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痛风的20个小方

 wugg2008 2024-05-24 发布于广东
1.采用车前子30g、赤芍25g、露峰房10g,甘草15g,黄柏30g克,将上述药物加入到砂锅中,中药熬制,2小时以后,即可服用。该偏方能够缓解关节炎的症状。
2.薏苡仁、虎杖、桑沙、玄参、败酱草、特茯苓、黄柏、苍术将该组偏方中药熬制,患者每日一剂,三日即可缓解关节症状。
3、当归钻痛汤
取羌活10g,独活10g,防风10g,肪己12g,松节12g,赤芍10g,炒白术15g,猪苓15g,葛根15g,茵陈20g,虎杖15g,当归15g,木瓜12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随证加减。适用于湿热痛风湿邪偏重者。
4 SPAN>
取党参30g,薏仁30g,黄柏10g,苍术10g,独活10g,当归12g,泽泻10g,茯苓15g,桂枝10g,威灵仙12g,水煎服。每日l剂,随证加减。适用于痛风偏气虚脾弱者。
5、加味地黄汤
取熟地20g,革藓15g,秦艽12g,归尾10g,丹皮10g,怀牛膝15g,防己12g,木瓜15g,续断12g,桑寄生12g,水煎服。每日1剂,随证加减。适用于痛风肝肾亏损者。
6痛风汤
取苍术12g,黄柏12g,薏仁30g,土茯苓20g,羌独活各10g,制川草乌各12g,木通10g,生地15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随证加减。适用于痛风剧痛偏寒湿盛者。
7四妙散合四黄散内外治方
内服:苍术10g,厚朴12g,薏仁30g,牛膝12g,土茯苓20g,生地12g,生石膏20g,野菊花12g,山甲片15g,水煎服。每日1剂。
外用:黄芩、黄柏、大黄、山栀各等份研末,水调后贴敷肿痛处。
该方适用于急性痛风关节肿痛者
8消痛饮
取当归15g,牛膝12g,防风10g,防己12g,泽泻10g,钩藤12g,忍冬藤15g,赤芍12g,木瓜30g,老桑枝3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随证加减。适用于急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屈伸不利者
9、豆淋僵蚕酒
饮酒虽然是痛风病患者的饮食禁忌,但适量的药酒是有缓解和治疗痛风作用的,酒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药物更快地到达身体各处。
做法:选用同比例的僵蚕、黑豆,将黑豆炒焦在跟僵蚕一起泡入酒中,一般五天后便可服用。
10、薏苡仁粥
原料包括川牛膝、苍术、生石膏、薏苡仁等,以薏苡仁为主,用瓦罐熬粥,以此粥当饭食用,一日一次。
11、三黄止痛方
制作方法:黄芩、生大黄、黄柏此为“三黄”在配合山栀子共同用药杵捣碎研末。加入适量蜂蜜,最后用野菊花水混合在一起。贴敷于痛风疼痛红肿处。
功效:除湿止痛、清热解毒。可用于痛风性关节炎红肿疼痛。
12、糊状外用膏
制作方法:把独活、当归、生川乌、胆南星、生草乌、生半夏、防己、红花、乳香、没药研末后加入氢化可的调成糊状即可。敷于痛风关节处,用绷带包裹。一日一换,连用三日。
功效:祛湿通络、活血化瘀,可用于痛风引起的各种红肿疼痛。
13、薏米茯苓粥
对于痛风患者中,疼痛持续,夜间疼痛加剧,这种痛风患者,在晚餐时,可以用薏米为主,加入少量茯苓。用砂锅熬粥,小火慢炖。等香气四溢,粥发粘稠后,关火。用蒸汽焖五分钟左右。
功效:消肿止痛、助眠补气。
14、生煎马齿苋
马齿苋是一种野菜在现在的季节,多有出现。对于痛风的患者,可以用马齿苋捣碎,涂抹于脚底涌泉穴。对于痛风也是缓解。
此外将新鲜的马齿苋,不加油的生煎。等马齿苋变黄、发脆时,取出备用。以冰糖水泡制,以此带茶饮用。
功效:软坚散结,消肿化瘀,缓解疼痛。
15去头杜仲汤
将杜仲利索的“砍头”,加入适当的茯苓片。二者11,在饭后半小时,饭前一小时,分次冲茶饮用。注意控制用量、方法。
功效:对于急症痛风初期,慢性痛风,痛风石的形成,有着治疗、化解的功效。
16青敷膏--------外用奇方,最快3小时肿痛消退
制法:青黛、生大黄、生半夏、生南星、生川乌、生草乌各30g,川月石210g,风化硝、大贝母各60g,天花粉90g组成。将上药物研细末和匀,然后用药末与凡士林以14的比例调匀成膏,存罐备用。有一些网友不知道什么是川月石及风化硝, 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川月石就是硼砂 '风化硝'就是玄明粉,芒硝风化后称风化硝(玄明粉)。
用法:清洁皮肤后,视患部大小,用青敷膏摊涂于纱布或棉垫上,厚度约0.5cm,敷于患处并固定,每日换药1次。治疗期间抬高患肢,卧床休息。
