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绍兴度假我推荐丨在绵延山体中,镌刻着的东山风雅

 cxag 2024-05-24


上虞度假去哪儿?

上虞历史文化悠久,青瓷文化、东山文化、孝德文化……无一不烙印在上虞人的心中,若说感受一场文化洗涤,那便沿曹娥江溯流而上,去瞧一座中国历史上的名山——东山。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自媒体博主travel陈,一起走进东山景区吧~

图片



Q:上虞度假你推荐哪里?

A:东山景区

Q:为什么推荐东山景区呢?

A:作为一名自驾中国以西部取景为主的旅行自媒体,可能大家会觉得我更偏向那边的山河。其实恰恰相反,见过西部的广袤我反而更珍惜家乡的绿水青山。去跟大家分享独属于那个地方的目的地。

但江浙沪绿水青山大抵相同,文化加持才让一个地方越发发光。放在全国都一样,这也是推荐东山的理由之一。

快节奏和高压的生活环境让我们总想找一个远离尘世的地方放松,有一个间隔期去体验田园牧歌的生活。这个念头在上虞就能找到源头,就是谢安东山再起的东山。当然这里也不负典故,从山脚到山巅,穿越林间,偶然回首能看到曹娥江在远处奔腾。它就像很多间隔期的我们在入市与出市间拉扯。当然作为一条户外游玩线路来讲,水库、竹林、游步道、群山、城门楼、亭台楼阁;东山的景观元素丰富且适合约三五好友登高望远 水库边露营的游玩方式。算是上虞继覆卮山后的又一至高点。比较好的一点是目前太多周边城市游客到来,当然景区也在建设中,基础设施完善的同时 纯自然元素和人造元素的比例也会有所调整,游玩趁早。

Q:提到东山,大家都会想到谢安的“东山再起”,那么你在东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A:谢安进退有度的态度,以及避世生活、归隐山林的调性。如果说游玩纯粹只是见山见水,回头也许就忘了。但一个地方有一种隐隐的精神寄托在,它就会自己精神的桃花源,遇事时去那里寻一种平和,也像跨时空会见老友。

Q:是怎么想到用拍摄的方式来向大家推荐游玩胜地呢?

A:现在很少有人能静下来去品文字和文字背后的思想。而真正耐人寻味的景观都是融合了山水风光、地方人文以及自己游玩过程中的所思所想。为了让那份所思所想被更多人看到,也为了把我自驾中国三年积累的选择游玩目的地的经验和游玩方式输出,所以用拍摄的方式来呈现。另外为了出片我所有的景观型游玩都在清晨傍晚、户外徒步丛林类型在9-15点,时间节点很大程度决定了一个地方的游玩体验。有人说那里不好玩,如果我用对的时间去后有所收获,就会想用视频的方式把这个不好玩的定义掰过来。

图片

东山,因为东晋名士谢安而举世闻名。谢安祖父谢衡为避西晋“八王之乱”,自河南太康举家南迁东山,因此谢安小时候生活在东山,谢安从小就十分聪慧,年轻时已经是东晋有名的清谈领袖。

图片

东晋宰相王导,招谢安入宰相府担任“佐著作郎”,当时谢安只有19岁。但仅过一年,王导就过世了,谢安也再无心做官,因向往家乡的自由生活,所以“称病东归”,辞掉王导宰相府的工作,领着家眷回老家东山隐居。一直隐居到41岁,东晋王朝出现了巨大危机,为了报答朝廷的信任,谢安终于出山。出山后即显示出不寻常的雄才大略,两次救东晋王朝于危难,取得著名的淝水之战大捷,保东晋十八年太平,赢得了“东山再起”的千古美誉。

图片

“舟浮潇湘月,山倒洞庭波。”

隐居的那段时光,谢安广结天下名士。有时,他与支道林、许询坐而论道;有时,又与王羲之等人流觞曲水。名传千古的兰亭集会上,谢安诗兴大起,连作两首诗,“伊昔先子,有怀春游。契兹言执,寄傲林丘。森森连岭,茫茫原畴。逈霄垂雾,凝泉散流。” 东晋名士们的相聚,也形成了当时名声大噪的“东山雅集”

东山不高,不过一百五十多米,但在东晋之后,这座江边小山的形象却日趋高大,以至成为后世文人不断仰望、登临的一座神圣之山、敬仰之山。因为在这座小山中,除了有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还有南朝山水诗鼻祖——谢灵运

图片

谢灵运是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出生于东山,居住于始宁园,他从王羲之、谢安等长辈的诗歌中吸收山水诗营养,完成了由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创作大量山水诗、开拓诗境,《过始宁墅》《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等皆为名篇,成为中国山水诗的开山鼻祖,东山也成为山水诗发源地,《山居赋》的创作地便是在东山,是今上浦首部地方志。

图片

谢灵运之后,谢惠连、谢朓接踵而起、传承发展。据统计,谢安、谢道韫、谢灵运、谢惠连、谢朓等东山谢氏累计撰有诗歌450首,东山谢氏在中国山水诗发展中起到滥觞肇迹和重要推进作用。

