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庆九头十三坡 登云坡唱射蛟歌

 zqbxi 2024-05-24 发布于江西

据《宋史、黄干传》记载:安庆古城建于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当年老城区座落在一片西北高,东南低的丘陵上,城内外诸多山头,如盛唐山、黄甲山、杨家山、卫山头、高井头、朱山头、平安岭、同安岭等,城墙多傍山而建,周长九里十三步。城内街道爬坡上岭,起伏叠岩,故尔便有了九头十三坡,造就了安庆城建的一大特色。

查阅安庆古地图,得知九头十三坡初步形成的过程。翻开道光五年(1825年)怀宁城郭街衢图,九头十三坡中的高井头、大拐角头(北门)、登云坡、宣家坡、任家坡、黄家坡、五挡坡,游家坡就明标其上;而民国四年(1915年)怀宁城厢图,除上述二头六坡外,又添加了小拐角头(东门)、司下坡、县下坡,形成了三头八坡;到了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安庆市区图又标加了卫山头,横坝头,墩头坡、朱家坡,形成了五头十坡;在1985年安庆市区图上又增标了昌家坡,形成了有图可查五头十一坡。它们是高井头、卫山头、大拐角头、小拐角头、横坝头、登云坡、宣家坡、任家坡、黄家坡、五挡坡、游家坡、司下坡,县下坡,墩头坡、朱家坡、昌家坡。

翻阅《安庆府志》、《安庆市志》、《安庆地名录》、《安庆文史资料》、《百年安庆》等图书资料,关于九头十三坡的记载,又众说纷纭、参差不一,除上述有图可查的五头十一坡外,还有墩头、游山头、朱山头、高山头、上盘营头、下盘营头、上码头、下码头、新码头、卸甲坡、凤凰坡、邓家坡等,归纳起来九头变成了十四头、十三坡也变成十四坡。

九头十三坡旧址

卫山头(体育场东侧),现体育场南侧有卫山头巷,并建有卫山头小区;高井头(建设路),现大二郎巷口与建设路交汇处,建有高井头商城;横坝头(大观亭西侧)现西门外老防洪坝闸门旧址北侧,一度改为墩头坡巷;大拐角头(北正街南),现北正街与孝肃路交汇处;小拐角头(天后宫),现胡玉美商城后门火正街一带;高山头(朱家巷旁),现海关东侧,海事局后面,沿江路小学教学楼处;墩头(大观亭西南),现市血防所附近(大观亭街76-80号);游山头(鸭儿塘对面),现热电厂内;朱山头(太平寺旁),现市毛毯厂内。朱家坡(沿江东路),现海关至安庆港道区前沿江东路,一度有朱家坡巷,并建有朱家巷小区;卸甲坡(东门同城巷),现枞阳门商城内,原火神庙旁;昌家坡(一说张家坡殡葬馆旁),现市帆布制品厂围墙后(南庄岭1-11#),建有张家坡垃圾转运站;任家坡(胭脂巷西),现滨江桥东,建有任家坡小区,南二巷坡存;邓家坡(杨家塘附近),现近圣街与扬家塘交汇处,老鞋厂门前;登云坡(胭脂巷口对面);现清真寺盛唐山庄南侧,坡有保留原风貌(麻石条坡,73级台阶),立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凤凰坡(大南门口),原镇海门外通往江边的坡,现大南门街口防洪坝处;宣家坡(大南门城隍庙附近),现与任家街交汇处,建有宣家坡小区;司下坡(四方城附近),现设司下坡街,龙门口街至玉琳路,正在铺水泥路面;五挡坡(西城门口),现滨江桥西,设有五挡坡街,街南建有滨江苑小区,街北建有蓬莱街小区;黄家坡(一说黄甲坡、扬家拐旁),现为滨江桥下龙山路一段;县下坡(五挡坡对面),现龙门口路街传统民居“高岗呜风”南侧,建有县下坡小区;墩头坡(一说古名游家坡,大观亭附近),现大观亭小学西,大观亭街60-80#处,南侧设有墩头坡巷。至此古城九头十三坡一览无余的展现在你的面前,如有兴趣,双休日也携上你的家人去寻访一番,定会别有一番情趣,乐在其中也。

