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思想与孔子思想的对比分析(修改稿)

 渐华 2024-05-24 发布于山东

由于在“头条”发表后的文章不能修改,只好修改后再重发。

2017年6月底从青岛回来的时候,将进入65周岁。站在阳台上,面对遗爱湖湿地公园,望着湖面上的蓝天白云,清波碧水,虹桥绿岛,就不想再离开黄冈出去工作了。决定真正地退休,临湖看风云,书酒伴余生。

我选择走路作为健身的方式,是因为自由,不需要别人配合和受别人约束,又不受器材和场地的限制,又不用争强好胜或与别人比水平高低,越是简单越容易坚持。

我选择读书作为今后的生活方式,也是因为自由,不受别人的约束和限制,不会与别人发生名利和性格上的冲突。特别是思想自由,不需要迁就和符合哪个人的思想和意志。淡泊宁静,无欲无求,这又适合老年人的养身之道。

读书能带来愉快和收获,即使是同一本书,每重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思想和看法,甚至读第二遍的收获比第一遍的收获大。

例如,我读了《老子传》再读《道德经》,读了《孔子传》再读《论语》。由于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知道他们的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对他们的思想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新的认识。

我把老子的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做了一个概括性的比较——

《道德经》里老子讲的是哲学,人们的行为要符合天道(自然规律),老子教人们要顺其自然,尊重和服从自然规律。在《道德经》里,“大道被尊崇,大德被器重,不是听谁的命令,而是自然的规律。”“道法自然”就是老子提倡“无为而治”或“无为而无不为”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础。《道德经》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最经典的著作。

《论语》中孔子讲的是政治,人们的行为要符合周礼,即克己复礼。孔子教育学生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来当了官的儒人经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老子讲学的主要内容,是平等待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爱互助,扶危济困,不能持强凌弱,老子讲“爱人”是教人如何行善和做个好人。老子认为最好的政治和官府应该是无为,不要折腾老百姓,让老百姓修养生息,就是最好的作为。

孔子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怎样维护和恪守周朝的等级秩序,君臣父子不可越礼,孔子讲“仁者爱人”是教人如何施政和做个好官。

顺带说一下,在孔子的学说里,人与民是不同的概念。孔子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君、臣、民。其中:“君”是天子,“臣”(官员或有功名的人)是大人,“民”是小人。“民”又被称作“草民”,君和臣才是“肉食者”。“天子牧民”意思是皇帝(君)管理百姓,就象是放牧牛羊一样。如果把君比做牧羊人,臣就是牧羊犬,民就是羊。

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到了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只是百家中的一家之言。从我的读书笔记中可以看出,我比较喜欢读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书。这个时候儒家学说对“民”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孟子就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具有超前意识的。在儒家诸子中,我是比较认同和肯定孟子的思想。但是到了汉武帝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他学派遭受到打压,儒家学说变成了统治者的治国之术,它的思想内容也随着封建帝国统治者的需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来沦为鲁迅先生所说的“吃人的礼教。”

也有人用“得民心者得天”来说明儒家对“民”的重视,实际上仍然是把“民”作为争夺天下的工具。孔子是把“民”作为生产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人,又把“民”作为政治工具而已。

西方在摆脱中世纪“以神为本”的天主教的统治之后,提出“以人为本”,是把人作为目的,作为万物的尺度,中国儒家的“以民为本”是把民作为手段,看作是最重要的工具。西方“以人为本”是追求人人独立自主,中国儒家以“以民为本”是要“为民作主”。一是“民”愚蠢,自己作不了主,需要官员为他们作主;二是“民”没有修德养性,不懂“天道”,不能让他们自作主张,必须由官员替他们作主。

同样,儒家还提倡当官要“爱民如子”。如果按照今天我们都把子女当作掌上明珠那当然好。但是,在孔子的三纲五常中,就不一定是好事。因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子”的生死都不由自己,只能绝对服从。这里的“子”与上面说的“民”一样,只能“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能自作主张,一切都要按照君与君子之言行事,否则就是大逆不道。

前几年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对《论语·泰伯篇》中“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以自己的想法为孔子辩护,就是对“民”这个概念没有搞清楚。

解读古人或别人的学说(理论)不能断章取义,不能用自己的感知代替别人理论中的概念、判断,并进行推理;不能用自己的好恶去评价别人的思想,选边站队,非此即彼;评价古人或他人的学说不能脱离历史背景或他们的生活背景,用今人的认知或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指责古人或别人的理论;要根据别人理论中的逻辑和主旨、内涵和外延、历史背景和客观环境,去解读他们的(不是你的)概念和观点。

