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月社课|《初夏》鉴赏集刊

 青衿研究学院 2024-05-24 发布于安徽

春谷诗社五月社课

主持:蒋正华

一、主题:初夏。

二、提要:要求能察物于微,抓住美感最丰富的一瞬,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佳作来。

三、体裁:七绝一首。

四、韵格:不限韵,尊平水韵。新韵,中华通韵请注明。

评校:蒋正华

终审:程占柏

制刊:周海燕


01

SUMMER

夏日的清晨

蒋正华

初夏

日长尘净树阴浓,

水浅蛙鸣来暖风。

风卷春光何处去,

余香留在落红中。

【杨宏林点评】七绝《初夏》,是蒋正华老师的一首上乘之作。品读再三,我觉得其诗有以下特点。一是先写景,抓住了初夏的主耍景物特征,如日长/尘净/树阴浓/水浅/蛙鸣/暖风。这些特征,都是读者能真真切切感受到的,既有视觉上的,听觉上的,也有触觉上的和感觉上的。二是后写情,风卷春光何处去/余香留在落红中。将情融在景物中,以达到一种惟妙惟俏的效杲。动词卷字用得很美,一般情况下,风卷残云风卷落叶用得比较多,而这里的风卷春光,就很特别,尤其后面的何处去的发问,令人深思。一种惜春恋春的情绪不禁油然而生。最后一句最为精妙,余香留在落红中。所谓余香,即是春光中余香,都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最终都飘然于落红之中。给人以想象与回味。春光虽去,春香依旧保留。此诗一二句起承并列,用词凝炼,三四句,转合自如,给人以美的享受。一点读诗心得,望能与诗友们共勉。

01

SUMMER

夏日的清晨

黄远发

初夏栀子

院中栀子绿油油,

叶茂枝繁翠嫩头。

五指怀苞心窃喜,

花香玉洁惹君留。

【蒋正华赏析】第三句出彩,实中有虚。

柳兴元

初夏雨后

新霁微风拂绿枝,

柳腰轻摆戏清池。

蜻蜓点破琉璃镜,

嫩叶摇珠似诵诗。

【蒋正华赏析】“点破”两字灵动,比拟出彩。

俞恒贞

初夏

偶有蜩蝉吟唱微,

小池莲叶正催肥。

阶前竹影真无赖,

爬过窗棂探翠帏。

【蒋正华赏析】“催”,“爬”,“探”生动形象,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02

SUMMER

夏日的清晨

祖孔生

初夏

槐柳阴浓夏日长,

星移斗转列仙乡。

新荷争露尖尖角,

蛙鼓轰鸣响野塘。

【蒋正华赏析】先小景后大景再特写,构思精巧,察物细微,初夏特色鲜明。

张宏树

初夏

野藤疯长山披翠,

河水微盈麦灌浆。

求偶田蛙歌不歇,

和风酥雨壮新秧。

【蒋正华赏析】“疯长”“灌浆”季节特色鲜明,用词灵动,转句写到田蛙,拉开距离,不即不离,合句“和风酥雨壮新秧”绮美蕴惜。

程玉根

初夏鹊江夕照

夕阳西下满江红,

波浪行舟彩色风。

沐浴霞光无限好,

余辉灿烂笑心中。

【蒋正华赏析】“彩色风”灵动,描写精彩,如果题目换成“初秋”也可以成立,景物描写宜应时应景。

胡传胜

立夏

等闲辜负一年春,

难得云笺小字真。

从此夏声长噪耳,

蝉鸣蛙鼓共诗人。

【蒋正华赏析】“立夏”不说立夏,却用“等闲辜负一年春”这是诗家语,“云笺小字真”诗中有我,加上“难得”,情感有了,让读者自己去体会。转结拉开距离,不粘不脱,抓住蝉鸣蛙鼓等夏声表达诗人喜爱夏天的思想感情。

洪友琴(女)

太平湖的初夏

晓见峦峰裹薄纱,

暮观玉镜照丹霞。

茶青竹嫩无穷碧,

湖荡轻舟醉客家。

【蒋正华赏析】“裹”“醉”用词灵动,比拟精彩。

俞学玉

初夏

梅杏半黄初夏怜,

子规声里雨如烟。

绿肥红瘦柳萌宻,

蝴蝶翻飞白鹭翩。

【蒋正华赏析】此诗以色彩取胜,一幅充满生机的孟夏图画呈现眼前。“怜”字用得妙,统领全诗。

03

SUMMER

夏日的清晨

高荣启

晨起闲观

楼窗鸟语破宁静,

樟楝花波翻柳影。

几阵柔风香我心,

一双情蝶动园景。

【蒋正华赏析】“破”“翻”“香”“动”用得好!生动形象。“樟楝花波翻柳影”尤其出彩,既点出夏初的季节特点,也给读者以画面感。虚实结合也不错。只是四句结构雷同,都是223式,读的时候缺乏变化,音乐感差了些。

