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守山丨正式离开的日子

 kibcat 2024-05-24 发布于美国

Image

文/肖林 王蕾

在加州大学、昆明动物研究所及白马雪山保护局三方签订的考察协议中,考察小队预定的撤离时间是1994年5月。

终点赫然立在眼前,我却变得烦躁起来,之前不敢给自己期望,所有梦想和思念都被压抑,现在沉睡的部分突然被唤醒,变成了一匹无法控制的野马。

高原的春天到了,虽然还是寒气袭人,偶尔也会雪花漫天,但那种长时间令人窒息的寂静总算到了头,偶尔的几声鸟叫,能让人身心立刻舒畅。山下传来消息,说羊拉的桃花开了,恰好轮到我下山买粮食,我立刻冲下山,一头扑进春风里。我很想对所有见到的人打招呼:“你好,我出来了!” 我就是要兴冲冲地大喊大叫,哪怕被当成神经病!

采购时,我偶尔看到中央文件中已经鼓励放开第二职业,顿时有了落伍的感觉。我开始在日记中列出一长串考察结束后要做的事:抓紧帮爸爸开一家小卖部,这样他就有了一份不累又能消遣的差事;再买辆车,但我还不会开,所以下山第一件事是考个驾驶执照……

5月4日,正式离开的日子到了。

杜鹃花有一种奇特的现象:一棵树的花要轮着开花结果,种子在第二年才落地,待到第三年,这棵杜鹃花才会重新开花。

紧靠着营地的杜鹃花,只在我们上山第一年开放过。今日要离开时,才发现它们已经抽出了花朵。那是今年的第一枝,花苞呈浅紫色,想到我无法等着它变成深紫,舒展生长,长成可以捧在手掌心中那么大,突然,我不愿意离开了……

Image

追寻滇金丝猴的日子就要结束了,可我还没有看够这群猴子。滇金丝猴的世界,真是越看越上瘾,越看越迷惑。

比如,一个由多个家庭组成的猴群,难道真的没有一个“统一指挥”?比如,猴群前一晚在海拔4000米的山里夜宿,第二天一大早就要集体翻越4600米的流石滩,那这么一大群是怎么达成默契的?这一直是滇金丝猴研究的一个谜。我们也一直猜测,可能有一只特殊的猴子发号施令。

直到有一天,整个猴群来到一个深水沟处全部停下来,先是一个家庭慢慢过了沟,另一个家庭也过去了,这时,一只母猴突然发出了极为特殊的声音:“沟喽噶,沟喽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已经涉水过沟的猴子全部退回来,整个猴群也都后退走了。

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愣住了。难道这只母猴可以统率猴群?我赶紧观察,这是一只没有带小猴的母猴,除此之外,看不出它和其它母猴的任何区别。另外,猴群为什么要退?

可惜,猴群很快退走,“沟喽噶,沟喽噶”的声音,我再也没听到过。

1992年6月11日的观察日志中,我写道:

今天的猴子破天荒爬到4600米,这是三四年考察的唯一一次。猴群经过流石滩,没有了树林的掩护,我和钟泰终于数清楚了这群我们跟了很久的猴子的数量——公猴41只,母猴 58只,亚成体24只,婴猴21只,还有不确定的个体34只,总共178只!破天荒唯一一次。更值得注意的是:它们晚上爬沟时,有三四只公猴在前面引路,可半路杀出来一只母猴,把大家又引到其他地方,前面的猴子无奈地转了方向。老龙估计这是猴群中的王后,但万一不是呢?

直到今日,这个谜还未解开。

Image

文中图片为作者提供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