孔子的教育目的不是为了培养生产劳动者,不是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孔子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当官的人。独尊儒术之后,中国古代受儒家影响的读书人的唯一目的就是当官,只有当不了官的读书人才求其次。(也有受其他学派影响的读书人不愿进入官府,如医生。)这是后来中国形成“官本位”体制的重要原因。也是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在近代落后的重要原因。

《论语》中,孔子的学生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樊迟又请教如何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退出以后,孔子说:“樊迟真是小人。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

毛泽东在延安搞大生产运动时,就以这件事批评孔子教育学生不热爱生产劳动。

老子理想的人格是圣人,上善若水,润万物而不争功。这也符合他的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思想。

孔子理想的人格是君子,循规蹈矩不越礼,君子庄重有威严,受百姓尊敬和爱戴。论语里,君子有四种道德:“自己行为庄重,事奉君主恭敬,养护百姓有恩惠,役使百姓有法度。”

中国古代的皇帝(君)称为“天子”,即天之子代替天统治天下之事。孔子思想中的君子是君(皇帝)之子,帮助君统治百姓,也叫做牧民。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思想,君子和小人不是以道德行为的善恶来划分,而是以社会阶层来划分。君子实际上就是臣,又只有忠君之臣才称得上是君子,欺君罔上者就不是君子,而是逆臣,但不是小人,只有“民”才是小人。

由于臣是相对于君而言,忠君之臣不是忠国之士,因为国不是一家一姓之国,而是天下人之国。这也是后来法家人物慎到说“忠臣误国”的原因。

或许在以后什么时候,我有兴趣再写一篇分析“忠君与爱国”的文章。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社会阶层也不断发生变化,下层人也可以通过努力进入上层社会,例如流氓乞丐朱元璋也能也能当皇帝成为君,没落贵族改朝换代后也沦落为民。后来君子和小人逐渐以道德行为来区分,人们把真诚、善良、美德者称为君子;把伪诈、恶毒、行为丑陋之人称为小人。那是孔子以后的事。

老子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认为这样或许可以避免战争和杀戮。

孔子的理想社会,是大周朝等级森严的奴隶制社会,要维护现有的社会制度和秩序,反对一切变革或革新。在这里就能够看到后来一些人“厚古薄今”的价值倾向和心理习惯的根由。中国历代王朝,从汉武帝到蒋介石,都尊孔子为先师、圣人。希望他们统治下的臣与民都接受孔子的思想。

不过,当一种社会势力在夺取国家政权的革命时期,是要回避孔子的学说。在春秋争霸时期,孔子为实现克己复礼的政治理想,周游列国,各国君主都对他敬而远之。

在革命领袖毛泽东心里,对孔子和儒家学说在总体上是持批判和否定态度的。当然,也要结合时代背景来看。例如:

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认为:“以孔子思想为中心”,“对于孔老爹,仍不敢说出半个'非’字”是不行的。“像我们反对孔子,有很多别的理由。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郁郁做二千年偶像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的。”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说:“我们中国有了共产党,总比孔夫子高明一点吧”。

毛泽东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彻底否定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特别是他发起的“批林批孔”运动。

《北京日报》1977年9月25日的一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1975年春,毛泽东的保健大夫请来北京著名的中医和西医的眼科专家唐由之为毛泽东会诊眼病。毛泽东望着他反复地念着他的名字:由之、由之。毛泽东问他,你的名字是出自《论语》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吧?唐大夫笑着点点头。毛泽东接着说,你可不要按孔夫子的“由之”去做。”

不过,对政治运动中的一些报道的真实性我是比较持怀疑态度的,就像现在的一些自媒体编造故事骗流量一样。

1973年8月5日,毛泽东写了《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的诗:“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写成白话文就是:“劝您少骂一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情也要再商量。秦始皇虽然已死了,但他的业绩还留在史册,孔子的名声很大,但实际上却没有什么价值。历代统治者推行的都是秦始皇的郡县制,您写的《十批判书》可不是好文章。要认真阅读唐人柳宗元的《封建论》,不要从柳宗元那里退回周文王的时代。

《封建论》是唐代柳宗元写的一篇论文,它重点论述封建制的弊端。毛泽东的这首诗,是对孔子要维护的“封建制”与秦始皇建立的“郡县制”,这两种政治体制的优劣,以及对秦始皇和孔夫子这两个历史人物应如何评价的问题,与郭沫若进行商榷。

至于郭沫若写的《十批判书》是不是好文章,要从学术的角度去分析,不能从政治的角度去上纲上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