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稻盛和夫:今生所有的经验,都在这30条里

 宏宇宾123 2024-05-24 发布于安徽

长江商学院 2024-05-23 16:40 北京

季羡林先生曾说:“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经营历程中,稻盛和夫领导京瓷、第二电信先后进入世界500强,年近八旬带领日航起死回生,让他能在风吹雨打中不仅屹立不倒甚至不断提升的,是他一以贯之的、极具东方色彩的“利他”哲学和思想体系。

“自利则生,利他则久。”稻盛和夫以其卓越的商业智慧和人生哲学深深影响了商界。他一生秉持“能力、热情、思维方式”三要素构成的人生方程式,坚信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和积累,实现幸福和成功。

今天的文章与你分享稻盛和夫在企业经营管理、成事之道、人生思考三个模块的30条经验,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来源 | 稻盛利他

企业经营管理

01

企业经营的十二条真理

1、明确事业的目的和意义

2、设立具体的目标

3、胸中怀有强烈的愿望

4、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5、销售最大化、经费最小化

6、定价即经营

7、经营取决于坚强的意志

8、燃烧的斗魂

9、临事有勇

10、不断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11、以关怀坦诚之心待人

12、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抱有梦想和希望,以坦诚之心处世

02

管理理念

1、制度观:

企业的经营哲学就是要让员工感受到幸福。作为企业的经营者,要树立一个好榜样,能真诚地多和员工去沟通,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但是作为经营者要明白比制度更加重要的是人心。

2、激励观:
企业不仅要重视员工在物质上的奖励,更应该多关注到员工的精神奖励。物质激励只是一个基础,精神激励才是根本所在。物质是人生存必需的,但是我们不能只着眼于物质上,在物质已经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满足精神上的需求才更能激发员工的斗志。拥有人才不是一个企业的制胜法宝,能发挥出人才最大的效用才是关键所在,才能使企业发展得更好。

3、利益观:

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空间的发展,需要不断提升人才的能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经营发展事务中。一个经营者不能只看到客户、股东的利益,更要重视员工的利益和价值。


4、人才观:
当我还在经营的现场工作时,我选择下任领导者,判断他是否适合的基准,就是看他拥有怎样的心根。


所以,我所提拔的对象,既不是头脑清晰的人物,也不是知识丰富的秀才,而是根据我的判断,具备了优良品格的人。


不管才华多么出众,只要表现出“只为自己”的、野心家式的人物,我是敬而远之的。我所推举的是多少有点愚钝,但既谦虚又勤奋的好人。

03

经营中最重要的东西

1959年,我和7名伙伴一起,加上20名初中毕业生,总共28人,开始经营企业。正因为我们一无所有,所以我决定以人心为本开展经营。


的确,发展事业需要以金钱为代表的物质层面的东西,而且人心有极不可靠的一面。即使在曾经相互信任的朋友之间,背叛、欺骗等行为也司空见惯。


虽然人心易变,人心难测,但是一旦心心相连,又没有任何东西能像人心一样可靠,在任何逆境中都牢不可破。


我想以这种可靠的、牢不可破的人心作为基础,经营我们的事业。


确定了这个“以心为本”的经营方针后,我就思考:

“既有靠不住的人心,又有值得依靠的人心,那么这种差异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

当时,我27岁,还很年轻。但是,“从今天开始,我必须站在领导人的岗位上指导大家的工作,必须关照大家的生活”。


因为我感觉到责任重大,所以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思考得到的结论是:

“如果要求他人具备美好的心灵,首先自己必须具备美好的心灵,否则哪怕是具备美好心灵的人,也不会向我靠拢。”

也就是说,自己是否具备值得同事和部下信任的心灵,这一点非常重要。


如果经营者自己不能培育一颗足以让员工信赖的心灵,就无法顺利拓展事业

04

七条企业家必须学习的会计思维

1、以现金为基础的经营原则

2、一一对应的原则

3、筋肉坚实的原则

4、完美主义的原则

5、双重确认的原则

6、提高核算效益的原则

7、玻璃般透明的经营原则

05

血盟精神

创业之初,无法给职工象样的待遇,设备又差,也没有什么得意的技术。


在这样一种什么物质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要让大家一起去拼命地于活,必须以创业时的“血盟”精神作为企业经营的基础。