图片

东山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节点,自古便让无数文人墨客心向往之,据不完全统计,自魏晋至明清的1800余年间,至少近千名诗人寻访过东山。仅徜徉于上虞曹娥江边及东山的唐代诗人就多达100余人,留下诗文100余首。唐代诗人李白更是三次登临东山,留下《忆东山》等传世名作。

图片

东山古道既是历史的见证者,又是文化的传承者。

图片
图片

东山延绵的山体意境中,不论是一点微光,还是一抹云彩,都镌刻着意蕴悠悠的东山风雅。其中以东山十景,最具东山气质之美。

沿着溪边小路入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块雄踞江边的奇石,这便是李白诗中所说的“谢安石”,又称“东山指石”,是著名东山十景之一。

图片

谢灵运《山居赋》中“有石跳出,将崩江中,行者莫不骇慄”。诗句中的“石”即“指石”;“江”即曹娥江。东山江边山壁间有一形如手指的巨石,临江射西而出,直指曹娥江,故名“东山指石”,指石山也由此而得名。

图片
图片

远远望去,犹如人指遥点江天。对岸有块若隐若现的沙洲,溪江环流围成琵琶形状,与“指石”逼真地构成了“指石弹琵琶”的情状,故又有“江南第一指”“会稽琵琶洲”之称。

图片

国庆寺历史悠久,与谢家渊源颇深,由谢安祖父捐助修缮寺院,谢安出山后,又将自己的住宅【舍宅为寺】。在浩瀚的时光之境,载着东山文化印记,以慈悲之姿超脱红尘之外。

图片
图片
图片

太傅祠同为东山文化的一部分,与谢氏家族渊源颇深。

图片

其前身为【三公祠】,内奉太傅文靖公、康乐公和袭康乐公,明万历年间,泗门支裔孙、太常少卿谢敏行主持重修东山太傅墓,并于原址修建太傅祠,清乾隆年间,东山谢氏族人复捐资重修。

在迭起的世事之中,带着人文景观遗韵,以流芳之势巍然天地之间。

图片
图片
图片

谢安墓坐落在东山之巅、头枕峰峦,与著名千年古刹国庆寺相邻,在从容的岁月之下,藏着千古风流儒雅,以名相之奇塑造万世之表。

图片

谢安墓前半部分由牌坊、神道、照壁、神兽等组成,最先看到的是一座四柱三门冲天式的牌坊,刻有“晋太傅谢文靖公神道”和“晋代明贤”。两旁有许多神兽,有石马、石狗、石虎、石羊,分别代表了忠、义、节、孝。在神道中间还有一座碑亭,石碑上题刻有“庐陵郡公”四个大字,是谢安死后的追封。穿过碑亭,就可以看到谢安墓,墓前有一块石碑,刻有“晋太傅谢公墓”六字,碑前置有香炉石桌,墓后翠柏幽篁相拥,环境幽静且庄重。

图片
图片
图片

时间的车轮一闪而过,如今的东山没有了谢安,没有了李白,没有了山水之人的雅聚颂诗,但又好像每一处空间都有着这些文人高谈阔论的历史印记。

钓鱼台、蔷薇洞、始宁泉、龟蛇两将、指石弹琵琶、四美女听琴、三板桥下桃花水、百牛阵、调马路......仍旧吸引着无数人前来东山景区参观。

图片
图片

作为东山景区的组成部分,董家山村是凝结的历史,这里不但有故事,还有实实在在的古建筑和鲜活的民俗民风,它在供人们游览和民宿的同时,直观地展示了谢安东山再起的社会地理环境。

图片

作为古村落,董家山村原有老房子300多间,现存比较完整的尚有培坤太公的老台门、嘉祥太公的大厅、培圣太公的八间头、培圣太公哥哥的上坎台门、俞再兴的甫记台门、董岳政的十四间头、董恕清的十六间头等等。与董家山村被山水围绕的布局相匹配,村里的老台门也大多是四合院的结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初夏时节阳光不热,微风不燥,正适合开启一场自由的徒步之旅!

图片

绕过谢安像,便是上山的步道,一路攀登,目之所及,漫山青绿,绿色林海与层峦叠嶂相互辉映。

图片

山间绿草茵茵,绿道“串珠成链”,像绸带缠绕在青山之间,不知不觉间,就能爬上山顶,景色美不胜收,俯瞰只见群山绵延,雾霭茫茫,有“一览众山小”之感。

图片
图片

比起城市里的喧嚣与忙碌,东山景区葱葱夏日显得更加宁静治愈。

图片
图片

东山步道的徒步对新手来说也非常友好,整条古道平坦悠长,用双脚丈量这块土地,翻阅千山万水,遇见那一抹风景。

图片

夜幕降临,更是有璀璨景象,舜母山披上彩色的灯光外衣,处处流光溢彩。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匆忙的生活中

寻一份片刻的宁静

走进大山,与自然共处

爬山、漫步、看日落

……

找回如清风般恬淡的自己

在东山景区

肆意前行,淡然如归



本文由绍兴文旅发布整理编辑

来源:诗画曹娥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