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辕门射戟——字说青铜戟

 博一书 2024-05-24 发布于河南

      对于戟这种兵器,大家应该不会陌生,“辕门射戟”,“折戟沉沙铁未销”,但对于戟的定名和演变可能就没有多少人清楚了,下面主要通过古文字字形来探讨一下戟这个字及戟形的演变。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载:“戟,有枝兵也,从戈从倝”。这让人很疑惑,因为小篆字形的确让人搞不搞,这个字既不是形声字,也不是会意字,更不是象形指事字,作假借字解也很牵强。下面我们逐一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看看形制演变。基本所有所见的戟都是在有阑有内有胡戈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这种戈形从商代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汉代。

有阑有内戈部位名称图

图片

      戟最早见于商末,江西新干大洋洲和河北藁城台西均出过。

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商代青铜戟

(在商代有阑有胡有内戈的基础上在上阑部加装向前的弧形刃,既可勾啄又克割划,这种戟形西周早期也有)

图片

扶风县博物馆藏青铜戟

(形制和大洋洲商戟没有太大变化)

图片

扶风县博物馆藏青铜戟

(很少见的一个环内戟,大概率是仪仗器)

图片

甘肃灵台白草坡出土人头銎内

(除了上部的弧刃变成人头外,其余没有太大变化)

图片

宝鸡渭滨区博物馆藏西周青铜戟

(弧刃为了直刃,增加了刺击功能,西周毁兵葬俗特别流行)

图片

      东周以后出现了两种形制,一类是分体戟,一类是合铸戟。

六安皖西博物馆藏青铜戟

(比较少见的合铸戟,矛戈矩刺合铸于一体,在有阑有内有胡戈的基础上保留援部、上阑演变为矛、内部演变为弧形的矩,胡部有三刺)


图片

河南叶县许公宁墓出土青铜戟

(合铸多戈戟,这个大概率也是仪仗器)

图片

曾侯乙墓出土戈矛联装多戈戟

图片

曾侯乙墓漆棺羽人持戟图

(也是戈矛联装多戈戟)

图片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吕不韦戟
图片

杭州临平博物馆藏石戟
(不知道各位看到这套戟什么感觉,至少我感觉非常不舒服,这种头重脚轻的感觉对吗?越国宽体矛从未见与多戈戟配对,三把戈三种不同的戈形,没有查到出土信息,真的不知道是哪来的)
图片

      讲完了戟的形制演变,我们看看戟字的得名,根据定名原则,自铭优先,但只有秦国出现过戟这个字,其余国家均未出现。

上海市博物馆藏大良造鞅戟

(戟字从倝从戈)

图片
      以楚国为例,楚国的戟上均未见戟这个字,但出现了【戈丯】这个字。这个字很多人以为丯是个象形字像多戈戟,误也。这个字从戈从丯,丯是契的初文,在甲骨文中经常见,是一个会意字,即以刀刻划,引申为契约之意(参见于省吾先生的《甲骨文字释林.释丯》)。其实这样已经很明白了,这个【戈丯】字是一个形声字,声符是丯,形符为戈。丯为见母祭部字,戟为见母鐸部字,声母相同,韵部相似。考虑到秦楚方言,这个【戈丯】字应该就是楚系文字中的戟。

楚国平夜君成戟

(铭文:平夜君成之用【戈丯】)

图片
图片

曾国曾侯乙墓出土错金鸟虫多戈戟

(虽然不是楚器,但曾受楚影响极大,和楚文字无太大茶差异。这个字从戈从【?】,不识,先放一边,我们再看看另外两把戈)

图片

河南南阳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王孙诰青铜戈

(和上面的对照是不是很清楚了,左右位置不影响,这个字从戈从建,和曾侯乙戟铭文对比,那个字应该也是从戈从建)

图片

      盛世收藏网曾经发布过一把私人藏的戈,铭文是楚王邵之行【戈建】,【戈建】一字和王孙诰戈相同。

楚王邵戈及铭文

(皮壳生美,铸铭,东西毋庸置疑)

图片
图片

      同样的,考虑到曾侯乙多戈戟的形制,这个【戈建】字应该也是戟字。因此,上述两把戈应该也是多戈戟,命名王孙诰戟和楚王邵之行戟。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秦系文字戟这个字的由来。《玺汇.2373》有一个字从㫃从日从戈,这个字应该是形声字,应该是从旂省声,应该也是戟字。从这我们应该可以提出一个猜想。秦系文字的戟字从倝可能是讹变,应该也是从旂从日从戈,后开声符讹变为倝,所以这个字的构型让人很迷惑。

图片

      以上均为个人观点,如有舛讹,欢迎斧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