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上14个王朝建国70年之际发生了什么大事你知道吗?

 东西二王 2024-05-24 发布于重庆

中国古代王朝建立70年之际,“硬币”两面的图景截然不同。

西汉为例,汉初奉行“无为而治”国策,开创了“文景之治”,但潜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一方面,对汉朝很少给予溢美之词的司马迁《史记·平准书》记载:“至今上(汉武帝)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图片

汉朝老人待遇好: 年过70岁可享受处级待遇

董仲舒对此历史节点有另一种表达:“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如以汤止沸,抱薪救火,愈甚亡益也……当更张而不更张,虽有良工不能善调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

司马迁、董仲舒为同时代的思想者,面对同一社会竟然得出如此不一样的观感,这到底哪面是真,哪面是假?

图片

解忧公主,远嫁西域乌孙

《历史的季节:读史当明势》聚焦中国14个长寿王朝,对其建国70年前后这一历史节点切片式分析, 别开生面图解王朝兴盛衰亡之历史轨迹。作者通过统计分析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样本,证实70年是王朝的“天花板”,抑或是“喇叭口”。大部分王朝都过不了这道“天花板”,少部分通过“天花板”的王朝则一般会延续很长时间,但问题仍然层出不穷。转身和改革是中国历史永恒的话题,历久弥新。

目录

序:历史的天花板,抑或喇叭口(马勇)

引言:读史明势

第一章 西周:王道微缺

美国传记作家欧文· 斯通在《梵高传》一书中评论:“艺术家的作品和他的私生活,就像正在分娩的妇女和她的婴儿。你可以看她的孩子,但却不可以掀起她的内衣去看她是否沾满血污。”王朝出生之状,要么是被遮掩的假相,要么是不忍直视的真相,这些不看也可以想象。我们还是着重看他们是否及时“洗礼”,华丽转身,不再制造新的血污。

开国风光:儒家最推崇的盛世

昭王南征兵败身亡

穆天子登基

穆天子伐犬戎

千古之叹:孔子的笼子1.0版

图片

第二章 东周:浴火中的文明轴心时代

有学者认为,历史地看,春秋战国时期战事频繁也并不完全是坏事,因为各诸侯国之间激烈的竞争“迫使各个国家不断改革自己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以应付多轮战争对国家资源和能力提出的要求”,从而促进了当时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在思想文化领域,“周衰文弊,诸子争鸣……思以其学易天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可以说这一时期是浴火中诞生的“文明轴心时代”。

植物人王朝:周王失控,诸侯纷争

春秋三小霸

·郑庄公:胆大包天射天子

·齐僖公:妹妹、儿女们更出名

·楚武王:第一个自立为王

和氏璧见证历史

千古之叹:孔子的笼子2.0 版

第三章 西汉:内多欲而外饰以仁义

董仲舒特别卖力地推行“天人感应”的实践活动。高祖庙及其陵寝偏殿相继发生火灾,董仲舒还抱病起草一份奏章《灾异之记》,进一步阐释说:朝政有失,上天会降灾谴责帝王;如不自省,会出怪异现象警告;如果还不悔改,上天会改变授命。这显然是借火灾说上天已经对汉武帝不满。武帝震怒,董仲舒吓坏了!这好比想把老虎关进笼子,结果自己差点被老虎吃掉!

开国风光:厚积薄发开创新纪元

“自己人”成了烫手山芋

“丧家狗”们扬眉吐气

明显的货币经济时代

久有凌云志

千古之叹:孔子的笼子3.0 版

图片耿恭十三将士归玉门

第四章东汉:光芒被西汉和北宋盖住了

河内太守曹褒救灾举措得当,中规中矩,然而事后却有人说他救灾不力,被免职。无独有偶。《孔子家语》卷二:子路在蒲地做县令,率民众修渠防灾,给民工每人发一箪饭一瓢水。孔子闻讯,立即派子贡去劝阻,责备说:“你既然知道民众在挨饿,为何不向国君报告,请他来发放救济呢?你这样私自救济,就彰显国君没有美德了,还不快停止,会获罪的!”用现代话来说,你子路、曹褒抢领导的镜头了。孔子真有“远见”啊!

