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初中语文学习方法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4-05-24 发布于甘肃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一门工作生活中最实用的学科。它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作为初中生,应该如何学好语文呢?

图片

1、要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首先,我们要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这是培养过程,古人分为三个阶段:知之、好之、乐之。

先说“知之”:走进语文,不抵触,不反感,不因为以前的老师、教材和考试的印象而迁怒语文;能如此,方可初尝语文的甘霖。再说“好之”:日日操习,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弃,不因外界干扰,其他学科和考试分数而离开语文;能如此,方可欣赏语文的漫天红霞。后说“乐之”:处处留心,养成习惯,言谈举止,一笑一颦,莫非语文;能如此,方可进入语文的神仙洞天!

2、要培养多看多写的习惯

要下定决心广泛而深入的阅读,这就叫“勘破三春”。阅读时,要涵盖古今,融汇中外,首重哲学,这就叫“融汇九流”。人类心灵智慧的结晶,能开眼界、除迷狂,启思维,美德行,富心灵美,均可大读特读。尤请注意:不要只读文学作品,只读中国作家。

同学们学语文所为何物?一用十二个字概括:丰富心灵、明白事理、完美生活。这就是锻炼自己的感性和理智。

现实中,我们许多同学智慧做题,从来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锻炼,其情思通常表现出两个缺陷:一是“浅”:情感优质化,思维平面化,也可遐思;一是“窄”:生活面窄,导致了关注的主题窄,既少阅历又缺大气。

要纠正这两个缺陷,是自己的情思“深”、“广”,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同时,必得加上一个字:“写”!“写”可以酝酿和生化情感,“写”可以廓清和锻造思维。必多写!

图片

3、要多读一些经典名著

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样应该是什么呢?当然是前贤今人的成功之作。茅盾背《红楼梦》、 苏步青熟读《古文观止》的例证等,大家所熟知的。

通过长期的艰苦的积累,在头脑中建立起丰富的“语文范式”,形成“兴奋灶”,后求其“神似”,最后求其超越。

这样,就很容易有学习个充实感、成就感、条理感,就不会在感到语文学习空泛、无力、不可捉摸。种状态可以成为“胸有成竹”。

图片
图片

4、要善于总结领悟
古诗云:“心有灵犀一点通”。怎样才能做到对语文学习“心有灵犀”呢?
首先,要广见博闻(多读)、反复尝试、积累范式,因为灵感总是出现在辛苦劳动之后的彩虹;其次,要养成联想和想象的良好习惯,力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决不压抑、束缚自己灵感的飞翔;再次,要努力营造平和清明而又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沉侵其中,体验品味,不急于求成;最后,要敢于相信自己的直觉,相信自己通过积累、模仿而形成的灵感思维的有效性。
经过多次成功的灵感闪现,就要总结自己感悟的角度、方式、条件,把它变成自己进一步学好语文的利器。
  1. 要勤于思考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记》也强调:慎思、审问、明辨,就是要谨慎的思考,审慎的发问,明确的分辨。
在语文学习中,欲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先要多思:不论哪个学习环节、何种学习任务中,绝不盲目接受任何未经自己思考的东西,这样方可保持自主性,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多读有味,多写有效,积累有益;次求深思:决不浅尝辄止,而要多方追问,务求水落石出,直至原形毕露;后求善思:不钻牛角尖,而是随时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克服情感干扰,理性分析接受老师的点拨、同学的帮助,方可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建立起融通、灵慧、深刻、严密的思维个性。
方法是前进航行的明灯,希望同学们结合自身的情况,学以致用,学好语文,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修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