方解
青敷膏方中青黛、生大黄、川月石、风化硝清热泻火解毒,加强机体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滑膜的炎性渗出;大贝母、天花粉清热化痰散结,半夏、南星:噪湿化痰泄浊,清除病理产物,促使尿酸盐溶解排泄;生半夏、生南星、生川乌、生草乌能麻痹感觉神经,消肿止痛。全方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泄浊,消肿止痛之功效。外敷治疗,药物通过皮肤直接渗透到患处,吸收稳定,作用持久,起效快,镇痛好,而且避免了口服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17、朱良春泄浊化瘀汤
功能:降浊泄毒,活血化瘀。
主治:急、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和痛风性肾病。
组成:土茯苓45g,萆薢15g,威灵仙30g,桃仁10g,红花10g,泽兰20g,生薏苡仁30g,全当归10g,车前子10g,泽泻10g
加减:急性期以关节红肿热痛为主症,加忍冬藤、鸡血藤、半枝莲等清热通络药;慢性间歇期,关节漫肿剧痛、僵硬、畸形、皮下结节,或流脂浊,加虫蚁搜剔、化痰消瘀之品;痛风性肾结石,加通淋排石之类;痛风性肾病加健脾补肾之品。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18、张瑞仪痛风方
功能:清利湿热,行气豁痰。
主治:痛风湿热痰阻证。
组成:苍术15g,黄柏15g,蚕沙12g,木瓜10g,牛膝6g,丹参15g,白芍12g,桑枝12g,五灵脂9g,延胡索15g,路路通15g,槟榔10g,茯苓15g,升麻3g,生甘草3g
加减:热甚加金银花、蒲公英、牡丹皮等;肿甚加泽泻、防己、瞿麦等;后期补肝肾,加龟甲、枸杞子、淫羊藿、锁阳等;豁痰散结,加胆南星、法半夏、浙贝母等;体虚加黄芪、人参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19、何复东痛风治验方
【组成】炒苍术15g,黄柏15g,薏苡仁60g,萆薢30g,土茯苓30g,生地黄30g,赤芍30g,牡丹皮30g,山慈菇20g,百合30g,萱草15g,雪莲15g,防己30g,蚕沙30g,牛膝15g,玉米须15g
【功能】清热祛湿,凉血祛毒。
【主治】痛风证属湿热内蕴,痰瘀痹阻者。症见足趾关节皮肤发红、肿胀,局部灼热,行走艰难,疼痛剧烈,昼轻夜重,关节皮下结节,舌红苔黄燥,脉数等,属痛风急性发作期。
【用法】上药加水600mL,煎取300mL;再加水400mL,煎取200mL。共取500mL,混匀,分2次早晚温服。日服1剂。
何老以三妙散、四妙散为基础方清除瘀热;苍术、黄柏攻伐湿毒,有助于截其源流,祛除毒邪之胶黏之性。大剂量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性凉可解热、镇静、镇痛;山慈菇含有秋水仙碱,可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重用萆薢、土茯苓、防己、蚕沙等清热解毒利湿药可加强利尿排毒之功,使毒邪从前阴而出;土茯苓、萆薢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能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抑制白细胞趋化,可碱化尿液,抑制肾小管重吸收,促进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萱草、百合、雪莲含有丰富的秋水仙碱,能迅速减轻炎症,有效止痛;玉米须是消除尿酸特异性用药。微信搜索行之医话公众号关注更多秘验方 痛风的主要矛盾在于复发,复发的主要根源在于血尿酸增高,患者体内血尿酸持续增高,遇诱因则可导致急性发作。血尿酸属中医的“血毒”“浊毒”之范畴,故以生地黄、牡丹皮、赤芍凉血解毒,血脉通畅有助于祛毒外出;牛膝活血且引药下行。
【加减运用】红肿痛明显者,加石膏100g,水牛角60g利水消除血管炎症;大便秘结不畅者,加生大黄6-12g;热甚者,加连翘、忍冬藤;伤阴者,加生地黄、麦冬、石斛等;下肢痛明显者,加独活;上肢痛者,加桑枝、姜黄、威灵仙;皮下结节,加白芥子。
20 王多让,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药物组成:刺五加30克,红景天30克,生黄芪30克,土茯苓30克,萆薢20克,薏苡仁30克,蚕砂30克,片姜黄15克,威灵仙10克,虎杖15克,秦艽15克,独活15克,佛手15克,甘草10克。