开国风光:没有存在感的盛世

最注重教化的朝代

以一敌国的孤胆英雄封侯

不乘胜追击就要被斩

官员救灾与国君救灾之争

盛世之终

千古之叹:娃娃皇帝为何层出不穷

第五章东晋:流亡政府惊魂未定

南迁的晋政府实质上是一个流亡政府,由一些在北方幸而没有被杀,又幸而逃到江南的士大夫组成,统治一个他们根本不了解的世界。稍久之后,流亡政府变为殖民政府,土著人士在政府中没有地位,且受到轻视。土著人士也用轻视来回报,称呼流亡客人为“伧人”,意思是没有教养的俗汉。主客互相仇恨,引起不断的摩擦,甚至流血……

流亡政府:曲水流觞与新亭对泣

宫外无可用之官

宫内无可用接班人

娱乐至死

千古之叹:隐士之多与少

图片

曲水流觞

第六章 北魏:血腥中的理性

“五胡”政权除了割据纷争、不同程度上汉化之外,还要争“中国”之正统。汉(前赵)开国皇帝匈奴人刘渊就公然说:“夫帝王岂有常哉?大禹出自西戎,文王生于东夷,顾惟德所授耳。”他们居然也会“文斗”了!会利用“天命靡常”的儒家理论,跟他们的前辈判若两人。孝文帝拓跋宏明确北魏继承的是晋,并问大臣:“你们希望朕远追商、周呢,还是想让朕连汉、晋都不如?”他们不认为自己只代表某一族,而直接以中华正统自居。

开国风光:与中原“零距离”

子贵母死

皇帝为被诬者担保

不许“借外婆名义吃鸡”

冯太后保驾护航

千古之叹:反思“汉化”与“胡化”

第七章 唐:僭于上而治于下

孔子去见卫灵公夫人南子,因为南子“作风问题”名声欠佳,子路有意见,孔子只得跺着脚发誓自己是清白的。《论语》记载,孔子曾骂卫灵公“无道”。可是《孔子家语》又载,鲁哀公问晚年孔子:“当今天下,你看哪位国君最贤?”孔子回答:“最贤的我没见过,比较贤的应该算卫灵公吧!”哀公大吃一惊:“听说灵公夫妇淫乱不堪,还比较好?”孔子说:“臣语其朝廷行事,不论其私家之际也。”这就是说不以私生活否定政绩。由此可见,孔子有挺开明的一面,并没有将女人视为“祸水”。

开国风光:永远的回忆

乾元殿改建明堂

杀人先堵住其口

自加尊号“圣母神皇”

李家人站出来说“不”

诗人劝阻战争

终圆女皇梦

千古之叹:武则天那无字碑该补何字?

图片

西园雅集图,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秦观等名流在驸马都尉王诜府中作客聚会

第八章 北宋:文人的乐园

一向很不谦虚的乾隆说他只佩服三个皇帝:一是他的祖父康熙,二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三个就是宋仁宗赵祯。王素劝赵祯不要亲近女色,赵祯说:“近日,王德用确有美女进献,我很中意。”王素坚持说:“臣今日进谏,正是怕陛下为女色所惑。”赵祯只好下令:“王德用送来的女子,每人各赠钱300 贯,马上送离宫。”王素慌忙说:“不必如此匆忙!既然已经进宫,还是过一段时间再打发为妥。”赵祯笑道:“朕虽为帝王,与平民一样重情。我怕久了,会不忍心送走。

开国风光:现代人最向往的时代

四方来贺之辩

皇帝还是想成仙

科举取士与柳永《鹤冲天》

比米还重要的盐

文曲星闪耀时

“君子党”“小人党”之争

千古之叹:“妇人之仁”与“明主之仁”

第九章 辽:忍不住赞赏的游牧民族政权

923 年,耶律阿保机围攻沙陀失败,撤退之时又遭寒流袭击,平地积起很高的雪,粮草更加匮乏,逃出战场的人马大都饿死冻死在途中。后唐庄宗李存勖亲自率大军追击,追到幽州,竟然发现契丹军每一处营地都井然有序,根本看不到半点败逃的残迹,不由对身边人大发感慨:“蕃人法令如是,岂中国所及!”契丹“正处在一边遵守草原游牧国家的传统、一边适当引入中华的国家形式、摸索草原和中华相结合的国家形式和理想方式的最高潮阶段”。

开国风光:“一国两制”的卓越践行者

讨伐女真战利品丰盛

党项变亲家

对宋赢得扳头之战

南北相峙

千古之叹:千古未有之大变局

图片

长江采石矶,志在混一天下的金主完颜亮殒命于此

第十章 金:从至贱者到小尧舜

北宋和金经过艰难谈判,终于达成联合灭辽的“海上盟约”。灭辽之后金军撤兵,童贯、蔡攸率员步入燕山府交接,大失所望,因为燕京的财物、官员和百姓全被金人卷走,只剩一座空城。金人声称这是宋帝的旨意:“只要土地,不要臣民。”这话太让人寒心了!冷静想想,悠悠数千年,“只要土地,不要臣民”的岂止宋帝?那些游牧民族往往倒是相反—只要臣民,不要土地。

开国风光:“夷狄中至贱者”的逆袭

寻根,寻根

何以为“小尧舜”?

“女真文化复兴运动”失败

千古之叹:两宋对外挑战何以一再失败

第十一章 南宋:理学的阴霾浮现,浮现

朱熹在服饰方面相当保守,批评“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甚至认为“今上领衫与靴皆胡服”,直接批评宋高宗赵构,主张“而今衣服未得复古,且要辨得华夷”。1938 年版《福建通志》有一个细节:朱子主薄同安及守漳时,见妇女街中露面往来,示令出门须花巾兜面。民遵公训,名曰公兜。朱熹居然还要让中国女人出门蒙面!

