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庆勇医案六十七:历经千锤百炼的经方——1剂治愈反复腹痛、肠鸣频频半个月案

 火帝养生_WSH 2024-05-24 发布于云南

高某,男,55岁。初诊时间:2015年6月25日。

主诉:反复饭后腹痛、肠鸣频频半个月。

现病史:患者半个月前出现饭后腹痛,腹胀满,肠鸣频频,尤以中午饭后为甚,大便稀,每天均有发作,现为求治疗,遂来我门诊就诊。

刻下症:每次于饭后约10分钟出现腹痛,腹胀满,肠鸣频频,必须马上就厕,每天均发作,常因此处境尴尬。大便次数多,容易紧张,多梦,白天汗多。

查体:形体偏胖,舌红,苔薄白,脉沉滑。

方证辨证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说:“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又《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说:“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笔者临床体会到半夏泻心汤的方证是:心下痞满(胃脘堵塞、痞闷),按之不痛,肠鸣下利,呕吐。本案中患者肠鸣频频,腹胀满,大便次数多,舌红,苔薄白,脉沉滑。符合半夏泻心汤的方证,故方证辨证为半夏泻心汤证。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说“妇人脏燥,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笔者临床体会甘麦大枣汤的方证为:脏躁(更年期),喜悲伤欲哭或容易紧张。本案患者容易紧张,多梦,汗多。符合甘麦大枣汤的方证,故方证辨证为甘麦大枣汤证。

诊断与治疗

诊断:痞证 半夏泻心汤证 甘麦大枣汤证。

治疗:

清半夏18g,黄  连6g, 炙甘草18g,干  姜18g,黄  芩18g,大  枣18g,党  参18g,浮小麦90g。

7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

二诊:患者诉服用1剂中药汤药后,腹痛、肠鸣频频均愈,容易紧张减轻。

按语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说:“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半夏半升,洗黄芩 干姜 人参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甘草三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又《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说:“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三·心脏》说:“治老小下痢,水谷不消,肠中雷鸣,心下痞满,干呕不安。泻心汤方。人参一两半夏三两 黄连二两 黄芩 甘草各一两,干姜一两半 大枣十二枚。上七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并治霍乱。若寒加附子一枚,若渴加瓜蒌根二两,呕加橘皮一两,痛加当归一两,客热以生姜代干姜。”药王孙思邈认为半夏泻心汤主要方证是:心下痞满,干呕,肠鸣,下利。

清·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卷下》说:“邪气乘虚陷入心下,中气则痞,中气既痞,升降失常,于是阳独上逆而呕,阴独下走而肠鸣。是虽三焦俱病,而中气为上下之枢,故不必治其上下,而但治其中。黄连、黄芩苦以降阳,半夏、干姜辛以升阴,阴升阳降,痞将自解。人参、甘草则补养中气,以为交阴阳通上下之用也。”尤在泾认为外邪乘虚内陷中焦,气机塞滞,升降失常,故见呕吐、肠鸣。半夏泻心汤方中药物寒热并用以和其阴阳,辛苦合用以复其升降,补泻兼施以调其虚实,使中州枢机通利,交通上下,则痞结开散,呕逆肠鸣可愈。清·吴谦《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说:“呕而肠鸣,肠虚有寒也,呕而心下痞,胃实而热也,并见之,乃下寒上热,肠虚胃实之病也,故主之半夏泻心汤,用参、草、大枣以补正虚,半夏以降客逆,干姜以胜中寒,芩、连以泻热结也。” 吴谦认为肠鸣为中焦虚寒,心下痞为胃肠湿热,下寒上热,肠虚胃实,应以半夏泻心汤主之。综上所述,结合笔者临床体会,认为半夏泻心汤的方证是:心下痞满(胃脘堵塞、痞闷),按之不痛,肠鸣下利,呕吐。本案中患者反复腹痛,腹胀满,肠鸣频频,大便次数多,舌红,苔薄白,脉沉滑。符合半夏泻心汤的方证,故用之寒热平调,消痞散结,调和肠胃。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说“妇人脏燥,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甘草三两小麦一升 大枣十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笔者临床体会甘麦大枣汤的方证为:脏躁(更年期),喜悲伤欲哭或容易紧张。本案患者容易紧张,多梦,汗多。符合甘麦大枣汤的方证,故用之养心安神。

关于半夏泻心汤的临床使用,笔者认为应注意二点。一是:重视半夏泻心汤的方证,若症见呕吐、肠鸣、胃脘部胀满(心下痞满)、下利等,其中的二种或几种症状,凡辨证属寒热错杂者(如舌红和苔白兼见;舌淡白和苔黄兼见者多为寒热错杂),均可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如本案患者即是舌红和苔薄白兼见,故当属寒热错杂证。二是:应重视半夏泻心汤的古法加减:“若寒加附子一枚,若渴加瓜蒌根二两,呕加橘皮一两,痛加当归一两,客热以生姜代干姜。”(见《备急千金要方》)。

方证总结

半夏泻心汤的方证是:心下痞满(胃脘堵塞、痞闷),按之不痛,肠鸣下利,呕吐。

甘麦大枣汤的方证总结为:脏躁(更年期),喜悲伤欲哭或容易紧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