06

企业经营最重要的使命

通过员工反叛事件我发现,我家人的幸福以及我作为一个工程师的梦想,在其他员工看来无足轻重,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生活的幸福。


为什么经营企业必须接受这样不合理的事呢?我感到十分苦恼。经过一整晚的苦思冥想,我终于发自内心地领悟了:

“比起我这个经营者的个人愿望,企业经营的真正目的是使员工及其家属满意,这才是企业经营最重要的使命。”

为此,我毅然摒弃了“让稻盛和夫的技术问世”这一目的,将京瓷的经营目的改为“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幸福”。


不仅如此,我觉得企业作为社会公器,还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于是又加上“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贡献”。


就这样,京瓷的目的定为:

“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贡献。”

我将它作为京瓷的经营理念,向员工公开宣布,并努力与员工共有这一使命。


在改变经营目的的一刹那,一直困扰着我的苦恼全部消失得无影无踪。不仅如此,我还决定不管多苦多累,都要朝着自己制定的崇高目的不断奋斗。


同时,那一瞬间,京瓷公司能够为全体员工共有的、具有大义名分的使命诞生了。


以此为转机,京瓷不再是追求经营者个人梦想和愿望的舞台,而摇身一变,成为一家为了实现全体员工幸福,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贡献的企业。

07

领导者的必要条件:克己奉公

要成为集团领袖的人物不可以把自己看得太重。只有把自己搁在一边、优先考虑集团利益的人,才能充当经营者。


我所尊敬的同乡大前辈西乡隆盛在他的遗训中说:“爱己,乃不善之最也。”


同时,他还说了下面一段话:

“不惜命、不求名、不谋官位、不图金钱的人物,不好对付。但不同此等人物患难与共,则国家大事难成也。”

“包括自己的生命在内,只有能够彻底抛弃私心的人才能成就大事”。


这句话凝缩了最重要的思想,不仅对经济界,而且对政界、官界、各行各界都适用。我坚信,领袖的必要条件就在于克己奉公。

08

领导者的资质

第一,具备使命感。

第二,明确地描述并实现目标。

第三,必须不断地挑战新事物。

第四,必须获取集团所有人的信任和尊敬。

第五,抱有关爱之心。

09

领导者的要求

1、所谓自我牺牲,首先是经营者在工作中必须比所有的员工更努力、更拼命。


2、如果没有员工,经营者一个卜绝对做不成企业……员工幸福,大家接着就会想到客户,股东也会高兴,所以核心就是创建一个让员工开心的场所。


3、不是要求对方为公司做出牺牲,而是通过公司领导人对下属的礼遇善待,从而使对方主动愿意为公司做出奉献。


4、不管工作能力如何,任何能够热爱企业,努力工作的员工都应该得到经营者的重视和珍惜。


5、日本自古就有“用人为墙,用人为城”的说法。
(意思是:人心才是最坚固的城堡,领导者一旦无法获得人心,就必将招致失败,温情能够赢得他人的忠诚,无情则只会化友为敌)如果把企业比作城堡的话,员工就是这座城堡最下面的石墙。


在修筑石墙时,既需要巨石,也同样需要碎石,当用巨石垒出石墙后,还必须用大量的碎石来填充巨石之间的缝隙,这些碎石的作用,就是要让整个石墙保持牢固。


就犹如这些小碎石一样,在企业内部肯定会有一些员工虽然能力不强,但是他们具备良好的个性,与周围同事相处融洽,并且愿意为企业的发展勤勤恳恳,努力奉献。

成事之道

10

如何把事业做成功?

