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物可吸收支架:推动介入治疗技术发展,解决传统支架手术痛点

 乐享科普 2024-05-24 发布于北京

【摘要】生物可吸收支架是一种基体为可吸收材料的新型支架,它被誉为“冠脉介入治疗的第四次革命”,随着生物可吸收支架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介入无植入”理念被更多人所了解,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依靠这种新型的“可消失的支架”重获健康。

日前,记者在陕西省一所三甲医院了解到,该院成功完成一例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手术。据了解,该患者30多岁,因活动后反复出现胸痛、胸闷气短等情况来医院就诊。医生在详细检查后发现,该患者冠脉血管存在多处狭窄的情况,其中一段狭窄严重,需要进行冠脉介入治疗。治疗过程中医生了解到,患者和家属对于植入永久支架比较抵触,经过充分的沟通和病情分析后,最终专家团队为患者选择了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介入无植入”理念代表性新产品。术后患者胸闷等症状消失,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避免“金属心” 为后续可能的“二次治疗”提供更优选择

植入传统金属药物支架是目前冠心病介入治疗手段中较为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它可以帮助冠心病患者开通堵塞的冠脉血管,使血流恢复通畅。然而,由于传统的金属心脏支架基体为惰性金属材质,植入后将永久留存体内与血管“镶嵌”在一起,远期看还可能会出现炎症反应、血管内再狭窄等安全性隐患。此外,一些患者对永久携带金属支架存在担心,甚至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不利于术后的恢复。如何解决以上难题?生物可吸收支架的问世,为破解上述问题开启了一条新途径。

据了解,上述手术中所选用的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是由我国心血管医疗器械龙头企业乐普医疗研制并于2019年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的首款国产全降解支架。不同于传统金属支架,这款被誉为“可以消失的支架”一上市便成功成为了冠脉介入治疗领域的焦点,展现出不同于传统金属支架的独特优势:据介绍,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材料为高分子聚合物,其中支架基体材料为左旋聚乳酸(PLLA),涂层材料为外消旋聚乳酸(PDLLA)。在植入人体1年内,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支撑力与金属支架相当,对冠脉血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完成血管重建任务后,植入一年左右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将逐渐地降解,3年左右全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被人体完全吸收最终排出体外,体内没有支架的留存,不影响后续可能的再次血运重建及CT、核磁等影像学检查,避免了因终生携带支架所带来的远期健康风险和冠心病患者植入“金属心”而产生的心理顾虑。

此外,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表面还涂覆着抗增殖药物雷帕霉素,有效的预防冠脉血管再狭窄的发生,为冠心病患者的健康再添一道有力保障。自2019年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上市以来,凭借着其独特的血管支撑和可降解功能,已在各省开展临床应用,为治疗冠心病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造福更多的冠心病患者。

“介入无植入”理念引领冠脉介入技术 造福更多冠心病患者

目前,乐普医疗旗下目前拥有三款“介入无植入”理念重磅产品: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Vesselin药物涂层球囊和Vesscide切割球囊系统。它们凭借着其过硬的本领和安全性,为冠脉介入治疗提供了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优质选择。

冠心病早期症状要警惕,良好生活习惯要牢记

最后温馨提醒,胸痛、胸闷是冠心病常见的症状之一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对于需要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一定要做到遵从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和再发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每个人要积极去养成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理想体重以及注意放松身心等良好习惯,从日常生活做起,呵护心脏的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