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茶不是越老越贵吗?为什么现在新茶一斤500块,老茶却一百多?

 小陈茶事 2024-05-24 发布于福建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上个礼拜天,遇到一位新茶友留言。

对方直接开门见山,留下个提问。

“为什么现在买寿眉,新茶的价格比老茶还要贵?”

一时间有点懵,这个问题没法直面回答。

按基础逻辑梳理,要说为什么?先说是不是。

白茶行情里,寿眉新茶的市价当真比老茶还要高吗?

非也,毫无依据。

抛开别的不说,相同品质的白茶寿眉,市价规律肯定是老茶贵于新茶。

毕竟,仓储管理需要成本。

建仓库的费用、租仓库的租金、一年365天开抽湿机的电费、出库入库登记与日常检查的仓管人工开支……

算一算存茶成本,就知道老茶的定价不可能比新茶还要低。

将上述结论回复过去后,那位茶友依旧好奇不解。

“光是我自己买茶就见过好几次,冬天买老白茶饼煮茶喝,单块茶饼七、八十块很常见,好一点的顶多一两百。”

“反倒是现在春茶上新了,打算买点新茶尝一尝,询价了好几家,没想到寿眉新茶的价位这么高!贵点的要七、八百一斤,便宜的也要三、四百!!!”

看到对方句尾的三个红色感叹号,觉得有必要将这件事细细说一说。

之所以造成这种价差的根本原因,与新茶老茶无关,而是品质差距。

为什么有些老白茶定价这么便宜?廉价到几十块一饼,普遍比新茶都要低?

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品质二字。

《2》

“几十块一饼的老寿眉,做旧风险大。”

不知何时起,老白茶饼(尤其是老寿眉饼)给很多新茶友留下廉价不值钱的印象。

各大电商平台上输入关键词搜索,按消费浏览记录推荐,排名前10的热销茶饼里,低价饼比比皆是。

又或者到部分直播间买茶,各种促销福利低价茶,更是数不胜数。

去年冬天还在朋友圈里,看到一条晒茶动态。

“嘿嘿,一分钱买到的白茶饼,煮出来味道还行。”

点击图片详情一看,果不其然,又是一款叶片全部发黑的做旧饼。

几十块能买到7年陈老茶饼;

十几年陈老茶也只要百元出头;

每单买满300,加一分钱换购一饼福鼎老寿眉,相当于免费白送……

诸如此类的低价促销老茶,近乎满屏都是。

但在低价面前,劝大家保留几分理性思考。

一分钱一分货,远低于市场行情的寿眉老茶,做旧风险极大。

将这样的便宜老茶泡开喝下,先不说好喝与否,对身体健康也没有好处,买来又有什么用?

《3》

“不同用料的寿眉,外观相差甚远。”

许多新茶友之所以尝试喝白茶,是被老白茶的概念吸引。

老白茶茶性温和,大众皆宜,可泡可煮,药香突出,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高,汤感醇厚绵柔,对身体有裨益……

冲着这些宣传特点,不少人纷纷开始购茶尝试之旅。

刚开始接触白茶,向卖家咨询时,开场白往往如下:

“你家有没有老白茶?最老是哪一年的?”

“你家有7年以上的老茶吗?询个价。”

“适合焖煮,好喝不贵的老白茶饼有没有推荐的?最好是老一点的。”

诸如此类的问题背面,不难看出浓浓的老茶崇拜之情。

以至于,很多人看到一款白茶寿眉时,一味盯着年份看。

“这款是新茶;那款有5年;另一款别家标注2013生产,存了十几年,价格还便宜。”

经过简单的心理活动,很多人毫不犹豫选了后者,认为白茶寿眉是买年份越老越好。

殊不知,同样在外包装上标着“寿眉”二字,各家用料差别极大。

正常情况下,白茶寿眉采茶树嫰梢一芽三叶、一芽四叶,叶片虽然略宽,但并非粗老梗叶,而是带芽带叶采摘。

同时,工艺到位、保存到位前提下,不论散茶饼茶,寿眉的叶片都不至于一片发黑变褐,而是保留自然基础色系。

反观那些动辄十年陈的高龄便宜老寿眉,它们存在一个共同特点,用料一言难尽。

几乎全是老叶片、粗糙茶梗,一看就不是春茶,而是便宜的夏季茶青;

茶梗特别长,内部纤维粗糙,肉眼看着就像小木棍;

泡开几次后,叶片一点也不柔软,手感粗糙,老叶蜡片极多。

如果你之前买到手的“寿眉”,清一色全是长梗与老叶,没有一点茶芽。

建议多认一认,白茶国标对白茶寿眉的具体描述,别再被这些低端茶给骗了。

用料粗老的茶叶,先天品质不足,不管怎么做,茶味都淡寡不耐泡。

哪怕将它们存成老茶,照样比不过精心采摘、精湛加工制作的高品质寿眉新茶!

《4》

“存坏变质的怪味老茶,低价也别买。”

前人有言,事出无常必有妖。

梗叶原料正常,同时里外也看不出做旧痕迹,年份真实可信度高的老寿眉饼,按常理没有低价吆喝甩卖的道理。

更不应该一反常态,定价比最开始的新茶还要低。

种种不合理的背后,反而更值得怀疑。

譬如,这批茶早已存坏变味。

单看商家发出来的商品图,一切还好,没有明显怪异。

但收到实物后,打开检查。

开箱的那一瞬,从中闻不出任何茶香。

任何与老寿眉/老白茶相关的药香、陈香、枣香、粽叶香等,全然了无踪迹。

反倒是,闻着有古怪的气味。

闷闷的,沉沉的,一点不清爽。

类似掉落在地面的落叶层,叶片腐烂之后发散的腐叶味、植物沤烂味;

闻着酸味很重,又酸又闷;

凑近能闻出灰尘味,以及几分接近泥土味的古怪气息……

总之,出现在变质白茶身上的古怪气味,林林总总,难以尽数,一言难尽。

但茶友们在买茶选茶时,仅需牢记一点。

认清最基础的喝茶底线,闻着已经有怪味的茶叶,哪怕噱头再响亮,都不值得相信!

《5》

买白茶,不能盲目迷信老茶。

年份老,不代表品质好。

同样都叫“寿眉”,拉开价格差距的原因有很多。

包括原料产地、茶园海拔、茶园管理、采摘标准、制茶水平、仓储条件、包装规格等。

福鼎高山核心产区的寿眉,市价高于外地寿眉;

高山寿眉,茶味更纯净鲜爽,比山下茶园产出来的平地茶的价值更高;

同样都是高山茶,有机管理与非有机管理,相差的不止是一张有机证,还包括核心品质;

做茶季,茶青鲜叶采下来后是否及时摊晾、薄摊薄晾,对后期品质成型影响深远;

烘干制出成品前,里外烘透,逐层烘干,对白茶品质影响重要,烘干不透彻的白茶后期根本放不久,存放期间容易变味;

最后,还得看仓储条件,随便放在角落存上几年的白茶,对比标准科学规范仓储的老白茶,品质能相差一大截!

从上述种种变量看,开篇留下的疑问,不需要太过纠结。

买茶喝,别看A家的寿眉新茶,每斤就要500,而B家标为2017年生产的老寿眉,单块七两饼只要百元出头,甚至领券后价格更优惠。

单从表面的比价,没有意义。

品相出色、茶香舒服、茶味醇厚耐泡,色香味出众的白茶买到手,才算物有所值!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