“九头十三坡”,是安庆精髓。安庆九头十三坡,头是:1、大拐角头(北)2、小拐角头(东)3、高井头(南)4、老码头(南)5、横霸头(西)6、黄家山头(西)7、卫家山头(北)8、陈家山头(西)9、墩头(西)坡是:1、县下坡(西)2、司下坡(西)3、五壋坡(西)4、郑家坡(北)5、杀儿坡(南)6、登云坡(南)7、宣家坡(南)8、黄家坡(南)9、墩头坡(西)10、仼家坡(南)11、白玉坡(西)12、朱家坡(東)13、张家坡(北)”。

安庆历史上还有“三十头二十八坡”之说,这是安庆历史文化跨越近千年,“坡陀起伏,街市城郭,即建于西北诸山余上,高低至为不平,大抵西北坡岭迤邐,东北有沿江依山小平原于低窪地之菱湖,「半是山城,半是江城,」当为安庆写照。这么多的坡,这么多的头:只说明一个问题,安庆地貌处于丘陵。这些形容数字“九头十三坡”,是虚的不是实际数字。

      “三十头,二十八坡”:西城内:黄家山头、高冈头,南城内:石滩头、高井头、上营盘头、下营盘头,东城内:小拐角头、藤墩头,北城内:大拐角头、卫山头、街山头,西门外:游山头、蟠矶头、上码头、下码头、横矶头、横坝头、墩头、平山头、大码头、 小码头、月山头、砂井头、陈家山头、朱山头,南门外:新码头、老码头、潘矶头,东门外:高山头,北门外:北门营头。西城内:五垱坡、县下坡、司下坡、县学坡、马王坡,南城内:黄家坡、郑家坡、任家坡、宣家坡、杀儿坡、登 云坡,东城内:水师坡,北城内:邓家坡、纯阳坡,西门外:郭家坡、游家坡、墩头坡、成名坡、玉虹坡、白云坡、白玉坡,南门外:凤凰坡,东门外:卸甲坡、朱家坡,北门外:堑楼坡、昌家坡、张家坡、释字坡。

登云坡传说

登云坡位居老城“九头十三坡”之首,顺登云坡而上,是汉武帝曾登望的盛唐山巅。登云坡的“坡”,主要集中在巷西,现仍存麻石条阶坡七十三级,坡之高之陡,在老城不多见。

民国时期,登上坡顶是小小十字路口,南去为大南门内正街,向北是利民街,穿街而过,便是胭脂巷。南行十多米,另有一条插竹巷。出登云坡西巷口,曾建有“长啸阁”。位于盛唐山顶,登阁远望,长江如练,尽收眼底。与长啸阁齐名的,是小蓬莱茶馆,店内经营点心品种繁多,味美质佳,在老城独树一帜。其中较出名的有千层油糕、翡翠烧卖、水晶包子、鲜肉大包、重油烧卖等。诗人苏曼殊在安庆任教时,也常“至小蓬莱吃烧卖三、四只”。

康济门、镇海门被毁之后,登云坡渐渐失去光彩,虽然路面经过几次大翻修,但其中“登云”之感已无法找回。近些年周边高层住宅群拔地而起,更把一条登云坡巷挤得又窄又细,即使登上坡顶,立盛唐山巅,也南不见长江之水天上来了。

历史路名是一座老城厚重文化的载体,也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变迁。老安庆的“九头十三坡”承载了这座老城的沧桑历史,从过去到现在,从历史到未来。岁月侵蚀,不变的仍然是老城故事。


