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第五十五篇:隆庆皇帝在位只有六年的时间,开海禁使白银竞相流入中国,开边关使蒙古称臣,三位能干大学士兢兢业业,皇帝却死于花柳病

 where5 2024-05-24 发布于四川

01

爱是什么?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的父亲是谁,

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朱厚熜。

图片

朱载坖生于嘉靖十六年正月二十三日(1537年3月4日),为明世宗朱厚熜的第三子,其母为杜康妃(时为康嫔)。

在此之前,明世宗朱厚熜的长子哀冲太子朱载基出生不到两个月就早夭,次子朱载壡比他早生一年多。就在他出生那年,明世宗还得了第四、五、六、七子,不过其中只有卢靖妃生的第四子朱载圳长大成人。

嘉靖十八年(1539年)二月初四日,世宗册立次子朱载壡为皇太子、三子朱载坖为裕王、四子朱载圳为景王。

同年闰七月,世宗第八子降生,但同样夭折。此后,世宗的后宫就不再生育皇子。过了十年,即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三月,刚行完冠礼的皇太子朱载壡薨,储位空缺,裕王朱载坖以次序当为太子。但是,世宗将儿子夭折归咎于太早立储,而他所宠幸的道士陶仲文曾劝过世宗“二龙不相见”,等到朱载壡死时,世宗后悔没听陶仲文的话,所以不但不立朱载坖为太子,还尽量避免与两个皇子相见。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三月初一日,朱载坖与朱载圳行冠礼。

翌年二月迎娶王妃,并出宫居住于京师藩邸之中,岁支禄米三千石,钞一万贯。高拱、陈以勤、殷士儋、张居正等先后出任裕王府侍讲,辅导朱载坖的学业,同时为他塑造一个“好皇子”的形象,推动其继承皇位。

02

裕王对于他的父皇朱厚熜是比较反对的,

因为他的施政带有拨乱反正的意味。

图片

徐阶:松江府的大地主,严嵩内阁的千年老二,一生谨小慎微。

高拱:又称高大炮,能说会道,吵架没人吵的过,至少声音没有他大。

张居正:张神通一生如履薄冰,一步步走向权力中心,然后专政了。

...

裕王为啥能坐上王位?

这三位给与了太多了支持,出了很多主意,分散了很多权力。

嘉靖帝在临终前给裕王留下了三道遗诏,其中提到了三任首辅的名单。

嘉靖帝对裕王说:“这三个人朕早就都派做了你的师傅,就按名字安排的先后顺序次第用之吧。”

这三位首辅人选是嘉靖帝为裕王精心挑选的,他们分别是徐阶、高拱和张居正。

徐阶是当时的次辅,他在政治上比较稳重,有着丰富的政治经验,是裕王的重要辅佐。

高拱则是管户部的大臣,他的性格刚烈耿直,有着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较强的执行力。

张居正则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政治家,他在后来的历史中以推行一系列改革而著称,包括“一条鞭法”等,对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和经济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03

裕王在位时间比较短,但被称为隆庆新政。

图片

调整对外贸易策略:隆庆帝改变了之前嘉靖时期的“完全闭关锁国”政策,允许民间海外贸易,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倭寇问题。通过商业化手段解决两国物资不对称而带来的暴利,减少了抢掠行为。

与北方游牧民族建立和平关系:在对待北方游牧问题上,隆庆帝采取了和平手段。隆庆四年,通过与蒙古鞑靼部落首领俺答的谈判,建立了官方的贸易往来,缓解了与北方蒙古族的矛盾,为北方百姓带来了安定的生活环境,并迎来了五十年的和平时期。

政治改革:隆庆帝性格低调淡泊,他执政的最大追求是垂拱而治,对国家大事基本对大臣放手,重大决策都是由大臣讨论。他还下令逮捕了嘉靖帝信任的方士,并释放了因敢于冒犯皇帝而遭惩处的忠臣,如海瑞,并恢复了他们的官职。

吏治整顿:在高拱的主导下,隆庆帝支持进行了吏治整顿,完善了官员的考核制度,提高了官场效率,并鼓励非进士身份的官员入仕提拔。同时,对地方官员等职务进行了重视和改革。

治理黄河:隆庆帝时期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黄河,并大胆提拔了潘季驯主持黄河修治工作,提出了“以河治河,以水攻沙”的治河方策,对明代以后的治河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边防新政:针对嘉靖朝的边防弊病,隆庆帝和内阁提出加强北边防务,修筑加固长城,提高军事防御能力,并结合灵活的战略战术,提高了边防的稳定性。

04

隆庆开放了海关,一下子赚了好多好多钱。

图片

隆庆年间的白银流入主要得益于开放海禁的政策,即“隆庆开关”,这一政策标志着明朝对外贸易的重大转变。

首先,隆庆开关使得大量的海外白银通过合法的贸易渠道流入中国。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首次到达中国时,他们带来了大量的西班牙银元,用以购买中国商品。这表明明朝市场对白银有着极高的需求。同时提到,由于明朝对洋货兴趣不大,但对白银却非常感兴趣,这是因为明朝对白银的需求量极大,而国内产量却跟不上。

隆庆年间,由于全球白银产量的增加,特别是美洲和日本的白银产量,大量的白银通过海上贸易流入中国。

这一时期,中国与外国的贸易顺差使得大量白银进入中国,据8的统计,从1567年“隆庆开关”到1644年明朝灭亡的七十多年间,海外流入大明国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

05

还有一件大事就是“和议”

图片

隆庆五年(1571年),明穆宗朱载垕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允许蒙古各部与明朝在边境地区进行互市贸易。

这一举措结束了明蒙之间长达二百多年的战争状态,对于明朝的北边防线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转变。和议的达成,促进了蒙汉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加强了两个民族之间的联系。蒙古通过互市获得了所需的物资,而明朝则通过贸易获得了马匹等战略资源,同时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此外,隆庆和议还有助于明朝北部边防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发展

隆庆和议的成功,得益于明朝政府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的筹划和推动。内阁大臣高拱和张居正等人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7。他们的努力不仅促成了和议的达成,还在和议之后推动了九边阅视制的设立和运行,进一步加强了对北边防线的监管

总的来说,隆庆和议是明朝与蒙古关系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不仅在当时为双方带来了和平与繁荣,而且对后世的民族关系和地区稳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一历史事件展现了明朝在处理民族关系和边疆问题上的智慧和策略,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边疆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06

隆庆一朝虽然在位不久,也就六年,但是能臣太多了。

隆庆基本上就在后宫,徐阶高拱张居正能做的太多太多了,开关的开关,整理的整理,策划的策划;

图片

隆庆六年(1572年),隆庆帝的健康状况开始恶化,他的身体每况日下,难以支撑。

据记载,隆庆帝因沉迷媚药,也服这些媚药助兴,导致不理朝政。最终,隆庆帝在后宫中病逝,终年36岁。

隆庆帝的病状严重到手脚、胳肢窝里、屁股上都长满了疮,有的疮甚至开始流脓水,这些病症可能与他放纵的生活方式有关。

07

所以隆庆皇帝的故事告诉我们,别瞎搞,会得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