想要成就新的事业,首先,要抱有“非这样不可”的梦想与希望,超乐观地设定目标。这比什么都重要。

要相信上天赋予我们的无限的可能性,自己对自己说“我行,一定成功!”自我激励,振奋自己。

但到了制订计划的阶段,在保持“无论如何必须成功”的强烈意志的同时,要悲观地审视构想,要设想到一切可能发生的问题,慎重周密地思考对策。

而在实行的阶段,又要抱定“必然成功”的自信,乐观开朗,坚决将计划付诸实施。

11

论态度

即使是很单纯的问题, 一旦有私欲夹杂其中, 立即就会复杂化。摆脱私欲束缚的思维方式,将引导你走向真正的成功。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人会经历多种失败、困难和挫折,但是,这一切同时也是难得的磨炼心志的机会,促使你发愤图强,通过诚实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上苍绝对不会无视真诚的努力和追求人间正道的决心。

12

不成功,坚决不罢休

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事人的热情和信念。做什么事都不成功的人,就是因为缺乏热情和执着的信念。


他们总是寻找适当的借口,自我安慰,然后很快放弃。


想做成一件事,就要学习狩猎民族捕猎的方法。一旦发现猎物的足迹,就提枪连日追踪,不管狂风暴雨,还是遭遇强敌,也一定要找到猎物的巢穴,不获猎物决不罢休。


要想成功,就必须朝着既定的目标,孜孜以求,坚忍不拔,不成功决不罢休。


不仅限于技术研发,在各种情况下,这种“不成功决不罢休”的思维方式都是至关重要的。


但经营与研发有所区别,在研发时,成功与失败的概念是泾渭分明、一目了然的;而在经营时,倘若企业破产倒闭,则可以明确定性为失败,但成功却分各个阶段,到底怎样才算成功,这是个模糊的概念。


即便如此,如果企业家每天怀着强烈的愿景,称职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一旦公司达到了目标规模,就可以认为是成功了。


换言之,关键在于“坚持努力,决不放弃,直到自己的目标实现”。

13

不仅苦难是考验,

其实成功也是一种考验

不只苦难是考验,成功与幸运也同样是考验。


有的经营者一旦事业有成,就立刻变得眼高于顶,人格也发生变化。


忘掉谦虚、傲慢不逊、放纵私利私欲的结果就是没落与灭亡。成功也是考验,许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稍稍做出一点成绩就自我陶醉,最后自掘坟墓。


正因为获得了成功,更应该对身边的一切心怀感恩,同时谦虚地反省:“我值得拥有这些吗?”这一点至关重要。


何为幸运何为不幸,并不易一眼看清。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人生遭遇的灾难或幸运都是考验,人生的一切取决于我们如何面对这些考验。


企业也是如此。


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事故、灾害等意外灾难常常不期而至,有时也会得到幸运的眷顾,如赶上经济繁荣的大潮,突然得到意料之外的订单等。


面对幸运或不幸,经营者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制定怎样的经营策略?


人生和经营就是接连不断的考验,一切都取决于人们以何种心态面对。

14

阿米巴经营

所谓的“阿米巴经营”就是以各个阿米巴的领导为核心,让其自行制订各自的计划,并依靠全体成员的智慧和努力来完成目标。通过这种做法,让第一线的每一位员工都能成为主角,主动参与经营,进而实现“全员参与经营”。

15

最确实的取胜之道

今天一天努力干吧,以今天一天的勤奋就一定能看清明天。这个月努力干吧,以这一个月的勤奋就一定能看清下个月。今年一年努力干吧,以今年一年的勤奋就一定能看清明年。

就这样,一瞬间、一瞬间都会过得非常充实,就像跨过一座一座小山。小小的成就连绵不断地积累、无限地持续,这样,乍看宏大高远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这个方法就是最确实的取胜之道。

16

成为自燃型的人

正像物质可以分为自燃型、可燃型、不燃型一样,人也可分为三种类型:

自己就能熊熊燃烧的自燃型的人,

点火就能燃烧的可燃型的人,

点火也无法燃烧的不燃型的人。

想要成就某项事业的人,都必须是具有燃烧般热情的、自燃型的人。在直面困难时,在受到来自周围的压力时,我们往往会退缩、妥协。


但正是在这种困难的时刻,才需要具备不屈不挠的斗争心、为实现目标而能自我燃烧的人。

17

人真正的能力是什么?