枞阳射蛟台

《史记·孝武本纪》载:"元封五年冬,汉武帝登礼潜之天柱山,号曰南岳。浮江,自浔阳出枞阳,过彭蠡,祀其名山川。"《明一统志》载:"射蛟台在枞阳镇,汉武帝亲射蛟即在此处。"

浔阳,即今天的九江。这里的盛唐,指盛唐山,即今安庆市内的登云坡。盛唐后成为安庆旧称。东晋诗人郭璞曾登安庆长江边的盛唐山远眺,曰"此地宜城",这就是"宜城"一称的由来。盛唐山位于安庆江边,又称盛唐湾。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的冬天,汉武帝出驾南巡,他沿江而下,抵达枞阳时,忽见江水泛滥成灾,波涛汹涌。汉武帝登上枞阳江岸边达观山,他怀疑江中有蛟龙在兴风作浪,于是捻弓搭箭,射向江中,顿时风平浪止。汉武帝非常兴奋,即兴《盛唐枞阳之歌》记载此事。可惜此诗今已不存。

射蛟台,一称射蛟浦。旧时,山上有一块平整巨石,上面有两块天然痕迹,酷似一双大脚印,相传这是当年汉武帝弯弓射蛟时留下的足迹。此石后被邻近某单位建房时所毁。又据不远处的连城湖小缸窑口出水处有一墩,传为汉武帝射蛟的"落箭墩"。

射蛟台一直是枞阳历史一个独特的人文景观,历代文人于此留下了大量诗章。姚鼐的《夜抵枞阳》: 

轻帆挂与白云来,棹击中流天倒开。五月江声千里客,夜深同到射蛟台。

清顺治四年,铁骨御史左光斗公的女婿、明末清初的著名方文曾筑庐于射蛟台下。他痛哀国破,浪迹江湖,终身不仕,隐居于江滨古镇枞阳。他在《初度书怀》一诗中写道:"流落江湖岁晚回,卜居预指射蛟台。独怜江上鲸波恶,万古还思汉武才。"诗外之意很多,故国之恋和流离人生的种种况味,如江水东流,言之不尽。

射蛟台亦叫射蛟浦,位于龙口"下腭"。在下腭半山腰,有巨石一方,悬空而立,上大下小,由几块乱石顶着,仿佛摇摇欲坠,真是险峻。

巨石顶上有3米见方的平面,中间有两个隐隐约约的足印,长有两尺,一前一后,相传是汉武帝留下的足迹。据说汉代以前,洞庭湖有一巨蛟,常在湖中兴风作浪,吞食鱼虾,推翻船只,伤害人民。万民激愤,联名上书。汉武帝闻之,拍案大怒,说:"我替天行道,民之厄即朕之困,岂能容得?"于是派三千禁兵,御驾亲征。一路上旌旗蔽日,吼声震天,来到君山。可是一连好几天,风平浪静。

汉武帝异之,他想莫非孤王前来,声势浩天,蛟龙害怕不敢出来?于是他密令官兵空船扬帆回都,众兵将偃旗息鼓埋伏于君山,自己头戴斗笠,脚穿草鞋,打扮成渔翁模样巡视湖边。到中午时分,果然龙口湖水倒灌,湖面巨浪翻腾,天空电闪雷鸣,一条绿眼赤须,金鳞红爪的蛟龙,摆尾掀浪,昂首望天,寻食人畜。汉武帝跨上巨石,挽弓搭箭,嗖的一声,正中蛟喉。只听得一声狂叫,湖荡山鸣,蛟龙一头钻入水里,带着一道红水浮到武帝跟前,首尾三摆,气尽身亡。顿时满山伏兵蜂拥而上,把蛟龙拖上岸,三千人马,吃蛟肉、点蛟油,三天未完。汉武帝命令左右收兵回都。船至岳州城,倾城父老,满湖渔民,焚香顶礼,高呼万岁!后人为纪念汉武帝为民除害的业绩,将此石定名为射蛟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