王业偏安:接连四代太上皇

阻止理学的阴霾

生态环境保护早就有了

盐场的反叛

得不偿失的毁约

千古之叹:孔子的笼子4.0 版

图片

丘处机与成吉思汗雪山论道

第十二章 元:旧制度改革与大革命赛跑

同北魏孝文帝激进的汉化改革不同,虽然汉族儒臣一直致力于把忽必烈塑造成传统的中国皇帝,可忽必烈的统治政策充满了折中主义色彩,在有条件地吸收汉文明的同时,又顽强地保持了游牧民族的多数传统,即所谓的“内北国而外中国,内北人而外南人”。其结果是,激进的汉人认定他的汉化程度远远不够,保守的蒙古人却认为他已走得太远。忽必烈的继承者们基本延续了他的这种摇摆政策。

开国风光:第一个统一中国的马上民族

皇帝因改革无望而堕落

两项最大开支用于民生该多好

天灾与造反

病急乱投医

千古之叹:皇帝被后儒越宠越坏了

第十三章 明:北虏南倭交相侵

据说,还在朱祁镇学说话的时候,父亲朱瞻基曾将他抱到膝上,问:“他日为天子,能令天下太平乎?

小朱祁镇应声答道:“能。

朱瞻基又问:“有干国之纪者,敢亲总六师往征其罪乎?

小朱祁镇回答说:“敢。

这则记载,对于朱祁镇后来的命运来说,真是一种讽刺。朱祁镇倒确实是敢亲率六师御驾亲征,但最后带来的不是成功,反而使自己成了俘虏。

开国风光:建构“儒教国家”

“三杨”开泰

工匠用脚说话

第三条“家规”也破了

蔑视强胡,皇帝亲征被俘

千古之叹:史上的“贸易战”

·不能贸易只能抢

·不想贸易只想贡

·不敢贸易只敢礼

图片

雍正行乐图,共十四幅。雍正分别着古装、道装、佛衣、戎装等不同服饰进行各种不同的行乐活动

第十四章 清:不堪承受全球化之重

民谚曰“十年的鸡头赛砒霜”,就是说鸡越老,鸡头的毒性越大。我们有些传统文化就像老鸡头,越老毒性越大。老鸡头不会长智慧,不会新陈代谢,只会积储毒素。先秦儒家有些毒素但不大,到汉儒增大些,宋儒更大。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颜元慨然指出:“误人才,败天下事者,宋人之学也。”《哈佛中国史》说:“这些坚守一般儒家基本教义之积极人士反对任何制度的改变,包括工业化在内。

开国风光:盛世的隐忧

皇帝推广自己培育的新稻种

禁毁小说淫词

反贪终于动些真格

清官未必识时务

海禁仍摇摆不定

千古之叹:“狗脚松”与“老鸡头”

·健忘的“貂皮帝国”

·拒绝成长

·比酱缸更糟

结语 历代兴衰的天时地利人和

16 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后,西欧已经能远航来到中国。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世界地图给中国带来极大震撼。葛兆光说这标志着“中国人才真正开始看到了'世界’,在思想上出现了'天崩地裂’的预兆”。越来越多读书人开始省悟,如明末瞿式谷认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四夷”说是不成立的,而应当树立“东海西海,心同理同”、平等交往的观念。明末清初著名反清志士朱舜水说:“世人必曰'古人高于今人,中国胜于外国’,此是眼界逼窄,作此三家村语。

图片

冯敏飞 著    2019年10月中旬全面上市

★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马勇倾情作序。著名出版家、前中国出版集团总裁、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谢泳联袂推荐。

★超越“历史循环论”,聚焦中国历史上14个百年王朝,切片式分析这些朝代建国70年前后的重大历史节点,创造性提出王朝70年的“天花板”或“喇叭口”概念,别开生面图解王朝兴盛衰亡之历史轨迹,并对打破“历史周期率”做了独到的思考。

★在确保基本史料引用准确的基础上,广泛引用百家观点,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历史复杂性的冷峻思考、对中国古代政治兴衰和传统文化积弊的慎思与明辨才妙趣横生而又发人深省。

★非读史无以明势,非明势无以致远。全球化时代,读史明势、开阔眼界比读史明智、谙熟潜规则更重要。  

★在玑珠妙语和另辟蹊径中感悟历史的沧桑与魅力。孔子的笼子从1.0版到4.0版,强而无韧的秦王朝,隐士之多与少,武则天那无字碑该补何字?“妇人之仁”与“明主之仁”,皇帝被后儒越宠越坏了,史上的“贸易战”等等,遍地金瓯,蕴藉风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