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翁同龢 万事尽如秋在水;几人能识静中香

 文山书院 2024-05-24 发布于湖南

作者:翁同龢 清

万事尽如秋在水

几人能识静中香

作者简介:翁同龢,翁同龢(1830年5月19日—1904年7月4日),字声甫,一字均斋,号叔平,又号瓶生,晚号松禅老人,江苏常熟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收藏家。翁同龢擅长诗文和书画,尤其在书法上有很高的造诣,清代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说:“同龢,同治、光绪间,推为天下第一,询不诬也。”遗著有《翁文恭公日记》《瓶庐诗稿》等,被今人整理为《翁同龢集》。

联语解读——出自翁同龢撰写的一副对联,他是清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 、诗人。联语意思就是说,天地万物,包括人类,不外两种状态:动与静。动与静两个字,使自然界出现了千变万化、生机勃勃、日新月异、奥妙无穷的瑰丽多姿状态。故而,有的人欣赏“生命在于运动”,有的人痴情“宁静致远”。而我则更看重“静而后动”,“以静谋动”,“蓄势待动”。因为静是动的基础。只有静如处子,才能动若脱兔。静虽然不能直接表现出气象万千的动感,但它富有内涵的默默孕化的推动力远比动来得汹涌澎湃。此联耐人寻味,总像是在梦里面徘徊,都是些未曾经历过的旧事,却常有似曾相识故人来”的感觉。——网评。

    在笔者看来,“万事尽如秋在水,几人能识静中香”?还有一层深意,就是淡看人间三两事,静尝碗里一茗香。诸如闯荡江湖社会,忙忙碌碌,回家后,洁白的墙壁上挂着古人的字画,再品一壶光阴的苦茶,静静消磨淡雅的岁月,夫复何求?这是一个阅历丰富生活境界的体现,也是许多人到中年的感悟。在生活中,从来都是快节奏,很多事情很多生活来不及体验,就已经过去了。真正的生活或事业真谛,就应该是万事尽如秋在水,几人能识静中香?我们应该更从容些,而不是苟且,一日苟日日苟,这样的生活失去真正的意义。联语有几分小窗幽记或菜根谭的滋味,上联可以淡如秋水闲中味,下联可以和似春风静后功。

一句话概括此副楹联作品:

人生,要懂得偷得浮生半日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