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参观瑞典火柴博物馆

 火花收藏与摄影 2024-05-24 发布于四川
多年前,我赴瑞典探亲。出于对收藏火柴(火花)的特殊爱好,我参观了位于瑞典中部的延雪平火柴博物馆。
这是一个二层建筑,不是很大,却高悬国旗,是国家级的博物馆。瑞典仅斯德哥尔摩市就有68个博物馆,平均1万多人一个,不知全国各地还有多少。
延雪平是一个省级市,是瑞典中南部的重要城市之一,因集中生产火柴驰名全球,被称为“火柴城”。
一层是接待厅,门票30克朗(人民币比值约1:1),有女收银员笑面相迎,我当即与之合影,她显得很高兴。随后,便开始了对这个博物馆的认真参观。
   

门厅也是出售厅,火花 (即火柴盒贴) 视年代不同价格不一, 最便宜60枚30克朗;还有卖火花钥匙链和各种火柴的。我买了几盒大号的火柴及几张明信片, 这种明信片的一面是火柴的封标, 另一面是标准邮政明信片字样并加盖了火柴博物馆戳记。有两个人物照片放大悬挂着,瑞典火柴工业奠基人约翰·依万特·伦特斯特路姆(1815—1888)和卡尔·费兰斯·伦特斯特路姆(1823—1917),他们兄弟俩发明了安全火柴。

所售火柴,图案多样,我看中了一种长盒的,15克朗, 里面是三个格,装的是常见长度的火柴。陈列柜中有一种古旧的较大盒装的火柴, 一旁陈列此品所获奖章及证书。还有大小两个保险柜。有少量早期火花、 火柴出售,一枚早期火花 600克朗, 一枚早期火柴1000克朗。拐角处有一个办公桌,有许多办公用品和一个头盔, 像是当年消防队员用过的, 火柴厂的消防工作, 瑞典人在一百年前就极为重视。
正厅左面的一室是火柴工业生产工艺及机器工具等, 设备实物都保养极好,光亮如初,似可运转。三节桦木, 直径 29厘米, 高60厘米, 立在案上, 旁边吊放有直角尺、斧子及打号器,是给合格圆木打记号的。
    

接着是旋皮机,旁边是一个座椅及悬吊的耳机,懂瑞典语的可以坐下来,听有关生产火柴的知识讲座。切梗机、整杆机、装梗机、装盒机顺次排开, 中间有蘸药烘干等器皿。各种戳记,夹扳压平,出口各国木箱上印有到达国名,如USA为输入美国,CHINA即输入中国,当时瑞典火柴曾畅销全球。瑞典火柴多为三个星的标记,已获知识产权保护。

目前,瑞典仍有许多火柴厂在生产,并将火柴销往世界各地。瑞典已兼并了许多国家的火柴厂,包括美国的。在瑞典看不到火柴将被打火机淘汰的任何迹象。
右面一间陈列火柴实物。简易的、早期的、现代的、皇室的、贵族的,金、银、铜、铁、木,材质不同,还有许多与烟具套装的。有一个桌子, 可以现场包装火柴,图案是延雪平火柴博物馆的铜戳,一个带把的长方形钢块。参观者将纸拿起卷到钢模上,端头折合,用浆糊粘住,盖戳,从钢模上取下,再装入散落在桌面上的火柴梗 (无药头),将开口粘好,即为一盒火柴,可带走。

二层的正厅,是一位瑞典著名画家的大型照片和他的作品,这位大画家为瑞典火柴设计封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左面一室进去即见有五根80厘米长4厘米见方的火柴放在一个巨型火柴盒上,供游人拍照,这几根火柴形象逼真,却不能划火,真品另有保存处,是夜间用的火把火柴。

另一间房子展出特殊火柴,形状用途各有不同。有国王、王后用的火柴,图案是国王或王后像,盒子是金的,至少是铜的。一侧桌上,有半成品商标若干,黑白单线,由孩子们将这些图案用放在桌子上的蜡笔描成各种颜色。一张是蝴蝶,一张是老虎,描好后签名留记,作为评奖的依据。中间有一个早期火柴厂的配药室,不足10平方米,内有古灯、炉火(壁) 及捣碎、研磨的器具,还有秤具、量具,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玻璃器皿及蒸馏瓶吸管等。往里走,有一个缩小一半的腊人模拟房间,里面有三个工人在折贴火柴盒,另一室是工厂住的办公室兼卧室。过道处有十几个座位,每半小时开播幻灯片一次,讲火柴工业历史及人物介绍。

各国最早的火柴均由瑞典进口。中国的有 “三伟人”(孙逸仙、黎元洪、黄兴)“顶上火柴““福禄寿喜”“上等火柴" "广东花地” 及 “中国澳门”等;另有“民光”牌火花,在此陈列展出,幻灯片里也能看到 “民光”二字。
二层的右室张贴着30张照片,是当年的工人。他们是瑞典火柴工业的奠基者和先锋。他们中间有年仅12岁的童工,有的为生产火柴受伤, 以致献出宝贵生命。一旁展出的是这些工人与厂主签订的合同 (卖身契),一位死者的骨骼和一位伤及面部的工人照片。
这些早期工人使用过的工具也在此展出,盒板压平,夹、刀、尺、 案,石板印刷、辊式印刷、上色盒、装盒模、成捆盒贴箱、成捆板及各种模具等。展出部分还有一盒5根装30厘米长的火柴及壁炉、香料火柴(使用时会散发香味)等。类似中国的成套火柴有古代民俗服装( 1 × 16 )的正方形火柴。另有三边、圆桶、盘形等异形火柴。全部展品均为实际使用的。

作为经济高度发达的瑞典王国不但火柴未被淘汰,而且到处可以看到人们在使用火柴,火柴工业至今仍是国家工业生产的重要环节。瑞典火柴早已在20年前就成为纽约上市公司之一,全球80多个国家由瑞典进口火柴。在瑞典很难见到打火机,火柴则随处可见;难得一见的是瑞典的所有邮电局都出售火柴,盒面图案是邮票。
瑞典如此重视火柴,有其独特的历史原因。他们认为火柴是本国人的发明物,应该珍爱自己的历史,使之永葆青春。他们有 68% 的森林覆盖面积,火柴原料取之不尽;他们地处北欧,有在漫长冬夜里点燃蜡烛的习俗,火柴则成为最好的引燃之物……
火柴博物馆是在瑞典旅游参观的重要项目之一。建立这样的博物馆成本低廉,我们很容易做到,然而至今无人去构想,更无人去实际操作。(原载《当代矿工》杂志、《中国火花》杂志)


【集花人物】贺守纯,山西火花收藏家,现年88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