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相容!

 正哥与泪痕春雨 2024-05-24 发布于山西

                  扁舟听雨秦汉系列

             文景之治之入继大统(三十三)

经过了所有军功一族的表态后,汉文帝终于放了心.

对淮南王的最终审判结果很快就下来了(见链接:《真相

专案组上奏判决:请求皇上流放罪犯刘长到蜀郡的严道县邛地.

他的孩子及孩子的母亲也要跟从迁到蜀郡。

严道县令可为他们筑盖房屋,每日供餐,供给柴薪、菜盐、炊食器及席褥。

汉文帝对判决进行了补充以示其仁慈:

赐给刘长每天肉五斤,酒二斗,当然还包括主食。

让他可以从姬妾中挑选十个人一起跟从他居住。

所有淮南王刘长、柴奇谋逆案的相关犯罪嫌疑人最后都全部被处斩了。

唯有淮南王本人,经过了皇帝的连续开恩后,不但没有被处斩,每天还有酒肉和美女伺候。

看上去淮南王下场也还行,没准今后远离纷争,过得还更安宁了。

不久后,押解刘长的载重车马就从长安启程,所经各县都配车将他们依次传送。

然而,皇帝身边近侍袁盎却提出了反对意见:

盎时为中郎将,谏曰:“陛下素骄之,弗稍禁,以至此。

今又暴摧折之。淮南王为人刚,

有如遇霜露行道死,陛下竟为以天下大弗能容,有杀弟名,奈何?”

上不听,遂行之。淮南王至雍,病死。闻,上辍食,哭甚哀。

袁盎当时担任中郎将,他在淮南王被正式宣判后向汉文帝谏阻:

陛下向来骄纵淮南王,不加一点限制,以至闹到了今天的地步。

现在您却又突然这么摧折他。

要知道淮南王为人刚烈,如果在路上遭受风寒死去咋办?

您就会背上杀弟的名声,被天下人认为对兄弟都不能相容啊!

可惜文帝没有理会袁盎的劝谏,继续按原定计划执行处罚。

结果淮南王才到雍县就病死了。

消息传来,文帝哭得很悲伤,连饭都吃不下。

盎入,顿首请罪。上曰:“以不用公言至此。”

盎曰:“上自宽,此往事,岂可悔哉!且陛下有高世行三,此不足以毁名。”

袁盎听说可怜的汉文帝伤心到连饭都吃不下,赶紧进宫去宽慰文帝。

文帝见到袁盎后显得非常痛苦:“我就是因为没有听你的话,才搞成这样啊。”

袁盎连忙回答道:“皇上自己放宽心,这都是过去的事了,何必再后悔呢!

再说了,陛下有三种高出世人的珍贵品德,淮南王不小心死了实在不影响您的名声。”

文帝一听:“我还有三样高出世人的珍贵品德吗?哪三样啊?”

袁盎不慌不忙地娓娓道来:“陛下在代国当代王的时候,太后曾经生病三年。

这三年里,陛下不能合眼睡觉,不脱衣服。

汤药不是陛下亲自尝过就不进奉给太后。

陛下的孝顺简直感天动地啊。

以前大家都以为曾参就是孝道的极致。

可曾参一个没多少事干的平民百姓尚且难以做到陛下的行为啊。

陛下当时已是君王,日理万机,却能这么事母至孝,实在已远远超过曾参。

吕氏专政时期,大臣专权,突然请陛下去当皇帝,前途安危莫测。

然而陛下从代国只带着六辆乘用马车,就敢于到京城赴任。

这份勇猛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孟贲、夏育等勇士也不及陛下啊。

等陛下到了代邸,向西边两次辞让天子,向南边两次辞让天子。

以辞让著称的许由也就辞让了一次。

陛下却五次将天下推辞掉,已超过许由四次了,这份谦虚实在前无古人。

至于陛下迁调淮南王,也不过就是想让他受些劳苦,使他改过自新。

是有关部门犯了错误才造成淮南王病死,跟您没有关系。

听了袁盎一番话,汉文帝这才发现原来自己如此的高尚与伟大。

文帝心情一下就好了不少,袁盎也从此在朝廷中名声大振。

毕竟,能这么高质量的睁眼说瞎话的拍马屁,谁听说后能不感到万分震撼呢?

