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个为侗寨打造的虚拟人物IP!鼓楼摩天轮,凉亭跳楼机?学妹们基于空间叙事学创造神秘的“侗寨乐园”

 LAC_STUDIO 2024-05-24 发布于浙江

我们邀请到广西艺术学院的建筑专业
曹玉欣、孙馨宇、张媛同学
分享她们的作品
《林中侗天——基于空间叙事学的虚拟侗寨乐园设计》

作者按:

空间叙事作为一种手段和方式,为空间形态、空间体验赋予了更多可能。介于此,本次设计借助空间叙事手法,结合建筑类型学方法,将侗族传统建筑与现代游乐场元素相结合,打造一个既富有民族文化底蕴,又兼具现代娱乐功能的综合性虚拟空间。通过这一设计,我们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在体验现代游乐乐趣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侗族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促进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前期调研

侗寨作为侗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更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和生活的缩影。


侗族的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特别是干栏式木楼,展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北侗地区的民居与汉族相似,多为木结构楼房;而南侗地区的民居则多建在河溪两岸的绿树丛中,保留了古代越人的“干栏”式建筑风格。侗族民居以杉木为柱、杉板为壁、杉皮为“瓦”,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此外,侗族建筑中还包含鼓楼这一重要元素,是侗寨的标志和团结的象征,同时也是社会、文化活动的中心。鼓楼一般围绕其修建民居,形成放射状布局。侗族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还体现了侗族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在当今社会,许多人对侗寨的了解仅限于旅游景点的层面,往往只是匆匆一瞥,拍照留念后便不再深究。这种现象让我们深感惋惜,因为我们知道,侗寨不仅仅是一个景点,更是一个充满故事和生命力的文化空间。基于此种情形,我们思考良久,最终决定“乐园”这个题材。

选择以侗寨“乐园”作为主题,是因为我们坚信孩童与青少年是历史的传承者,是新一代的希望。他们的好奇心旺盛,对未知世界充满探索欲望,正是培养对传统文化兴趣和尊重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特别设计了这个乐园,旨在让孩童与青少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感受并了解侗族的传统文化。

我们在设计侗寨乐园的同时,依然秉承着侗族建筑的特色去创新。着重于“现代游乐元素与侗族传统建筑结合”。


设计策略

为了切合我们的“乐园”的元素,同时又要保留侗族的建筑特点,我们深刻了解了侗族建筑的比例,分析它们的特点。基本符合中国传统建筑的1:√2(正方形的边长与其外接圆的直径之比为1:√2)与√3/2(由简单方圆作图获得的构图比例)的比例。


根据以上的比例,我们在设计之时就秉承着保留该建筑特色的同时,将侗族建筑与现代乐园的元素结合在一起,我们以程阳八寨的几个传统建筑为例,进行了大量的模型推演,使用重复、堆叠、旋转等手段将原本的建筑进行重新组合,让它们从不同方向拥有不同的可能性。

之后我们根据现代游乐园的设施进行挑选,将摩天轮、大摆锤、荡秋千、跳楼机以及滑梯与我们的建筑相结合,从而得到鼓楼摩天轮,凉亭跳楼机等等。


为切合“林中”这个主题,同时为了将这个乐园保留侗寨的特色,“民居”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大胆的将民居放在树上。

将这些设施分区规划,并用管道和阶梯将它们连接到一起,形成一个连续性的多功能空间。


我们将受众人群定在孩子身上的同时也在思考,盲目的探索是不可行的,所以我们需要引导人,于是,我们根据侗族的民间传说,为我们的”侗寨乐园“设定了一个世界观,我们查阅了一些文献资料得知:恶龙会带来水灾,淹没村庄,人们为了镇压恶龙,将银器埋入建筑底下,从此村庄恢复平静。


为了符合孩童的世界,我们将这个故事进行童话式的改编。于是我们的IP”侗音“这个小精灵的形象就此诞生了,她知道的很多又遗忘了很多,她将与孩子们一起探索这座侗寨乐园,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有像朋友一样存在的”侗音“在一旁帮助提醒,从而能引导孩子更好的了解这些传统文化





成果与未来展望

为将整个场景赋予梦幻的色彩,我们希望突破原有的刻板影响,树不是木头的,树叶是房子,建筑体的材质被替换为水晶材质,透亮又有层次。我们将整体都赋予了偏蓝紫的色彩倾向,为了打造一座充满神秘色彩的”侗寨乐园“。


这片神秘的“侗寨乐园”中,孩子们可以尽情探索、发现和创造。他们可以在水晶房子里捉迷藏,感受光影的奇妙变化;可以在侗族水晶建筑间穿梭,在乐园游玩的同时了解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还可以在乐园的每一个角落发现新的惊喜和乐趣。


那么在未来,这个连接传统与现代、自然与文化的交汇点的虚拟的侗寨乐园,或许借助先进科技,乐园将提供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让孩子更直观地感受侗族文化的魅力。



结语

“林中侗天——基于空间叙事学的虚拟侗寨乐园设计”项目,不仅是对侗族传统建筑与现代游乐场元素的一次成功融合,更是对空间叙事学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巨大潜力的深刻探索。通过这一设计,我们尝试为观众打开一扇通往侗族文化世界的窗户,让他们在体验现代娱乐乐趣的同时,能够深入感受到侗族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回望整个项目过程,我们深感每一次的尝试与挑战都是对自我与文化的深刻反思与领悟。从对侗族建筑的深入研究,到与现代游乐元素的巧妙结合,再到最终虚拟空间的构建与呈现,每一步都凝聚了团队成员的智慧与汗水。我们深信,这一设计成果不仅是对侗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对未来空间设计发展方向的一种探索与启示。


图文来源:曹玉欣、孙馨宇、张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