在潭州(今长沙)与李龟年偶然相遇,想起当年相交的情景,肯定思绪万千,写出了著名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不过在这年的冬天,杜甫就到达了自己人生的终点。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