在袁盎的马屁里,似乎淮南王是因为一时间接受不了这么大的落差,抑郁而死。

可官方档案显示,事实和袁盎与汉文帝的一唱一和差之甚远。

淮南王谓侍者曰:“谁谓乃公勇者?吾以骄不闻过,故至此。”乃不食而死。

县传者不敢发车封。至雍,雍令发之,以死闻。

上悲哭,谓爰盎曰:“吾不从公言,卒亡淮南王。”

盎曰:“淮南王不可奈何,愿陛下自宽。”

上曰:“为之奈何?”曰:“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

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诸县传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

乃以列侯葬淮南王于雍,置守冢三十家。

淮南王的传记说得很清楚,他是被活活饿死的。

尽管官方强调,淮南王曾经对身边近侍说我以勇猛闻名于世,现在却搞成这个样子。

他是由于深深的自责和痛苦所以绝食而亡的。

可是史料也不得不记载,沿途的县府都不敢打开淮南王囚车上的封条。

直到雍县的时候,雍县县令才第一个打开封条,发现淮南王已经饿死。

汉文帝后来为此迁怒于沿途的县令.

所有沿路没有给淮南王开封条的官员和办事人员全部被逮捕后斩首弃市。

最后,汉文帝以列侯的礼仪安葬了淮南王,还给他安排了三十户人守墓。

很明显,淮南王自己想不想绝食我们没法得到答案了。

但是无论淮南王想不想绝食,哪怕他每天都想吃十斤酒肉,他也只能饿死。

因为一路上他的囚车都贴着封条,沿路没有任何县令胆敢打开封条。

这些县令全部都被处死了,那这就奇怪了。

莫非这些县令都是脑子有水,非得莫名其妙害死淮南王找死?

实际上,秦汉帝国以来,远距离的流放罪人多的是,沿路如何给予饮食早有严格的制度。

汉文帝组织的这次押送实际上是完全的不合规矩,这才导致沿路县令束手无策。

囚车里是皇帝钦定的谋反罪犯,囚车上贴着代表皇帝意志的封条,你怎么开?

皇帝从长安贴上的封条,到了你们县就被撕开了,接下来还要去四川,怎么办?

大家可能想,我先撕开送了饭再粘回去呗?

可是皇帝在长安贴的封条,谁敢拿县里的布和胶水去对皇帝的圣物动手动脚呢?

汉文帝有提供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吗?没有。

皇帝都没说具体的章程,谁敢乱来?到时候被判决违章办事,判处重罪怎么办?

等车到雍县的时候,淮南王早就死了,相信都已经臭了。

雍县县令比较机灵,人都臭了,我还继续往下传有意思吗?

我打开封条,万一皇帝怪罪我也完全可以辩护。

我闻到臭味后当然要第一时间向皇帝汇报最新情况,这总不能算我违章。

可我不打开封条,没准皇帝到时候把淮南王的死算到我头上呢?

雍县县令的机灵,为他留住了一条命。

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处死淮南王就是源自汉文帝的真实意志。

只不过文帝是个喜欢面子工程的皇帝,不肯直接处死亲弟弟,更不肯担这个责任。

前面介绍了这么多节,大家应该都能感受到:

这种弯弯绕的处理方式最符合文帝的个性。

有趣的是,袁盎还建议说,淮南王的死让伟大的天子心疼了呢。

都怪下面这帮干部妄自揣测圣意,胡乱行事,都弄得咱皇帝心疼得吃不下饭了。

这帮人实在太坏了,都怪丞相和御史大夫没有把下面的干部带好。

陛下您就应该杀丞相和御史大夫以谢天下。

汉文帝哪有这本事杀丞相张苍和代理御史大夫冯敬?

他连换了他俩的能力暂时也不具备(见链接:《真相)。

但是袁盎这话说得文帝心里舒坦啊。

从提议整周勃到这次的淮南王事件,袁盎简直就是文帝的嘴替。

一个人总能把你想说又不敢说的话说出来,你说你哪能不喜欢他呢。

淮南王已经死亡,汉文帝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但淮南王在今后的漫长岁月里却始终是文帝的一块心病。

十二年,民有作歌歌淮南王曰: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相容!”

上闻之曰,昔尧、舜放逐骨肉,周公杀管、蔡,天下称圣,不以私害公。

天下岂以为我贪淮南地邪!”