奚正元(芜湖)

孟夏吟

湖岸柳绦芽渐长,

鹭鸶展翅绕方塘。

碧波荡漾锦鱼跃,

映日槐花触手香。

【蒋正华赏析】察物细微,描写生动。池塘小景引人入胜。

汤家恒

初夏

梨花绽放雪皑皑,

紫燕欢腾迎夏来。

沃野平畴翻巨浪,

勤耕机器抢时开。

【蒋正华赏析】小我情调,大我情怀。情系劳动,关注三农,赞!口语化较多,如果用诗化语言来表达就更有美感了。

04

SUMME

夏日的清晨

周海燕(弘灵)(女)

甲辰立夏

雨脚连云春不住,

吊兰横插一枝长。

花苞未惹追风蝶,

林鸟哺雏声越墙。

【蒋正华赏析】起句“雨脚连云春不住”诗家语也,大处起笔,实中有虚。承句小处渲染,“一枝长”“横插”有点意思。转句虽未拉开,仍在吊兰,但写得富有情趣,“花苞未惹追风蝶”语态出新,绮美。结句“林鸟哺雏”归结初夏。

胡名泽

初夏农家乐

初夏时光乐游玩,

劲禾拔节伫骄阳。

安居最甚农家乐,

果熟蔬丰五谷香。

【蒋正华赏析】起承两句应时应景,转句到位,结句水到渠成。起句“初夏”两字可以换一个词,因为题目中已有。

刘亚萍(女)

初夏

浅浅池塘荷未张,

垂丝柳径绿飞飏。

翩翩蝴蝶花丛舞,

红伞佳人翠袖香。

【蒋正华赏析】察物细微。起承两句写荷塘和柳径,“荷未张”“绿飞飏”初夏特色鲜明。转结写蝴蝶和人事。由静态到动态。只是四句都实写,如果换成虚实结合的写法就灵动了。

05

SUMME

夏日的清晨

袁之明

孟夏感吟

立夏花繁鲜艳灿,

引来蜂舞蝶飞翔,

堤边柳絮轻摇曳,

万象奇珍竟秀芳。

【蒋正华赏析】“引来”两字虽说平常语,但用在这里贴切,用词贴切、准确就是最好的。常语生色。

程积祥

初夏

榴花开蕊浴霞光,

布谷声中小麦黃。

莲叶浮香涵翠色,

圩乡又见育秧忙。

【蒋正华赏析】榴花、布谷、小麦黄,莲叶浮香,育秧忙应时应景,展现了乡村农家美好生活景象。察物仔细,描写生动,值得品味。

耿晓东

雨打石榴花

丹若花开点缀红,

蜜蜂腹吸蕊中绒。

突然风雨哗哗下,

小院阶阶铺彩虹。

【蒋正华赏析】观察入微,应时应景,霎那间风雨,给人以淡淡的情思。

06

SUMME

夏日的清晨

梁志城

初夏(通韵)

秧绿麦黄蝉试声,

熏风柳絮竞相萦。

小荷刚露娇妍脸,

却见生机勃郁增。

【蒋正华赏析】好绝欣赏。“试”字灵动,不说初夏,初夏特色有了。无形的夏风,有色的柳絮竞萦,体物细腻,用语出神入化。转句未转,但换了一个场景,池塘小荷刚露脸,没有离开初夏吧,正是这种反复铺陈,为结句翻转创造了条件,“却见生机勃郁增”夏天一派生机盎然景象浮现在眼前。这首七绝不循常规的另一种创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品味。

