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课程教学研究 2024-05-24 发布于浙江

图片

413日,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集团、临港科技智慧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的“科学的课堂”主题论坛暨“大夏书系读写节”2024年临港专场活动在临港科技智慧图书馆举行,民进上海市基础教育专委会也是本次活动的协办单位之一。

受主办方的邀请,我和黄建初、曲耀、匡丽媛、宁峰等几位老师一道参加圆桌论坛,回答主持人徐丽遐提出的相关话题。下面是我对第二个话题的回答要点。

话题二:教师需要具备哪些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作者在《用学习科学指导课堂改革》一文提及:“让学习科学在课堂上可见、可教、可用、可测评,主要靠教师。”教学是沟通、互动的创造性活动,也是合作的艺术。教师能否把学科的魅力有效传递给学生,与他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息息相关。有请五位老师分别展开谈谈:教师需要具备哪些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换言之,即教师怎么“让学习科学在课堂上可见、可教、可用、可测评”?

图片

常:好的教学方法是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思考,且思考的时间更长。也就是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

一位老师在课堂上讲述了一个新题型,把解题步骤进行了逐渐地演示和讲解之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一道类似的问题,让学生来试一试。其目的是引发学生对这一新问题的思考。如果你观察课堂,就会发现,课堂中大约有这样五类学生:一是偷懒的学生,什么也不做;二是拖延的学生,做很多与解题无关的事情;三是假装学习的学生,其实并没有在做;四是模仿学习的学生,照着解题步骤亦步亦趋,条件稍有改变就会卡住;五是自主思考的学生。这其中,在课堂上真正思考的人的比例,不超过20%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大家耳熟能详,即“掌控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觉得自己可以掌控学习的进程,就会有安全感,就能产生自信心,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反之,如果什么时间开始学习,学什么内容,学了之后做什么作业,都是被别人安排的,学生一点都不能掌控,要想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就不大可能。

如果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掌控感”?

一是要让孩子在做中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能越俎代庖。新课程改革突出三个方面的改革方向:一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而真实性是核心素养的精髓;二是课程教学要从原来的学科逻辑转向学习逻辑,这就要求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三是重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知行合一。这三项改革任务都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没有学生身心的参与以及已有经验的介入,学生就不会有体验,学习也就不会发生。

二是要让学生在同伴交往中学习。前面已经提到,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同伴之间的互动和交往影响最大,课堂里的大部分学习都来自于同伴学习或相互学习。教师的教学能力之一,就是要设法创设学习小组,鼓励大家通过小组学习,互相启发和激励。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李政涛先生在《活在课堂里》这本书中,提出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十七个细节,把这些细节认真梳理和研究,就能找到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的路径和方法。

三是学习活动要围绕大概念来设计。大概念和普通的概念不同,是一种学科思维,具有很强的迁移性。我们在初中学习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质量/体积,这只是一个具体的知识,如果我们将一组关系放在一起,比如说电阻=电压/电流,电场强度=电场力/电荷,让学生意识到这些关系虽然表面上看上去不一样,但都是用比值的方式定义的物理量,定义出来的这个物理量反映的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与相比的两个物理量没有关系。这就从具体知识上升到了大概念,学生学习了这样的大概念,可以将其在向更广阔的范围内迁移,他对知识就会有新的理解和认识,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也会极大提升。这也是“双新”课改倡导大单元教学的缘由之一。

四是让学生自己来管理学习活动。学习绝不可能是一条宽敞的高速路,每个学生都会遇到各种坎坷,各种问题,学生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过程,同样也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来管理学习活动,给他们充分的自主权,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得到更好的体现。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