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络框架论→脉形-病形-药性的准确率

 铁毛l 2024-05-24 发布于四川

以下回应所谓的“脉-方-症”匹配问题。

1,脉形的准确率。

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这是仲景在伤寒论中的序言。

那么,得知仲景在摸脉时,是要走一遍流程以提高准确率的。

但是,在伤寒论条文中,只是部分条文罗列了一些脉形。

而凡人连脉理都没有搞明,欲分辨出来如此细微的变动,必定讲故事

2,病形的准确率。

在填学模式下,当事人已经不知道如何抠字表达什么部件发生了什么不舒服的。

却总以为,可以望色辩证,机器辩证。

务实的资深病人,才知其中诸多的XX。

师傅在实干中,断定经络框架有序管理人体各部件,前期虽难,但此路可通

3,药性的准确率。

实际就是药理如何匹配病理的问题,那么就会引出一个治病原则:药理如何逆转病理,而重建生理。

但当事人是不敢问官科有无此原则的。

仲景是5气六味,而课本以4气五味的错乱,也竟然培养出诸多的官科大师

4,查症-解症-验症,如果没有一套经络框架的指导,也只能陷入猜病。

故所谓的认识,是否能成为理论,天知地知人不知。

动起来吧,能把单一慢性病解出来或用针用药验证过,那么就知道什么是“唯一理论真相”了,什么是官科了。

5,要从内经中找到经络框架的分析方法,而且还要在实干中验证,这个真的太难了。

你就算如何努力,如何拿来,只会陷于归零坑。

推动经络框架论上天,才可速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