功效主治:益气扶正,化瘀泻浊,利湿解毒,活血消肿止痛。用于治疗急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控制尿酸增高及痛风石形成。
用法用量:日一剂,加水浸泡30分钟,慢火煎30分钟,连煎3次,将药汁混合后分3次饭后温服。
方解:方中重用刺五加、红景天、生黄芪,三药共为君药,起到益气升阳、固表御邪、提高免疫力的作用;配伍土茯苓、萆薢、薏苡仁、蚕砂利湿解毒,泄浊消肿,降尿酸,消关节肿痛,重用虎杖15~30克,微信搜索行之医话公众号关注更多秘验方 意在加强消痛风石,降尿酸,消肿止痛,共为臣药;用片姜黄、威灵仙、秦艽、独活增强活血通经络、祛风消肿止痛之效力,共为佐药;用佛手和胃,顾护胃气,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共奏扶正祛邪、除痛风顽疾之功。
加减:若浊瘀化热者加豨莶草、苍术、黄柏清热化湿,通利关节,消肿止痛;若痛甚者加全蝎、土元、地龙通经络,化瘀消肿止痛;若肿甚者加僵蚕、白芥子、胆南星加强消浊化痰、通络消肿止痛之药力;若关节僵硬者加土元、地龙通经络止痛除僵硬;尿酸增高者重用土茯苓、萆薢、蚕砂、虎杖增强降尿酸的药力;证候偏热者加生地、知母、黄柏加强清热养阴凉血的功效;证候偏寒者加制川乌、桂枝、细辛加强温阳散寒止痛的药力;若并发肾功能损害、肌酐升高、尿酸升高者,可加红景天、生黄芪、六月雪或积雪草,加强保护和修复肝肾功能的功效。
21王彦权:痛风经验方痛风三合汤
组成:麻黄8g,附子10g(先煎),细辛3g,白芍30g,甘草10g,苍术10g,黄柏10g,牛膝10g,薏苡仁30g,大枣5枚。
主治:痛风及滑膜炎,局部红、肿、热、疼,伴怕冷,怕风等,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沉紧或弦紧
方解:痛风及滑膜炎常表现为脚、膝关节、髋关节疼、红、热、肿,从中医角度辨证,局部肿常为水湿停聚;局部发热、发红,为湿郁化热;怕冷、怕风为阳虚风寒外袭。本方为麻黄附子细辛汤、芍药甘草汤、四妙散三方合方组成,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散寒通络,对应怕风、怕冷、疼痛主证;四妙散清热除湿,主治关节红、肿、局部发热等湿热蕴结之证;芍药甘草汤酸甘养阴,濡润关节,缓急止疼,另外此方可以很好制约麻黄附子细辛汤辛燥伤津、四妙散苦燥耗液之弊。
加减:临证如怕风、怕冷较重,加重麻黄、附子用量;如兼见自汗出,麻黄量可减少至3g 或去掉不用;如关节局部肿胀严重,薏苡仁量可适当增加,另加独活8g 左右;如疼痛剧烈,舌苔不特别厚腻,大便略干或不利者,白芍可加量应用;如伴舌质紫暗,面暗唇青等瘀血表现者,加当归、丹参、鸡血藤。
22 徐书痛风外用方
组成:紫金皮150g,独活100g,赤芍60g,香白芷60g,菖蒲45g。上述诸药,研末,根据创面大小,取末与醋同调,外敷24时。
方解:冲和散中,紫金皮能破气逐血,消肿。紫荆皮和紫金皮从名字上来听,比较容易混淆。但是这两种中药的性状完全不一样。紫荆皮属于豆科植物紫荆的树皮,能治疗风湿而引起的腿肿、腿痛等,而且还能治疗跌打损伤、女性闭经,而且对于癣疥也能起到治疗和改善的功效。而紫金皮是木兰科植物南五味子的根皮,是骨伤科经常会用到的中药。独活能散骨中冷痛,祛湿除痹;石菖蒲善破坚硬,生血止痛,破风消肿;白芷能祛风生肌定痛;赤芍能生血活血,散瘀除痛。诸药同用,能祛风湿,散寒结,消痈肿,止疼痛,活血软坚,药对症符,疗效显著。
23吴伟康痛风治验方
吴氏痛风方组成:土茯苓20g,萆薢20g,丹参15g,延胡索20g,通草20g,泽泻20g
方中以萆薢、土茯苓为君。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主治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有利尿镇痛之效。通草清热利尿,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共为臣药。泽泻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使邪由尿路排除。延胡索行气止痛。作为吴老治疗痛风的常用基础方,临床上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与证型加减变化:红肿热痛,加金银花、忍冬藤、秦艽;血瘀,加赤芍、当归、川芎;肝肾虚者,加山萸肉、桑寄生;关节变形者,加补骨脂、杜仲、牛膝、狗脊;屈伸不利,加威灵仙。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选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