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的辽国(契丹),前后拥有5个都城,分别为上京临潢府(今内蒙

 不枯斋 2024-05-24 发布于辽宁
历史上的辽国(契丹),前后拥有5个都城,分别为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东京辽阳府(今辽宁省辽阳市)、南京析津府(北京市)、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市)。
第一、上京临潢府: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国,效仿汉人王朝开始物色国都位置。918年,耶律阿保机命令礼部尚书筑造了辽皇都。耶律阿保机死后,由耶律德光即位,是为辽太宗。辽太宗继续营建皇都并且完工,将之改名为临潢府。临潢府就是辽国的真正意义上的都城,后来的四京都属于陪都的性质。临潢府位于今天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分为南北两座城,北城和南城分开,实行胡汉分治。
第二、中京大定府:1003年,辽圣宗耶律隆绪开始修建辽国的中京城,这就是大定府最初的起源。一直到辽兴宗耶律宗真在位时期,大定府才修筑完成。辽国皇帝不仅常年居住在这里,还在城中鼓励汉人百姓养殖桑蚕,推广纺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京都是辽国的商业都市。金国灭辽以后,继续使用这里,直到后来蒙古兴起。大定府的遗址也在蒙古自治区境内,也就是今天的宁城。
第三、东京辽阳府:辽阳府原本是渤海国的都城,后来被辽国所占领。918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将之划归东丹国管理。辽太宗耶律德光在位时期,又将之改为东京城。辽国的东京就是今天的辽宁省辽阳市,也是辽国在东北的行政中心。12世纪女真族攻陷了这里,并依然作为陪都使用。
第四、南京析津府:南京析津府就是幽云十六州中的幽州城。五代十国时期,后晋高祖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全部割让给辽国。辽太宗得到了幽州城后,更是部署重兵镇守。辽南京是阻挡汉人北伐的前沿阵地,柴荣、赵光义等人均未能突破这里北上。北宋宣和二年,太监童贯率领19万宋军北伐,也在辽南京被守将耶律大石击溃,可见辽国南京城池坚固,十分难以攻取。非常有趣的是,辽国的南京其实就是今天的北京市。
第五、西京云中府:西京是辽兴宗耶律宗真所修建,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大同市。1044年,辽兴宗出于防御西夏和北宋的目的,将原来唐代遗留下的旧城改建为西京。这里也是典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出处。西京是辽国西南的军事重镇,可以管理西北诸路军马,意义重大。许多年后,金国人得到西京城,将之改名为大同府并沿用至今。
其实,辽国皇帝实行四季捺钵,就是皇帝和其牙帐全年无休止地在五京之间来回巡游,体现了契丹的游牧性,看起来契丹好像没有一个稳定的政治中心,但其实辽五京还是有主次之别,辽上京的地位在其余四京之上,自始至终都是辽国的主都。辽朝的“捺钵”可以译为“行在”,按春、夏、秋、冬的时序安排,因而也称四时捺钵。它既是皇帝钩鱼行猎、习武休闲的理想胜地,也是皇帝议政治军、号令天下的主要场所。辽廷内政外交的方针大计,都要在这里拍板决策。这与中原王朝皇帝的“行在”或“行宫”“行营”有很大不同。中原王朝的皇帝平时住在京城的皇宫里,“行在”仅仅作为皇帝出行时的临时住所。而建立辽朝的契丹族乃是游牧民族,转徙随时,车马为家,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也使辽廷形成了独特的议政方式。因而辽朝处理政务并无固定的场所,皇帝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都不在皇宫里,政治中心和政权中枢可以说就在马背车帐之上和四时捺钵之中。而作为皇都的上京和中京,主要是皇帝接见北宋、西夏和高丽使节的地方(当然接见使节有时也在捺钵进行),具有礼仪的性质。特别有趣的是,皇帝在中京接见使者以后,往往还要到皇城外停驻的车帐中住宿,显得非常多此一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