人最伟大的能力,就是战胜自己的能力。

一个学生不是很聪明,但非常用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另一个学生很聪明,不用功照样轻松毕业。


后者评论前者说:“那家伙拼命死读书,成绩好有什么了不起,我要是认真起来,他才不是我的对手呢!”


毕业之后踏上社会,看到前者获得成功,后者又用“那家伙学生时代并不怎么样,我可比他强多了”这样的话来贬低同学。言下之意,自己的能力比成功者更强,更大的成功应该属于他才对。


事情果真如此吗?

拼命死读书,意味着少玩乐、少看电视、少追求眼前的快乐,意味着必须战胜自己。


同样,事业上获得成功,也意味着必须抑制贪图享乐的欲望,全身心投入工作。


战胜自己需要强大的意志。


在评价人的能力的时候,应该把意志的强弱考虑进去。意志软弱、屈服于自己的欲望、一味贪图安逸的人,他们的能力应归于低劣。


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获取成功的能力,绝对不仅仅凭借所谓的“智力”。

人生思考

18

思维方式决定人生和经营

我们在生活和经营中,需要作出各种各样的判断。这个时候我们会对照自己持有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进行判断。

作为判断基准的“思维方式”以及“思想”正确与否,卓越与否,结果将大相径庭。

19

人生的五不修炼

1、工作时,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所谓“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不是说“到这种程度就行了”,而是没有终点、永无止境的努力。

2、处世时,坦诚之心待人;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这种态度非常重要。所谓“坦诚之心”,即承认自身不足并努力改进的谦虚态度。而这正是成功的关键。

3、灾难时,不应牢骚满腹,不要怨天尤人,而是要忍受考验,坚持努力,一点点积累小小的,然而是确凿的成功,最后将逆境转化为顺境。

4、幸运时,要不骄不躁,抱着真诚的感谢之心,仍继续坚持努力,使成功得以长期持续。

5、萧条时,越是要咬紧牙关,坚韧不拔,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闯过这道难关。

20

人生的本质,是提高心性

人生就可以用一句话表达,人生就是“提高心性的过程”。


因此,不管事业成功还是失败,不管人患病还是健康,所有的一切,都是创造宇宙的造物主为了提高我们的心性而赐予我们的修炼的场所——佛教称为修行的道场——如此而已。


我们在现世的一切体验,都是宇宙造物主为了塑造我们的人格,变着手法,给予我们的考验和锤炼而已。

21

人生信念——保持乐观开朗

对自己的未来怀抱希望,用开朗的态度积极釆取行动,这对工作和人生而言,十分重要。


在人生中,有时即使拼命努力,事情的进展仍不顺利。这时候,不要从外界寻找理由,发泄牢骚。而是把挫折当作让自己成长的机会,用开朗的、积极的态度,从正面向困难发起挑战。


无论什么现象,只要观念正确,不从坏的、负的方面去理解,就可以从正的、积极的方面去接受和应对。


如果是这样,那么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保持开朗的情绪,持续不懈地、拼命地努力。
因为无论遭遇多么困难的状况,只要以开朗的态度积极努力,就一定能克服。


因此,不管处于何种逆境,经营者必须始终保持开朗的、积极向上的心态,这已成为我的信念。

22

在学校里学习什么?

对于孩子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在学校里学习什么?


我认为,在身心成长的少年期,必须让孩子们学习“作为人应该如何去生活?”给他们慢慢地、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的机会。


另外,学校还应该向学生灌输“正确的职业观”。


要教育孩子,让他们懂得社会上有各种职业,每个领域内都有许多人在辛勤劳动,这才构成了整个社会,人们才能过正常的生活。

23

不确定的当下,该思考什么?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安宁的时代,世道混迷,看不清前途。


物质是富裕的,精神却很空虚;衣食是丰足的,礼义却很欠缺;行动是自由的,感觉却很闭塞;只要肯努力,什么都能得到,什么都能做成,但人们却消极悲观,有人甚至犯罪或搞出丑闻。


因为缺乏明确的价值观,才导致了今日社会的混乱。


针对这种现状,最紧要的就是要提出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必须从正面来回答这个问题,从而确立一种“哲学”,作为我们人生的指针。

24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持续

“持续就是力量” 这是至理名言。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持续”, 就是“持续做好一件事”。

我可以坚定地告诉诸位,持续努力,坚持做好一件事,这是实现人生伟大成就的唯一切实有效的方法。

25

人生方程式

“能力极为平凡的人怎样才能取得不平凡的成功?”

