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蔡梓源 || 王一亭端午节创作的《钟馗戏鱼图》

 百科艺术 2024-05-24 发布于江苏

锦鳞朝衫一样红

半醉半醒无别事,闲看鱼戏在缸中。画图毕竟多佳趣,鳞与朝衫一样红。甲戌(1934年)端午白龙山人写。

王一亭(1867–1938)《钟馗戏鱼图》 90X45cm

文人绘钟馗,会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各逞其能,这幅白龙山人的端午钟馗更是别出新意。高冠博带身披大红朝服的钟馗,醉眼稀松,对着一大缸金鱼放空一切,左手似乎还在作势伸进水缸中捞鱼。用朱砂作大红袍,用笔简括而浑厚,阔笔涂抹间有意无意的留白使得敷色写意而不淤塞。透明鱼缸里的金鱼只是用同色朱砂点画数笔而已,却意随笔到。加上颤动的帽翅、蜷曲的虬髯让静止的画面平添生趣。虽说主要是红黑两色没骨,但线条劲挺富有质感,不仅在衣襟袍袖,而且纱帽皂靴也非简单的平涂,笔墨细节极显功力。

(局部)

昔年端午时节近夏季燥热天气,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因而在民间有请钟馗、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惯。钟馗被寓有斩五毒,祛百病,镇宅佑安之功,而朱砂因为鲜艳的色彩,常被用来作为辟邪镇煞之物,所以画家常用朱砂来画钟馗,并且将钟进士的“出场亮相”时间从春节前后迁到了端午。

吴昌硕与王一亭在西泠印社前的合影

王一亭曾蒙山阴任伯年亲炙,后又深受吴缶翁画风影响,晚年形成了寓内秀于朴厚之中的绘画风格,终成一家之貌,张大千评曰:“先生民胞物与,复耽禅悦,胸襟阔达而志节高迈。”王氏画作最著者即为诸佛、大士写像,而所涉钟馗形象则妙趣横生,不求板正。事实上画坛金冬心、高其佩等前贤就创作过多种具有突破性的文武钟馗像,以讽世为主旨,对后来者极有启发。而王一亭因生活环境、创作风格的不同,其笔下各式嬉笑怒骂的终南进士画作中部分讽寓当日社会百态,更主要是以佛性入画,让这位通常要保持金刚怒目持剑斩妖的钟馗增添一分憨态与人情味,让平民觉得亲近可喜。

是以这幅端午节创作的《钟馗戏鱼》里一把大胡子、宿醉未醒的钟馗,颇有似某位熟人的既视感,转勇猛为温和,也暗喻金章紫绶,匠心独运,让观者哑然一笑。

王一亭《珠光鱼影》1928年作 桑浦美术馆藏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