乃徙城阳王王淮南故地,追尊谥淮南王为厉王,置园如诸侯仪。

六年后,汉文帝听到了民间流行的一首歌谣:

一尺布可缝而共衣,一斗粟可舂而共食,况以天下之广,而兄弟不相容乎!

兄弟之情不是人世间最可珍贵的财富么?

可偏偏有时候兄弟二人却不能相容。

汉文帝一听,这不就是在说我吗?于是他委屈的鸣冤:

当年尧、舜也都曾放逐兄弟,周公更是曾经杀掉管叔和蔡叔.

但他们都成了世所称颂的圣主,怎么到我这就不行了?

淮南王的死是有前因后果的,你们难道以为我是贪图淮南国的地盘么?

于是文帝恢复了淮南国,还把已被贬为列侯的淮南王刘长恢复国王身份,为他的墓地修建陵园。

不过明白人都能看出来,汉文帝这里在偷换概念:

文帝和淮南王兄弟相残难道真的是为了淮南国的地盘么?当然不是。

文帝明明是为了确保帝位的稳定,是为了争夺天下。

民间的很多文化传统也是由文人士子给鼓捣出来的,他们并不傻,对文帝与淮南王的事心知肚明。

于是,汉帝国的山东地区悄然出现了一个奇特的流行文化:城阳景王崇拜。

军中常有齐巫鼓舞祠城阳景王,以求福助。

巫狂言景王大怒,曰:'当为县官,何故为贼?’

有笑巫者辄病,军中惊动。……

而巫言益甚。前及郑,乃相与议曰:

今迫近长安,而鬼神如此,当求刘氏共尊立之。

齐地的巫师都祭祀城阳景王。

西汉末年起自齐地的赤眉军都快打到长安了.

但他们仍然要托城阳警王的名义拥立皇帝。

国中有城阳景王祠,吏人奉祠。神数下言宫中多不便利.

刘京是东汉帝国的琅玡王,国土虽小,不过都城莒县正是当年城阳景王的都城。

刘京居然上疏说现在我的封国里祭祀城阳景王的人太多,我不敢不恭敬神明。

他以此要求更换国土,更改都城以避开城阳景王神明的覆盖范围。

可见此时城阳景王已经成为当地民间势力的图腾,连小诸侯王都对其忌惮。

东汉末年的大学者应劭曾经担任过济南郡守。

他写了一本《风俗通义》,其中专门特设有“城阳景王祠”一条。

自琅邪、青州六郡及渤海都邑乡亭聚落,皆为立祠,

造饰五二千石车,商人次第为之。

立服带绶,备置官属,烹杀讴歌,纷籍连日,转相诳曜,言有神明,

其谴问祸福立应,历载弥久,莫之匡纠,

唯乐安太守陈蕃、济南相曹操一切禁绝,肃然政清。

陈、曹之后,稍复如故

应劭记录指出,当时的城阳景王祠庙已经遍布整个山东半岛。

民间借城阳景王的图腾聚集起来,形成一个个民间自治团体,让地方官府非常头疼。

只有陈蕃、曹操这样强硬而又手腕高超、雷厉风行的地方官曾经短时间压制过一段时间。

陈蕃、曹操离任后,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这里的城阳景王就是刘章。

民间之所以如此崇拜他,自然是同情他身为王子,立下大功却最终郁郁而终。

刘章某种意义上来说,和刘兴居、刘长有相似性。

只不过他死得早,仍然以正面形象留在官方档案里。

民间不敢大张旗鼓的祭祀刘兴居,刘长。

但也把对其中的隐晦同情全部留给了可以公开祭祀的刘章。

民间对于皇家的内部倾轧总有一些朴素的立场。

这也不难理解,汉文帝最大的特色就是讲孝悌,把推广孝悌作为基本国策之一。

孝悌里的“悌”就是指的兄弟和睦的意思。

可偏偏文帝自己和他的兄弟、族人们却实在很不和睦。

好面子的汉文帝对此非常忌讳,也非常不开心,但他也无可奈何。

淮南王的死虽然会落得一个骨肉相残的恶名。

也让后来的文帝大肆宣扬“孝悌”难免出现自己打自己脸的嫌疑。

但淮南王的死,让文帝一系彻底坐稳了皇帝位子.

这宣告了文帝入继大统的艰难历程终于可以告一段落了。

接下来的文帝,将更无后顾之忧的在历史舞台书写自己的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