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泰山封禅

 魔药学教授 2024-05-24 发布于陕西



“泰山封禅”的10个冷知识:  


1、中国从秦到清有300多位皇帝,只有6位帝王去了泰山弄封禅大典。


2、亲自登临过泰山的帝王有13位,除了举行过封禅大典的那6位,剩下的7位只是在泰山上祭祀了一番。 

 

3、泰山封禅,指的是古代皇帝东至泰山,举行盛大的封禅大典。“封”,指在泰山上筑坛祭天;“禅”,指在泰山附近的梁父山筑坛祭地。  


4、《尚书》中记载,舜帝曾巡行至四岳,惟东巡称“至于岱宗”,岱宗即泰山,其他三岳皆不称名,由此可知泰山成名最早。  


5,在古人心目中,泰山不但居于中国之中,而且是众神所居的神山,是通天之山。所以泰山封禅是中国古代最盛大的祭祀仪式。  


6、公元前219年,秦始皇首次以皇帝身份进行泰山封禅大典。 

公元前110年,西汉汉武帝率群臣东巡至泰山,举行泰山封禅。 

公元56年东汉光武帝,举行泰山封禅。 

公元665年唐高宗李治和武后率文武百官进行大规模的泰山封禅。 

公元726年唐玄宗李隆基率百官、贵戚及外邦客使,至泰山封禅。 

公元1008年,北宋真宗自汴京出发,千乘万骑,东封泰山。  

  


秦始皇:朕统一了六国,使得华夏大地第一次真正实现了统一,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对了,朕创制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你们不也是用了两千多年吗?最重要的是,朕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汉武帝:什么?朕去泰山八次怎么了,不行?是谁创造了汉武盛世,是谁让

匈奴见识到了我们中原人的厉害,难道你们都忘了吗?论封禅泰山,朕才最

有资格!


  

汉光武帝:王莽这小子要篡我们刘家的天下,朕不同意!朕创造了光武中兴

,使大汉天下又延续了二百年呢,朕不去是真没道理!



  

唐高宗:朕觉得父皇不去真的是太可惜了,算了,就让朕代替父皇去吧,毕

竟唐朝版图在朕的手上无限辽阔嘛!对了,朕还带着爱妃同去的吆!


  

唐玄宗:什么?开元盛世你们竟然没听说过?太out了吧!朕的功绩足以登

上泰山,就是安禄山这小子,朕实在是看走了眼!朕的环环到底去哪了呀?


  

宋真宗:朕继承的是老爹的江山,你们管得着吗?老老实实休养生息吧,不

要老是想着打仗,契丹小子们不是好惹的,最重要的是有钱才是王道!



7、重点说下宋真宗的这次封禅:泰山行之前宋与辽国打了一仗,然后签订了一个协议。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这个协议的内容是宋辽结为兄弟之国,宋每年向辽赠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合计为三十万两岁币。  


8、澶渊之盟签订后,宋真宗赵恒认为这是一桩值得自豪的功业,大臣王钦若拍皇帝马屁,鼓动赵恒举行封禅大礼。这次封禅以后,一下就把泰山封禅的神圣性和高度性给拉到最低点了,而后无论是明太祖朱元璋亦或者是明成祖朱棣,还是康熙乾隆都未曾进行封禅。 


9、当然能在泰山封禅,最起码也要有这几个硬性标准:一统天下、开创太平盛世、国家出现祥瑞、皇帝身体健康这四大指标。  


10、一统天下:劝退50%的帝王        

国家出现祥瑞:劝退50%的帝王        

皇帝身体健康:劝退70%的帝王        

开创太平盛世:劝退95%的帝王        

北宋真宗赵恒:劝退他后面的所有帝王



11、其余7位帝王只是在泰山上祭祀了一番。


  


秦二世:老爹都去了,朕也跟着沾点光吧,毕竟朕也是真命天子啊!那个扶

苏大哥,你就不要委屈了哈,话说赵高这老太监真不仗义!


  


汉章帝:不管怎样,朕延续了明章之治,百姓都有饭吃了,这才是最实惠的

!对了,朕还是一位大书法家呢,“章草”你们没听说过?太孤陋寡闻了吧

  

汉安帝:虽然朕是被邓太后扶上位的,但是,朕并不领情,朕还有好多小宦

官呢?朕要的是权力!去趟泰山,没人会反对的吧?


  

隋文帝:终于轮到朕了,别说了,朕的功绩绝对不亚于老嬴,开皇之治那绝

对不是盖的,关键是咱们有钱有粮啊,还会饿死你们?


  

清圣祖:咳咳咳!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定噶尔丹、抗沙俄……大家应

该知道朕是谁了吧,朕朝拜一下泰山应该没问题吧?



  

清高宗:啥?朕可是“十全老人”,朕为啥就不能去十次?怎么,有些人竟

然质疑“乾隆盛世”的真实性,真是该死!有朕在,朕的大清亡不了!


登泰山的君主:

秦:  始皇嬴政: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  封泰山、禅梁父山  

          二世胡亥:二世皇帝元年(公元前209年)  登封泰山

    

西汉:  武帝刘彻: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 封泰山、禅肃然山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 封泰山、祠明堂             

                             元封五年(公元106年) 封泰山、祠明堂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    封泰山、禅蒿里山  

                             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 封泰山、禅石闾山             

                              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 封泰山、祠明堂             

                             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 封泰山、禅石闾山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 封泰山、禅石闾山     


汉:  光武帝刘秀: 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 封泰山、禅梁父山   

              章帝刘烜:   元和二年(公元85年) 柴祭泰山、祠明堂   

               安帝刘祜:   延光三年(公元124年) 柴祭泰山、祠明堂     


隋朝:  文帝杨坚:  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 为坛设祭泰山     


唐朝:  高宗李治:   乾封元年(公元666年) 封泰山、禅社首山   

          玄宗李隆基: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 封泰山、禅社首山     


宋朝:  真宗赵恒: 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 封泰山、禅社首山     


清朝:  圣祖玄烨:  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 祭祀泰山

                               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 祭祀泰山   

             高宗弘历:  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至乾隆五十五年 

                                (公元1790 年) 先后10次祭祀泰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