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阅读理解18——关键句子的表达效果(1)

 昵称49084682 2024-05-24 发布于广东

在语文学习中,“鉴赏能力”尤其重要。不论是记叙文还是诗歌、诗词,都需要我们对阅读内容进行评价和赏析。今天,我们从这个题型中,来初步提升自己的语言鉴赏能力。

原文

题目:说一说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那高大挺拔的青竹,那纤巧细嫩的茶树,相互掩映,编织成翡翠的绿衫。

审题:

做题之前,先审题。

确定题目关键词——“表达效果”。

什么是表达效果?简言之就是一个词、一个句子的呈现,会带来什么影响或者起到哪种作用

出题方式:

题型有多种出题方式:划线句子的作用/赏析划线句子/划线句子的好处/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等。要学会举一反三。

考察内容:

这类题型可以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1、 考察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 考察人物描写的表达效果

3、 考察环境描写的表达效果

所以我们在读句子时,要先确认这个句子主要描写的哪一方面。

答题思路:

一、我们仔细阅读句子,看看句子在考察哪方面。

“那高大挺拔的青竹,那纤巧细嫩的茶树,相互掩映,编织成翡翠的绿衫。”

初读这个句子,我们能够感受到句子很生动,富有美感。尤其是“翡翠的绿衫”这一句尤为形象。结合上下文,我们先思考——“翡翠的绿衫”指的是什么?

往前看可以知道,指的是这个句子中的主角:青竹和茶树。一个“成”字,促成了这个比喻句 (暗喻)。

本体是“青竹和茶树”,喻体是“翡翠的绿衫”,喻词是“成”。

同时,“相互掩映”“编织”是人类独有的活动,说明这里还赋予了青竹和茶树人物的动作——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简单分析到这里,我们可以快速知道,这道题在考察“修辞手法”的作用

二、分析修辞手法

(1)“翡翠的绿衫”这一个比喻句,可以突出两种树的什么特点呢?

“翡翠”是绿色的,“绿衫”也是绿色,由此可见,突出了树颜色的“绿”。相互掩映的树不是稀疏的,反而编织成了“衫”,也能突出两种树很茂密的特点。

(2)“相互掩映”“编织”这两个动作,让青竹和茶树动了起来,仿佛眼前有了它们俩用钩针编织绿衫的模样。这个拟人手法,让角色更加鲜活有趣,也让读者有了画面感

三、分析作者的情感

做到这里,我们再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写?如果不是对树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大可不必花费这些笔墨去描写。

四、确定修辞手法的答题格式,完整作答

赏析完句子,我们来写答案。

这里我出示一下答题格式。

比喻句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比作_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的_______特点,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感情。

拟人句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_____人物的活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的________特点,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的感情。

梳理好思路,把答案整理好写上去。

答案

说一说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那高大挺拔的青竹,那纤巧细嫩的茶树,相互掩映,编织成翡翠的绿衫。

答: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青竹和茶树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样子比喻成“翡翠的绿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绿且茂密的特点(比喻的作用);赋予了青竹和茶树人物的动作,让角色更加鲜活、有趣,也让读者有了画面感(拟人的作用)。这样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树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情感)

阅读理解里,不同题型也会有各自的答题格式,但是切记,要带着理解去作答,答题格式并不是唯一的——前期不熟悉题型时,答题格式可以作为一个参考。熟悉题型之后,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灵活调整,体现自己的鉴赏能力。

总结:

“说一说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这一题型,我们要记住三点:

1、 熟悉出题方式

2、 确定句子考察的内容(修辞手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

3、 按照答题格式(或自己的想法)完整作答,体现能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