王富年

中滩公园晨练偶得

立夏熏风落地红,

隐身松鼠树葱茏。

偶听布谷催播谷,

焉晓桑田已变通。

【蒋正华赏析】 察物细腻,符合初夏特点。

郭宝珍

入夏拾趣

温升蛙跳蝉鸣乐,

荚嫩纯然麦穗鲜。

鱼戏清荷红映绿,

青光靓影闪移牵。

【蒋正华赏析】:察物细腻,描写生动。

07

SUMME

夏日的清晨

刘表位

初夏过池州承德桥

七都桥畔尽青葱,

掩映溪流烟雨中。

借问当年明太祖,

沧桑几度夕阳红。

注:“承德桥”,相传明太祖朱元璋为赐沈万三而建。

【蒋正华赏析】这是一首怀古好绝。这首七绝就眼前景直起,含心中情。初夏景物之间映照之美渗透笔端。“尽青葱”“烟雨中”暗示岁月沧桑之感,为下面咏怀作铺垫。“借问”两字用得高妙有力,转接人事,由实入虚,把场景拉到“当年的明太祖”时期,相传七都镇的承德桥为朱元璋赐建,历史厚重,故事很多,诗人语言含蓄蕴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具有王渔洋神韵之特色。至于“沧桑岁月,几度夕阳红”由读者去想象去补充好了。好诗!

罗义瑛(女)

初夏

燕啭娇音醒碧空,

轻纱乡野紫烟笼。

风移物换悄无影,

余韵香留浅夏中。

【蒋正华赏析】起承两句运用夸张笔法,从听觉和视觉入手写初夏景色,转结两句议论抒情,结句尤为精彩。

朱忠云

初夏

一帘烟雨锁春光,

青帝怜香绮未央。

携手江山司夏节,

枇杷布谷共流觞。

【蒋正华赏析】学习赏析佳作。“锁”字灵动,起承两句应时应景,文笔典雅。转句写人事,表达共享初夏美好时光的思想感情。

08

SUMME

夏日的清晨

盛芳琳(女)

初夏吟

鸟呜花醉艳阳天,

柳枝槐花雾雨烟。

翠草莺歌蝴蝶舞,

河山如画韵诗篇。

【蒋正华赏析】察物详细,语言流畅。“艳阳天”与初夏有隔,“枝”出律,“花”字重。“鸣”字笔误写成了“呜”。

刁吉霞(女)

一霎摧花雨

喜看枝梢肥硕朵,

窥人半面俏含羞。

偏来一霎摧花雨,

侥幸殷红皆沁头。

【蒋正华赏析】学习欣赏佳作。起承两句用拟人笔法写景,形象生动,“俏”“羞”用得妙,这就是诗家语。转句“偏来”下得精彩,“摧花雨”给诗人的情趣带来逆转,结句顺理成章。

陈英(女)

初夏访黄山茶儿垅

山道蜿蜒秘境来,

烟波湖上钓徒呆。

飞莺晓啭声犹脆,

向野蔷薇花乱开。

【蒋正华赏析】起承两句突出“访”,“呆”字虽是韵脚,但下得有神韵,钓徒专注的形象立在读者面前。前两句未点题。转句写飞莺,由静态到动态,读到结句“蔷薇”二字,才知初夏了。“花乱开”生动形象。可见诗词有法,却无定法。

09

SUMME

夏日的清晨

汪浩

初夏(通韵)

斗转星移夏日临,

榴花红映柿花馨。

蛙声遍布池塘畔,

点水蜻蜓荷叶歆。

【蒋正华赏析】起句概写,承句写花,符合初夏特色。转结写小动物,章法紧凑。是篇较好的七绝。两点小建议:1、不建议成语入诗,况且“斗转”“星移”接近一个意思,浪费了两个字,两者取一即可,可以说七绝一字千金。2、“馨”“歆”声母,韵母相同,而且都是阴平字,(读第一声)韵脚连用,音乐不协,虽不是硬伤,但能避就避。

闵登云

初夏

熏风暖日送青阳,

初夏榴花胜海棠。

但看乡村闲汉少,

农家砍菜又栽秧。

【蒋正华赏析】起承不急不躁,先概写后特写都符合初夏特色,转结出彩,因为立意好,关注农民,小我情思,大我情怀。

李学芬(女)

初夏

熏风阵阵夏初归,

草木欣欣映日晖。

且看农家忙稼穑,

丰收在望笑声飞。

【蒋正华赏析】出彩在起承两句对偶(虽不工整,工整更好。首句押韵除外)这也是七绝作法之一。

叶显华

初夏晨练

绿藕清香拂晓晨,

黄莺树上正欢宾。

老夫舞剑身心悦,

指点青山别有神。

【蒋正华赏析】起承两句写景,后两句通过人事抒发感情。这是七言绝句一般写法,您掌握得较好,转句人事拉得较开。尾句水到渠成。

因为中国地大物博,南北温差较大,“绿藕”来暗示初夏,在我们江南一带可能不够贴切,但在华南可能就行了。

10

SUMME

夏日的清晨

程占柏

初夏咏竹

美味曾尝玉片汤,

而今解萚百寻长。

日增三尺泫甘露,

母体摇风叶自黄。

【蒋正华赏析】感悟如下:

一、对比映衬之美。起句“美味”“玉片汤”,当指春天的嫩笋,“曾尝”时间上写过去。承句“而今解萚百寻长”,写现在,笋经过一个春季生长到了初夏直刺青天,长成翠竹了。在对比映衬中切入题目,又写出了竹子的成长特点。

二、含蓄蕴藉之美。转句“日增三尺泫甘露”这难道仅仅是写竹吗?一语双关,也许在写人,抑或写自己。我想诗人是诗词班老师,他要像翠竹一样把积累的甘露毫无保留地交给学生。结句“母体摇风叶自黄”,这何尝又不是对人生的一种感叹。

总之,此绝虽为咏竹,实则喻人,有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的特色。

强昌秀(女)

初夏咏睡莲

静卧清池悠雅态,

娇羞玉女巧珑玲。

冠头蜓嫩轻盈立,

绰约芳华代代馨。

【蒋正华赏析】“静卧”“娇羞”诗家语也,写尽睡莲美态。转句拉开距离写小动物蜻蜓,“立”字传神,为何“立”由读者去想,结句水到渠成。

徐水金

田园风光

江南烟雨好时光,

丹若花开小麦黄。

风暖蛙鸣泥燕绕,

田园处处果飘香。

注:丹若,石榴别名。

【蒋正华赏析】初夏景色描写富有特色,起句大处着眼,承句小处特写,一大一小,相得益彰,互为补充,江南初夏田园风光呈现读者面前。转结句也富有特色,多种感觉很自然地揉合在一起,田园生活之美呈现读者眼前。

11

SUMME

夏日的清晨

张学富

初夏

蛙鸣野水荷新翠,

燕剪长堤絮乱风。

莫怪春随雨声去,

诗泉已染石榴红。

【蒋正华赏析】诗言志,诗言理,诗言情,诗言趣。此绝这方面做的很好!起承两句用对偶手法写出了初夏景色。这可是绝句写法之一,(五绝用得更多,)工整典雅。张老师是高手,使用娴熟。“莫怪”两字下得漂亮,“春随雨声去”诗家语也,结句“诗泉已染石榴红”出彩,无理成趣,给人耳目一新,多种修辞手法用在一起,迎夏的喜悦之前渗透在字里行间。

姜显春

初夏

阡陌清和水满塘,

蔷薇缠绻鸟啼长。

绿浓小院芳菲后,

朵朵葵花向太阳。

【蒋正华赏析】一二两句用对偶手法状景,入题自然。转句由野外转到院内,“朵朵葵花向太阳”,葵花指观赏花,指实为虚,家庭小院充满了温馨。

杨宏林

初夏吟韵

蛙声一片乱荷塘,

大雨来临我不慌。

诗咏欣随风缱绻,

追蜂戏蝶又何妨。

【蒋正华赏析】“乱”字灵动,既点明初夏,也暗示暴雨来临,谚语有:“青蛙哇哇叫,大雨要来到”。承句“大雨来临我不慌”对起句进行翻转。对比鲜明。后面两句出彩,紧扣“我不慌”来写,随风咏诗泰然自若,追蜂戏蝶乐在其中,一个洒脱随性的诗人形象突现在读者眼前。使我们想到苏东坡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诗句来。

同时,我们还感到写诗有法却无定法这一真理。诗人并没有严格按起承转合四句来写,第一句高起,第二句叠转,三四句围绕“我不慌”叙议升华,这首七绝和梁志城、陈英老师的诗一样,不循常规,值得我们品读玩味,学习效仿。

鲁可平  

初夏

竹影萧萧黛叶多,

南塘鱼跃吻菱荷。

风和日丽花争笑,

水绿山青鸟竞歌。

【蒋正华赏析】起承两句写景,“吻”字,灵动。诗人综合运用视觉听觉手法给人画面感,转合运用对偶句,表达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思。

春/谷/诗/社组织机构

名誉社长:刘表位  张宏树  黄晓林

社  长:程占柏

副社长:柳兴元 吴黎明  徐水金 罗义英

秘书长:周海燕

名誉主编:刘表位

主  编:程占柏

副主编:徐水金 周海燕

编 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刁吉霞 闵登云 张宏树 俞恒贞 俞民 俞日毅 黄晓林 蒋正华 鲁可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