下述简单的方程式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人生的结果=能力×热情×思维方式

所谓“能力”,包括健康状况、才能、与生俱来的适应性等,大多属于先天的资质。


所谓“热情”,就是无论如何非如此不可的强烈愿望和干劲,这可以由自己的意志决定。


“能力”和“热情”可以分别从最低的0分到最高的100分予以评价。在工作中,这两者是相乘的关系。

因此,即使没有杰岀的才能,但明白自己的弱点,为了弥补不足而燃起热情,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种人同天生有才但骄傲自大、不努力的人相比,前者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第三个要素“思维方式”是指一个人准备用怎样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度过人生。“思维方式”可以在负100到正100的区间内打分。


受妒忌、忌恨、憎恶等负面情绪支配的人,他的精神状态得分就是一个负数,那么最终他的人生得分也是一个负数。相反,一个正直向上、抱有积极思维方式的人,就容易取得成功,度过美好的人生。


观察这个方程式可以明白,人生的结果不是由别的,而是由我们自己的双手、靠我们自己的努力决定的。


同时,我们还可以明白思维方式对于人生和事业的成败起着何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26

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

制定新目标时,要敢于将这个目标设定在自己的能力之上。现在被认为无法实现的高目标,在将来的某一时点定能实现,据此设定目标。同时,为了在设定的时点达成目标,必须考虑提升自己现有能力的方法。


所谓“不可能”,只是现在的自己不可能,对将来的自己而言那是“可能”的。应该用这种“将来进行时”来思考。

27

“高尚的思想里蕴藏着巨大的力量”

20世纪初,英国著名启蒙思想家詹姆斯·艾伦在其著作《原因和结果的法则》中如此写道:

“与心地肮脏的人相比,心灵纯洁的人更容易达成眼前的目标和人生的目的。心地肮脏的人因为害怕而不敢涉足的领域,心灵纯洁的人随意踏入就轻易获胜,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

读到这段话,我很是感慨,因为这句话真切地表达了人生的真理。


环顾我们周围,看上去并不聪明的人,由于基于信念敢冒风险,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结果获得成功的案例很多。


相反,头脑敏捷、才华横溢的人,运用聪明才智,深思熟虑后推进的事业,最终却遭遇失败,这种案例也不少。


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在哪里呢?


那就是有没有纯粹而强烈的愿望。纯粹而强烈的愿望所带来的信念,拥有超越一切智慧、一切战略战术的力量。

28

工作的意义

为什么而工作?


工作是为了获得生活的食粮。很多人是这么想的。他们认为,为了吃饭获取报酬,就是劳动的价值,就是工作首要的意义。


诚然,为了获得生活的食粮,是工作的重要理由之一,这没有错。然而,我们拼命工作,难道仅仅为了吃饭这一个目的吗?


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这是我的观点。


提升心志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有的僧人经历长期严格的修行,也未必能够做到。


但是,在工作中却隐藏着可以达到这个目的的巨大力量。


工作的意义正在于此。日复一日勤奋地工作,可以起到锻炼我们的心志、提升人性的了不起的作用。

29

人生的真谛

我们要从内心喜爱自己的工作,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全神贯注投身于工作,通过这条道路——也只需要通过这条道路——我们就会懂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磨砺心志,提升人格,领悟人生的真谛。

30

心灵的结构

某位哲学家说过:在人的内心中,同居着“善良之心”和“邪恶之心”。

所谓“善良之心”,就是充满同情和爱,是一颗关爱客户、伙伴、他人的“利他之心”;

所谓“邪恶之心”,就是“只要自己好就行”,充满自私的“利己之心”。

我们必须做出努力,增加自己内心的“善良之心”,减少“邪恶之心”。

不仅要考虑对自己有利,还要考虑对周围的人有利。做出努力,让自己拥有充满同情和爱的美好心灵,那么我们就一定能走上幸福的人生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