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家庭变富,需要用到“64”法则

 布衣粗食68 2024-05-24 发布于湖南

如何致富,这是很多家庭需要面对的问题。

这年头,没钱是寸步难行。

尤其是城里人,喝口水都要花钱;待在家里不出门,还得耗电、耗流量。

作家雨果说:“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

把生活进行“量化”,找到合适的收入、工作、支出的比例,每天都可以量入而出,从而增加存款,并且生活的质量也不错。

现在,和大家探讨“64”法则,让家庭财富更进一步。

01

管好时间和精力:人的日常安排,六分工作,四分持家。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很有限的,不能总是疲劳状态。

长期熬夜加班,谁都吃不消,就是带来了很多的收入,也会因为生病,把钱财耗光。

因而,我们要讲究劳逸结合。

在销售界,有一个很成熟的提升业绩的公式:个人业绩就是“60%的顾客接待量、30%的销售技巧、10%的运气”。整体看,也就是“64”的区分。

与顾客周旋,消耗了一半多的时间和精力,剩下的就是自己的销售能力和技巧了。还有一小部分,看运气如何,这是无法把控的,那就自由看待。

对于家庭来说,需要统筹所有人的时间和精力,因而古人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延续到今天,还管用。

女人在家,工作时间短,但是需要照顾老人,教育孩子,占了大量的“内部”劳动。

以苏轼的家庭为例。

苏轼成长的路上,父亲、他、弟弟三个人读书,母亲管家里的地,还要织布等。

在母亲的艰苦支撑下,三个男人都做官了。从此,家庭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父亲苏洵还在京城买了房。

当你羡慕别人家有钱的时候,有没有看到别人家的人,花了一半多一点的精力去工作和蓄能呢?

要明白,工作是对外求发展。只要人人都对外发展,就不会刀刃向内,去除了内耗,外面的财富,流入了家庭。

不得不说,60%的时间用在40%的事业上,成功的概率就大幅提升了。

02

管好家财:每个月的收入,六分储蓄,四分生活。

作家周华诚写过一篇关于“饥饿感”的文章。

他说,在穷苦的时代,“吃饱再说”是很多人的心声。因此,家人把一天有几十个包子,作为了幸福的标准。

后来,家庭变富了,什么都不缺,月收入五六千,但是幸福感不见了,吃饭也不快乐。

很明显,我们对于收入,没有什么规划,就是“缺少远见”。

在网上看过一个“6、1、3”法则。

意思是说,按照月来算,把可支配的收入,60%存起来,10%用于投资,剩下30%则用来提高生活质量。

存款多于生活的开销,看起来是很抠门的,但是家庭的希望,也在迅速扩大。

有了存款,就可以去买房子、车子等大样东西,并且余生的底气会更足。重要的是,钱多好“冲浪”,不怕遇到紧急情况。

存钱的决心有多狠,未来的福气就有多少。

从古至今,我们都提倡“勤俭节约”。但是很少有人指出具体的做法,没有量化“节约”。

看看苏轼在黄州的做法。

俸禄是固定的,但是开销是“无底洞”,如何收支平衡,他把钱分成三十份,然后挂在房梁上,每天早晨取一份。

如果当天有结余,马上存起来。

后来,他还带着家庭,开垦了土地,修建了房子。收入增加了,但是开销没有增加,因此他还能够去游山玩水,留下《赤壁赋》之类的文章。

当你老了,就会明白,家庭的幸福,不是来源于吃喝,而是来源于不能告诉外人的“财富”。吃喝不愁,比大鱼大肉更有价值。

家人个个省钱,在致富的同时,形成了好的家风。

03

管好感情:人与人的相处,六分亲近,四分距离。

都说,家和万事兴。

可是和气从哪里来呢?每天和家人相处,难免会吵闹。

有人指出,距离产生美。

距离太远了,你会跑丢;距离太近了,会彼此嫌弃。

钱钟书写过一句名言:“你觉得鸡蛋好,也不必见母鸡。”

顺着这句话,我们会发现,很多家庭,就是这样处理情感的。

子女外出打工,父母在老家务农。

父母做了土特产,就邮寄给子女。子女尝一尝土特产的滋味,幸福到心头,但是不一定因此就回家去,陪伴父母多日。

把情感牢记在心底,相聚的日子比分别的日子多一点,这就很好了。

再看看苏轼,和弟弟苏辙分别六七年,因此在中秋节的时候特别想念,写出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样的名篇。

苏辙去北方的辽国出差,苏轼送别,写下“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若是家人没有了距离,王维也写不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名句。

距离有了,但是没有真正分家,合力就长期存在,因而家庭兴旺,指日可待。

04

当然,家庭富起来,不盲目追求做土豪,天天盯着财富数字看,而是过心灵富有,精神饱满,安居乐业的生活。

正如作家毛姆说的:“金钱有如第六感官一般,如果没有金钱,便不可能完全利用其他的感觉。”

如果你的家庭没有富起来,不要着急,毕竟有一个过程。

家人在一起商议,把时间和精力、财富等,进行合理分配,各司其职,形散而神不散。

一家人,规则对了,一切都对了。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